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C中國菜2016041007

中國菜2016041007
H:2016041007早上在緯來育樂,看中國十大菜系的徽系,進而查閱,博大精深。地域分類菜系

參見:中國菜系介紹。

中國菜主要有四大菜系和八大菜系之說,其中「四大菜系」是指魯菜、川菜、粵菜、蘇菜;「八大菜系」是指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
十大菜
http://www.dailymotion.com/playlist/x3q0w0_ChinaDocumentarys_%E8%B5%B0%E9%81%8D%E4%B8%AD%E5%9B%BD-%E5%8D%81%E5%A4%A7%E8%8F%9C%E7%B3%BB-%E5%85%B1%E5%8D%81%E9%9B%86/1

維基百科介紹
中國菜發源於中國,在韓國和日本稱爲中華料理或中国料理,歐美稱之爲Chinese Food,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對東亞地區的飲食文化帶來深遠影響。中國菜的特點為:色、香、味、意、形,被稱為「國菜五品」。按烹飪特點分又可分為:選料、刀工、火候和調味。
選料

中國菜的食材非常豐富,所有能吃的東西,都可以做為中國菜的食材,但食材的選擇關係到菜品的質量。

中國菜中常選擇名貴的食材,如燕窩、魚翅、熊掌、鹿尾、虎骨、猴腦等。但是部分食材取自保護動物,所以某些名菜無法烹製,但也有廚師使用替代品進行烹飪。

食材選取

時令:食材根據動植物的成熟時間不同,品質也不同。比如淮揚菜有「刀魚不過清明,鱘魚不過端午」的說法。區域:不同區域生長的食材品質亦不同。比如蟹,以陽澄湖和盤錦產為佳。品種:做一些菜餚,需要不同品種的食材。比如,北京烤鴨是用北京特有的填鴨做成;白斬雞則用三黃雞做成。部位:食材不同的部位被製作成不同的菜。比如家常菜「肉段」應用裡脊製作。因材制宜:大部分菜餚對食材很講究。例如生蠔和醉蝦要求新鮮的蠔和蝦。而一些菜餚,例如炒飯和回鍋肉,則最好用隔夜的米飯和豬肉。時代變化:例如北京烤鴨,以前是越肥越好,現代則傾向用瘦肉鴨。不再利用受保護動物和珍貴植物做食材。引進其他食材,例如蠍,蝗蟲,法國蝸牛等。

食材六品

色 有些食材是為了裝飾用的。比如在魚翅羹里加一點藏紅花。在中國菜中,任何點綴的東西都可以食用。香 增加香味的食材。胡椒,茴香一些香辛料主要是調味去除食材的腥味。也有一些高級菜餚如叫化雞用荷葉包裹,聞起來有一股清香。鮮花餅加入鮮花,吃起來有臨花圃之中。味 食材的選擇也可以增強食物的味道。比如蝦餃中加入的蝦腦。使餃子更加鮮美。意 食材的名稱、形狀可代表菜餚意境。古時候,舉子們在趕考的時候要吃條紅色鯉魚,意為[鯉魚跳龍門]。形 即使是冷盤,對食材的要求也是相當講究的。養 一些食材本身就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甚至還有藥用性。像紅棗豬手湯富含動物膠,對孕婦非常有幫助。

食材對菜系的影響

魯菜:發端於春秋戰國時的齊國和魯國,形成於秦漢。宋代後,魯菜就成為「北食」的代表。分為膠東菜,濟南菜以及孔府菜等三大流派。魯菜講究調味純正,口味偏於鹹鮮,具有鮮、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講究清湯和奶湯的調製,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川菜:四川離海較遠,因此以河鮮,菌類,乾貨,山珍為特色。主要以「辣」為特色,對西南、華南各地區有很大影響。粵菜:廣東位於亞熱帶地區,瀕臨南海,雨量充沛,物產富饒。海鮮以「生猛、鮮」為主,對原料的新鮮程度要求很嚴。淮揚菜:處於江淮水鄉,水產豐富,菜餚製作精細,對長江下游區域有很大影響。

刀工

中國菜的原料大多加工成小塊尺寸,不像西餐在食用時進行切割。中國菜對刀工非常講究,工具主要是菜刀和砧板,可將原料切成片、絲、條、塊、丁、粒、米茸等形狀,並要求其大小、厚薄、粗細均勻。有些原料經廚師的刀工後可拼成栩栩如生的美麗圖案。

種類

切片剁剞

刀工技巧

刻刀法鋸刀法滾刀法反刀法推刀法切刀法

原料成形

馬牙段:把蔥從中間沖開,切2厘米長的段。骰子丁:呈四方形,面積有1厘米立方。象眼塊:兩頭尖、中間寬,一般是4厘米長、寬1.5厘米、厚1.5厘米。其大小根據主料、盛器的大小而定。菱形塊:和象眼塊相仿,但沒象眼塊那麼規則。骨牌塊:呈長方形。一般為5厘米長、2.5厘米寬、7毫米厚。大小可根據情況而定。滾刀塊:採用原料滾動、斜立刀的方法,將原料切成基本相同的塊,如燒茄子等。綠豆丁:一種類似綠豆子的小方丁,約5-7毫米立方。劈柴塊:不規則的原料經過加工,形狀基本一致,一般長5厘米,寬、厚各1厘米。雪花片:一般1.5毫米厚,長、寬各1.5厘米。柳葉片:大部分用筍尖、茭白尖製作,一般長5厘米、厚1.5毫米,一頭尖,一頭寬。松里:熟原料的面不動,裡邊的大塊肉撕成小片後放平。如鍋燒鴨、清蒸整面鴨等。臥刀片:又稱坡刀片。操作方法是左手按原料,右手執刀,刀背向外,刀背略高於刀刃,使刀身呈坡斜狀,成品呈斜片狀,如腰片、海參、肚片等。

烹調方法與火候

中國菜烹調方法非常多,有涼拌、炒、爆、溜、煸、蒸、熬、煮、燉、煨、燴、氽、涮、燒、焯、鹵、醬、煎、炸、燜、烤、焗、熏等幾十種,每一種又可分為好幾類。中國菜在製作過程中還十分講究火候,以蒸排骨為例,蒸的時間長了,肉就老了,時間短了,則沒熟透。

調味

主條目:香草和調味料列表

中國菜的調味料也非常多,是影響菜餚的主要原因之一。常用的調味料有以下幾類:

調色:醬油、紅曲米。調香:麻油、麻醬、黃醬、蔥、蒜、八角/茴香、桂皮、丁香、肉豆蔻、白豆蔻、草果、香菜、香菇、桂花、薄荷、三奈、香葉、砂仁、甘草、木香、良姜、厚朴。調味:食鹽、醬油、醋、白糖、紅糖、蜂蜜、蚝油、豆豉、蝦皮、辣椒、生薑、胡椒、花椒。調型:生粉、菱粉、冰糖。滋補:枸杞、桂圓、黨參、西洋參、黃芪、當歸、天麻、冬蟲夏草、川芎、茯苓、薏米、三七、蓮子。其他添加劑:高湯。

分類

地域分類菜系
參見:中國菜系介绍
中國菜主要有四大菜系和八大菜系之說,其中「四大菜系」是指魯菜、川菜、粵菜、蘇菜;「八大菜系」是指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

菜譜

主食:菜餚:湯酒涼菜正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