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4日 星期日

情愛之考

情愛之考
H:慶餘年第12集范閑爬窗與林婉兒會面後,走時留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雖沿用詩經,但原意是兩戰士的互相鼓勵。基督教誓詞「從今時直到永遠,無論是順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憂愁,我將永遠愛著您、珍惜您,對您忠實,直到永永遠遠。」電影常演。瓊瑤式愛情「離離合合愛到肝腸寸斷的小說」,讓很多少女著迷。古人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想認識又不敢,如范閑所說的「不行」,時機已錯過。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少年以自殺式的完成愛戀。20240804W7

網路資料:
瓊瑤式愛情
形容的就是愛到天崩地裂山盟海誓,以及就是優柔寡斷經常哭得肝腸寸斷的那種。瓊瑤的言情小說是對青少年戀愛心理做出了最生活,最真實,最透徹也最唯美的剖析。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詩經》的〈邶風‧擊鼓〉篇,說的是即將征戰沙場的兩位年輕戰士發出「古來征戰幾人回」之嘆,於是兩人牽起手互相鼓勵,一定要一起撐到最後,不要戰死沙場,要活到頭髮變白!

基督教結婚誓詞 「在上帝以及今天來到這裡的眾位見證人面前,我(新郎/新娘姓名)願意以你(新娘/新郎姓名)作為我的妻子/丈夫。 從今時直到永遠,無論是順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憂愁,我將永遠愛著您、珍惜您,對您忠實,直到永永遠遠。」

博客來介紹:
愛情故事

Love Story

作者:[美]埃里奇·西格爾

譯者: 舒心 鄂以迪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內容簡介

在傳世愛情經典埃里奇·西格爾編著的《愛情故事》里,名門之後奧利弗撞上他的「刁蠻女友」詹尼,兩人一見鍾情,口角不斷卻又愈愛愈深,但這深情的愛,卻因詹尼魂歸天國而陷入無限凄涼┅┅《愛情故事》譜寫了一曲純如秋水的愛情,有如一棵清嫩的小草,觸動了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撥動了埋藏最深的心弦,令人刻骨銘心。

網路資料: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出自於崔護的《题都城南庄》
朝代:唐代
作者: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維基百科
少年維特的煩惱
《少年維特的煩惱》(德語: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是第一部讓歌德在德國幾乎一夜成名的小說。本書於1774年秋天在萊比錫書籍展覽會上面世,並在那裡成了暢銷書。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時代人閱讀得最多的一本。《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主人公——他的行為僅僅取決於他的感覺——是感傷主義的代表性人物。

絕大部分的情節是在維特寫給朋友威廉的信中敘述的。

作為一個還不清楚自己人生目標的年輕人,維特離開了市民的世界,來到了W城。在那裡,他從在自然中遊蕩和練習繪畫中獲得享受,因為他認為自己是個藝術家。一天他被邀請參加舞會,在這次舞會上,他認識了公務員的女兒夏洛特,夏洛特在母親去世之後照顧着八個兄弟姐妹。維特先前就知道她已經訂過婚,卻不顧這些,立刻愛上了她。舞會期間下了一場暴雨。兩人想到了克洛普施托克的同一首詩,並由此意識到了兩人間深深的靈魂的親和力。從此,夏洛特和維特一起度過了很多時光。

夏洛特的未婚夫阿爾貝特出差回來的時候,維特的感情漸漸產生了變化。夏洛特未婚夫的存在使他意識到了自己的愛情的無望。儘管阿爾貝特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好心腸的人,他和維特之間的關係仍是緊張的。當維特意識到他對夏洛特的感情因為這種棘手的局面不能繼續下去時,他離開了這座城市,以避開夏洛特。維特為一座大使館工作了一段時間,但事務的死板和禮儀的拘束摧毀了他的希望。他不能認同社會的上層和貴族的生活。他失望地回到了W城。這夏洛特已經和阿爾貝特結婚了。

聖誕節之前,維特在阿爾貝特不在時拜訪了夏洛特,並為她朗讀了莪相的作品,他們情不自禁,相互擁抱、親吻。但是夏洛特掙脫了,還發誓永遠不再見維特。這次事件後,維特徹底絕望了。他寫了一封訣別信,並以要旅行的藉口向阿爾貝特借了一把手槍開槍自殺。次日早晨,人們發現他身着他標誌性的藍-黃衣服死去了。萊辛的作品《愛米麗雅·迦洛蒂(英語:Emilia Galotti)》翻開着放在他的桌上。由於是自殺,人們無法以基督教的方式埋葬他。

21世紀少年維特的煩惱是什麼,大人知道嗎? 根據衛福部最新完成調查分析的國內12到18歲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對於在學少年來說,最困擾他們的問題不外乎課業、前途、選擇學校等,其次則是人際交友及感情問題。2017年6月10日

Web2.0館藏
解讀瓊瑤愛情王國

作者:林芳玫

出版:臺北市 : 時報文化 1994[民83]

版本:初版.

瓊瑤小說的文本意義為何?此時小說的主題著眼於愛情與外在社會力量的衝突,而後者通常以家庭及父母親為代表,他們所形成的阻撓反對力量蓋過了愛情的力量,使愛情以悲劇收場。小說中充滿了生病、發瘋、自殺、意外傷亡;女主角及其他女性人物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被男主角的濃情蜜意及傳統的禮教道德兩種極端的力量撕扯,最後不是屈服於禮教就是崩潰。外遇與婚外情是瓊瑤小說中頻頻出現的主題或是副題,而通常是以介入他人婚姻的第三者的立場來寫。這些介入別人婚姻的第三者(有男性也有女性,但以女性居多)一方面充滿了罪惡感,但另一方面仍執著於愛情,無怨無悔。這個時期瓊瑤所顯現的愛情觀,充分展現了女性的軟弱與無力感,但在極端無能中死命地攀住一段愛情,由此反而流露出一種堅忍不拔的毅力與耐力,瓊瑤把女性無力/有力的弔詭發揮得淋漓盡致。

亦舒的小說世界呈現出都會現代男女的疏離冷漠,她的人物善於自嘲嘲人,對愛情以及穩定的兩性關係抱著懷疑的態度。嚴格說來,亦舒的作品並非言情小說,因為她的作品對愛情迷思提出溫和的嘲諷與顛覆。

六種關於世代衝突的解釋:(一)父權意識形態,這是盛行於六0年代的說法;(二)適合大量生產的小說公式;(三)農業封建社會殘存的道德觀,但在後現代消費社會中已顯過時——這是八0年代開始出現的說法;(四)女性的幻想,藉由戀愛、世代衝突、妥協的過程建構出男性對女性以及長輩對晚輩呵護寵愛的完美想像;(五)中國人民族性格的反映與刻劃;(六)最後一種看法是我在此書中提出的,將瓊瑤作品詮釋為「情感式家庭主義」,

維基百科
愛情

感情的深入发展

愛情,或作「墜入愛河」等,是強烈的依附和愛的感覺的發展,通常是對另一個人。

這個過程有時就像跌倒的身體行為一樣,是突然的、無法控制的,讓愛人處於一種脆弱的狀態,類似於「生病」或「落入陷阱」。[1]

這可能反映了人腦下部中樞在這個過程中的重要性。[2]

一般定義

馬克思說的形而下的愛情是僅建立在物質和情感上的愛情。弗洛姆《愛的藝術》說的是泛愛,就是廣義上的愛。曹菁《愛情信仰論》說的是愛情情感加上愛情關係(產生於情感又超越情感的愛情關係)。根據卡爾·榮格的原型理論,男人的潛意識中有且僅有一個女性性格——阿尼瑪,她同時也是男人心目中女人的形象。當男人對女人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時,他可能是將他心目中阿尼瑪的形象投射在這個女人身上。而女人潛意識中可有多個男性性格——阿尼瑪斯。此外,愛情關係也存在於同性或多個人之間,而不僅限於一男一女之間。

在文學作品中,以及心理學家、哲學家、生物化學家和其他職業的專家的著作中,我們都可以找到關於愛情定義的爭論。愛情是相對的,但是被普遍認同的是,愛情是在人際關係中對某個人產生的一種特殊而極為重要的感情。

在浪漫愛情的初始階段,人們往往更重視情緒,尤其是愛、親密、同情、讚賞和親和等,而不是身體上的親密。

在一種愛情關係已建立之後,可以通過一種盛大的儀式如婚姻來完成對親密關係的確認和釋放。這是一種精神上的,然而後果自負的關係。

在一些文化中,基於安排和習俗的包辦婚姻和訂婚可能會和愛情發生衝突。然而,包辦婚姻中的伴侶間同樣可能存在着強烈的愛情。

科學模型

《吻》,古斯塔夫·克林姆所畫

生理學上,愛是有性繁殖動物的意欲表現,就如飢渴。心理學上愛是社交與文化的表現。其兩者皆有可能是正確的,愛肯定是受到荷爾蒙(如催產素)與外激素影響而產生的表現,但同時人們對愛的想法與行為亦受到其對愛的信念影響。

吸引與依附

由天鵝組成的愛心,很多人視這為兩人相愛的象徵

生物學觀點普遍認為愛有兩種主要意慾,性魅力與依附。

2006年2月,該期的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文章《愛:化學反應》討論了愛與化學反應的關係。其作者史雷特解釋了部份關於此領域的研究,部份重點為:

化學觸發反應可以表示為熱烈的愛,長期的依附的愛則要雙方互相參與而非只是單人參與。

沉醉在愛河時的血清素效應(serotonin effects)擁有與強迫觀念-強迫行為症相似的化學表現(這解釋了為何沉醉在愛河的人通常在思考中把其他人的存在淡化)。因此亦有人主張若患有強迫觀念-強迫行為症的精神病人服食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或其他抗抑鬱藥,其墮入愛河的能力會被阻礙。舉例:

“我知道一對夫婦在離婚邊緣,那位妻子在服食抗抑鬱劑。但當其停止服食後,其能再次享受性高潮,感到其對丈夫的性魅力得到更新,而其夫婦兩人亦再次與對方相愛。”——海倫·費舍爾[3]

當剛開始時期的熱愛消失後,便會轉為長期依附的愛,這是因為催產素等化學物的影響。按摩與做愛可以幫助觸發催產素的作用。

理論

友愛與熱愛

傳統心理學的觀點認為愛情是由友愛與熱愛組成。熱愛是強烈的渴望,通常陪隨著生理激起(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如墮入愛河)。友愛是由緊密的行為而引起的愛慕與感覺,但不陪隨著生理激起(如君子之交)。

愛情三因論

1986年,心理學家史登堡在《心理學評論》[4]裡發表了其著名的「愛情三因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對愛情作出幾何學的假設。根據愛情三因論,愛情可由三部份組成:

「親密」(Intimacy)——包括了緊密感、聯絡感與約束感。

「激情」(Passion)——包括了驅使人戀愛、互相吸引與進行性行為的動力。

「承諾」(Commitment)——包括了短期的愛戀與長期的愛的維繫。

對其他人的愛的程度主要是看這些組成部件的絕對強度;而對別人的愛的種類則是看這些組成部件的相對強度。這三個組成部件可當為三角形,互相影響,使得愛出現很多不同類別。三角形的大小代愛的程度,越大代表越愛對方。而三角形的形狀則代表愛的種類,普遍分為「激情階段」(三角形傾向右方)、「親密階段」(正常三角形)、「承諾階段」(三角形傾向左方)。這三個元素可以構出七種不同的愛的組合[4]:

 親密激情承諾友誼之愛o  迷戀 o 空洞之愛  o浪漫之愛oo 知己之愛o o愚昧之愛 oo圓熟之愛ooo

此表格來源於Psychological Review Vol. 93, No.2, 123 Table 2[4]。原文中有nonlove(沒有愛情) 親密、激情、承諾皆無,在此表中省略。

風格

蘇珊與克萊德根據李約翰(英語:John Alan Lee)的理論開發了愛的態度指標,將男女之間的愛情關係分為六個基本類別:

情慾之愛——基於對方的外表而產生的熱愛。

遊戲之愛——愛就如遊戲,充滿樂趣,通常不重視承諾而著重征服對方。

友誼之愛——緩慢發展的重情義的愛,基於雙方互相尊重與友善。

現實之愛——傾向選取可以幫助自己的朋友,使雙方皆可由此得益。

依附之愛——重情緒的愛,不穩定,是由浪漫之愛衰退而成,充滿妒忌與爭執。

利他之愛——完全無私的愛,可不惜傷害自己或捨棄任何東西。重視神交。現代多半喜歡稱呼這種愛為「真愛」。

兩位漢迪斯認為異性戀男人會漸漸趨向遊戲之愛與依附之愛,反之異性戀女人則會漸漸趨向友誼之愛與現實之愛。兩者之間的關係若是具有相類的愛可維持得更為長久。

階段

海倫·費雪(英語:Helen Fisher (anthropologist))提議愛情有三種主要的狀態:情慾、吸引、依附。愛通常會由情慾狀態開始,主要著重激情而忽略其他元素。此階段最基本的推動力是基本性本能、如外表、氣味與其他相似的因素是選取夥伴的主要因素。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他元素可能會增多而激情則減少,但這卻是每個人皆不同。在吸引階段,人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其對對方的影響上,而此時忠誠最為重要。

與此相似,當一個人長時間被愛,其將會與其夥伴發展出依附的關係。一段時間後,激情消失,愛會由熱愛轉向友愛,或由浪漫之愛轉向好感。

文化

《神聖的愛對比肉體的愛》,由巴里歐列所繪

神話與神學觀點

很多文化將愛情神格化,通常以男與女的形態顯現,這裡列出不同神話裡的愛神:

安妮(Áine)——愛爾蘭神話裡象徵生育與激情之女神

阿莫爾(Amor)或丘比特(Cupid)——羅馬神話裡象徵激情之神。

安格斯(Aonghus)或Aengus— 愛爾蘭神話裡象徵美麗、年輕與肉慾之愛的神

愛芙羅黛蒂(Aphrodite)——希臘神話裡象徵美麗與激情的女神

阿斯塔特(Astarte)——迦南神話裡象徵愛的女神

厄洛斯(Eros)——希臘神話裡象徵激情之神

弗雷婭(Freya)——挪威神話裡愛與春天女神

伊南娜(Inanna)——蘇美神話裡象徵愛與戰爭的女神

伊絲塔(Ishtar)——巴比倫神話裡象徵愛與戰爭的女神

伽摩(Kama)——印度教神話裡的象徵肉慾的神。

拉提(Rati)——印度教神話裡象徵激情的女神

維納斯(Venus)——羅馬神話裡象徵美麗與激情的女神

花神(Xochipilli)——阿茲提克神話裡的神

安忒亞(Antheia)——克里特神話裡象徵愛、花朵、園林與沼澤的神。

即使在一神教裡,神亦是愛的象徵,此外,亦經常有如天使或相似的東西象徵愛:

漢尼爾(Haniel)——維納斯所派的天使,亦是厄洛斯所派的天使。

拉斐爾(Raphael)——在猶太教-基督教神學裡是純愛的天使。

彌爾(Mihr)——波斯神話裡的愛的天使。

月下老人(Yue Lao)——道教的裡的神祇,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

相關條目

男朋友

女朋友

戀愛推銷法

情人

情人節

愛意

感情

暗戀

分手

柏拉圖式戀愛

信仰之愛

人際關係

三角戀

蔡氏效應

納普關係發展模型

參考資料

莎士比亞的8大犀利愛情觀,讓你明白愛一個人既現實且瘋狂

愛是一種甜蜜的痛苦,真愛之路從來不平坦。—— ...

瘋子、情人、詩人都是想象的產兒。—— ...

主動追求的愛是美好的,但無求而得的愛更為珍貴。—— ...

愛情裡面要是攙雜了和它本身無關的算計,那就不是真的愛情。—— ...

愛情不過是一種瘋狂。—— ...

年輕人的愛不是發自內心,而是全靠眼睛。——

戀愛是盲目的,戀人們看不見他們自己所做的傻事。——《威尼斯商人》

啊!婚姻的煩惱!我們可以把這些可愛的人兒據為己有,卻無法掌控她們的各種欲望。——《奧賽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