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0日記學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0日記學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

作家日記

作家日記(全二冊)

0 分,共 0 位評鑑我要寫評鑑

試閱追蹤分享

作者:陳(焱木) 主編

譯者: 張羽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內容簡介

費·陀思妥耶夫斯基(台譯:杜斯妥也夫斯基)在俄國文學史中是與列夫·托爾斯泰相媲美的偉大現實主義作家,在世界文學領域,則與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文豪齊名。他創作中的某些思想和他獨創的某些文學藝術手法,對20世紀的外國現實主義、現代主義文學創作起到重大深遠影響。本全集收入他的全部作品,每部作品都有詳細的題解,全面闡述了作者從開始構思這一作品到創作完成的整個過程,以及該作品發表後的社會反響和有關評論。

全集中「作家日記」、「題解」、「文論」等中文譯著均為首次面世。

目錄

譯者序
一 刊載於《公民報》上「作家日記」欄上的文章、特寫、報道
前言(《公民報》,1873年1月1日,第1期)
老一代人(《公民報》,1873年1月1日,第1期)
環境(《公民報》,1873年1月8日,第2期)
個人瑣事(《公民報》,1873年1月8日,第3期)
弗拉斯(《公民報》,1873年1月22日,第4期)
啪啪(《公民報》,1873年2月5日,第6期)
從博覽會說起(《公民報》,1873年3月26日,第13期)
幻想與憧憬(《公民報》,1873年5月21日,第21期)
關於一個新劇本(《公民報》,1873年6月18日,第25期)
街頭即景(《公民報》,1873年7月16日,第29期)
談談吹牛(《公民報》,1873年8月27日,第35期)
一篇當代的謊言(《公民報》,1873年12月10日,第50期)
二 刊載於《作家日記》上的文章、特寫、報道
代前言:關於大、小熊星座,關於偉大的歌德的祈
禱,並一般地談談惡習(《作家日記》,1876年,1
月號,第1章,Ⅰ)
未來的長篇小說。再談「偶合家庭」(《作家日記》,
1876年,1月號,第1章,Ⅱ)
畫家俱樂部的聖誕節晚會。思考的孩子和不動腦筋
的孩子。「貪嘴的青年」。Вуйки。橫沖直撞的少
年。莫斯科的急性子大尉(《作家日記》,1876年,
1月號,第1章,Ⅲ)
黃金時代,唾手可得(《作家日記》,1876年,1月號,第1章,Ⅳ)
乞討的孩子(《作家日記》,1876年,1月號,第2章,Ⅰ)
與基督共度聖誕節晚會的小男孩兒(《作家日記》,1876年,1月號,第2章,Ⅱ)
俄羅斯動物保護協會。信使。綠酒。淫威欲和沃羅
比約夫。從結尾還是從開頭做起?(《作家日記》,
1876年,1月號,第3章,Ⅰ)
談對人民的愛。同人民必須的契合(《作家日記》,1876年,2月號,第1章,Ⅱ)
農夫馬列伊(《作家日記》,1876年,2月號,第1章,Ⅲ)
「理想即使不好,但現實是好的,這樣也好。」這個
思想正確嗎?(《作家日記》,1876年,3月號,第1章,Ⅰ)
百歲老太婆(《作家日記》,1876年,3月號,第1章,Ⅱ)
「標新立異」(《作家日記》,1876年,3月號,第1章,Ⅲ)
關於歐洲的幻想(《作家日記》,1876年,3月號,第1章,Ⅳ)
一種垂死的力量和幾種未來的力量(《作家日記》,1876年,3月號,第1章,Ⅴ)
堂卡洛斯和瓦特金先生。再談「結局的開端」的征兆(《作家日記》,1876年,3月號,第2章,Ⅰ)
雷德斯托克勛爵(《作家日記》,1876年,3月號,第2章,Ⅱ)
談談學術委員會關於招魂術現象的總結(《作家日記》,1876年,3月號,第2章,Ⅲ)
一些個別現象(《作家日記》,1876年,3月號,第2
POST SCRIPTUM(《作家日記》,1876年,7~8月號,第4章)
PICCOLA BESTIA(《作家日記》,1876年,9月號,第1章,Ⅰ)
空話,空話,空話!(《作家日記》,1876年,9月號,第1章,Ⅱ)
形形色色的方案(《作家日記》,1876年,9月號,第1章,Ⅲ)
長袍和肥皂(《作家日記》,1876年,9月號,第1章,Ⅳ)
積習難改的人們(《作家日記》,1876年,9月號,第2章,Ⅰ)
基法莫基耶維奇習氣(《作家日記》,1876年,9月號,第2章,Ⅱ)
兩起自殺事件(《作家日記》,1876年,10月號,第1章,Ⅲ)
判決(《作家日記》,1876年,10月號,第1章,Ⅳ)
優秀人物(《作家日記》,1876年,10月號,第2章,Ⅲ)
再談優秀人物(《作家日記》,1876年,10月號,第2章,Ⅳ)
溫順的女人·虛構的故事(《作家日記》,1876年,11月號)
第一章
作者的說明
Ⅰ 我是誰,她又是誰
Ⅱ 求婚
Ⅲ 最高尚的人,但我自己卻不相信
Ⅳ 全都是計划,計划
Ⅴ 溫順的女人反叛了
Ⅵ 可怕的回憶
第二章
Ⅰ 高傲的夢
Ⅱ 遮眼布突然落下了
Ⅲ 我全都明白
Ⅳ 只晚了五分鍾
遲到的規勸(《作家日記》,1876年,12月號,第1章,Ⅱ)
毫無根據的論斷(《作家日記》,1876年,12月號,第1章,Ⅲ)
說幾句關於青年人的話(《作家日記》,1876年,12月號,第1章,Ⅳ)
關於自殺和傲慢(《作家日記》,1876年,12月號,第1章,Ⅴ)
關於我參與即將發行的《光明》雜志的說明(《作家日記》,1876年,12月號,第2章,Ⅱ)
現在問題的焦點何在(《作家日記》,1876年,12月號,第2章,Ⅲ)
談談「天亮後的彼得」(《作家日記》,1876年,12月號,第2章,Ⅳ)
三種思想(《作家日記》,1877年,1月號,第1章,Ⅰ)
福馬·達尼洛夫,一位被折磨死的俄羅斯英
雄(《作家日記》,1877年,1月號,第1章,Ⅲ)
排除科學的和解幻想(《作家日記》,1877年,1月號,第2章,Ⅰ)
我們在歐洲不過是無足輕重的角色(《作家日記》,1877年,1月號,第2章,Ⅱ)
「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成員們」的往事(《作家日記》,1877年,1月號,第2章,Ⅲ)
俄羅斯的諷刺作品。《處女地》。《最後的
歌》。往日的回憶(《作家日記》,1877年,1月號,第2章,Ⅳ)
過命名日的人(《作家日記》,1877年,1月號,第2章,Ⅴ)
繼續在豌豆街制作月亮的冒牌先知和瘸腿
箍桶匠。最默默無聞的俄羅斯偉人之一(《作家日記》,1877年,2月號,第1章,Ⅰ)
泛論剝皮,其中也談種種偏差。在思想卑躬屈膝情
況下的憎惡權威(《作家日記》,1877年,2月號,第1章,Ⅲ)
梅特涅之流和堂吉訶德之類的人物(《作家日記》,1877年,2月號,第1章,Ⅳ)
當代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作家日記》,1877年,2月號,第2章,Ⅰ)
「熱點問題」(《作家日記》,1877年,2月號,第2章,Ⅱ)
歐洲的熱點問題(《作家日記》,1877年,2月號,第2章,Ⅲ)
解決問題的俄羅斯方式(《作家日記》,1877年,2月號,第2章,Ⅳ)
俄羅斯人民已經十分成熟。足能以自己的觀點正確
認識東方問題(《作家日記》,1877年,3月號,第1章,Ⅱ)
「猶太人問題」(《作家日記》,1877年,3月號,第2章,Ⅰ)
Pro與Contra(《作家日記》,1877年,3月號,第2章,Ⅱ)
Status in statu。四十個世紀的生活習俗(《作家日記》,1877年,3月號,第2章,Ⅲ)
然而博愛萬歲!(《作家日記》,1877年,3月號,第2章,Ⅳ)
「全人類的人」的葬禮(《作家日記》,1877年,3月號,第3章,Ⅰ)
罕見的情況(《作家日記》,1877年,3月號,第3章,Ⅱ)
戰爭。我們比任何人都強大(《作家日記》,1877年,4月號,第1章,Ⅰ)
流淌的鮮血能有所救助嗎?(《作家日記》,1877年,4月號,第1章,Ⅲ)
一個荒唐人的夢·虛構的故事(《作家日記》,1877年,4月號,第2章)
摘自約翰·李赫堅別爾格爾的預言1528年(《作家日記》,1877年,5~6月號,第1章,工)
論匿名的謾罵信件(《作家日記》,1877年,5~6月號,第1章,Ⅱ)
揭露當代生活的小說提綱(《作家日記》,1877年,5~6月號,第1章,Ⅲ)
面對諸多世界問題的外交(《作家日記》,1877年,5~6月號,第2章,Ⅱ)
俄羅斯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強大,——不能通過外
交解決問題(《作家日記》,1877年,5~6月號,第2章,Ⅲ)
我同莫斯科一位熟人的談話。關於一部新書的札記
(《作家日記》,1877年,7~8月號,第1章,工)
渴望聽到謠傳和「秘而不宣」的事。「秘而不宣」這
個詞可能大有前途,因此有必要及早采取措施。
再論偶合家庭(《作家日記》,1877年,7~8月號,第1章,Ⅱ)
又一例獨行其是。《安娜·卡列尼娜》第8部(《作家日記》,1877年,7~8月號,第2章,Ⅰ)
一個斯拉夫主義者的自白(《作家日記》,1877年,7~8月號,第2章,Ⅱ)
《安娜·卡列尼娜》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事實(《作家日記》,1877年,7~8月號,第2章,Ⅲ)
從農民那里獲得對上帝信仰的地主(《作家日記》,1877年,7~8月號,第2章,Ⅳ)
易受刺激的自尊心(《作家日記》,1877年,7~8月號,第3章,Ⅰ)·
Tout ce qui n’’est pas expressement perrnis est dfifendt
(《作家日記》,1877年,7~8月號,第3章,Ⅱ)
沒有受過教育和沒有文化的俄羅斯人民深知東方問
題最深刻的本質(《作家日記》,1877年,7~8月號,第3章,Ⅲ)
列文的激憤發抖。問題:距離是否對仁愛有影響?
是否能夠同意一個被俘的土耳其人關於我們某些
女士的仁慈心的看法?我們的老師們到底教導我
們些什麽?(《作家日記》,1877年,7~8月號,第3章,Ⅳ)
加爾通格的自殺和我們的老問題:誰之罪?(《作家
日記》,1877年,10月號,第2章,Ⅰ)
俄羅斯紳士。紳士不能不自始至終都是紳士(《作家
日記》,1877年,10月號,第2章,Ⅱ)
謊言是為真實而存在的。謊言重復一百遍就成真理。
這是真理嗎?(《作家日記》,1877年,10月號,第2章,Ⅲ)
我們俄羅斯的羅馬教權派分子(《作家日記》,1877年,10月號,第3章,Ⅰ)
舊波蘭夏季的和解企圖(《作家日記》,1877年,10月號,第3章,Ⅱ)
《交易所新聞》的反常行徑。不是機敏的而是凶惡
的文人(《作家日記》,1877年,10月號,第3章,Ⅲ)
「СТРЮЦКИЕ」這個詞是什麽意思?(《作家日記》,1877年,11月號,第1章,Ⅰ)
「СТШЕВАТЪС 」這個動詞的來歷(《作家日記》,1877年,11月號,第1章,Ⅱ)
奴顏媚骨還是禮讓精神?(《作家日記》,1877年,11月號,第2章,Ⅰ)
無以復加的極端的奴才習氣(《作家日記》,1877年,11月號,第2章,Ⅱ)
早就想說的有關斯拉夫人的一句完全特別的話(《作家日記》,1877年,11月號,第2章,Ⅲ)
關於和平的議論。「君士坦丁堡應該屬於我們」——
這有可能嗎?說法不一(《作家日記》,1877年,11月號,第3章,Ⅰ)
又是最後一次「預言」(《作家日記》,1877年,11月號,第3章,Ⅱ)
必須抓住時機(《作家日記》,1877年,11月號,第3章,Ⅲ)
涅克拉索夫之死。關於在他墓前的那次講話(《作家日記》,1877年,12月號,第2章,Ⅰ)
普希金、萊蒙托夫和涅克拉索夫(《作家日記》,1877年,12月號,第2章,Ⅱ)
詩人與公民。關於涅克拉索夫為人的公論(《作家日記》,1877年,12月號,第2章,Ⅲ)
有利於涅克拉索夫的見證(《作家日記》,1877年,12月號,第2章,Ⅳ)
致讀者(《作家日記》,1877年,12月號,第2章,Ⅴ)
關於下面刊載的紀念普希金的演說的解釋(《作家日記》,1880年,8月號,第1章)
普希金(簡論)。6月8日在俄羅斯語文愛好者學會
會議上的發言(《作家日記》,1880年,8月號,第2章)
吹毛求疵的挑剔。格拉多夫斯基先生給我上的一堂
課引出的四篇不同題目的文章。兼答格拉多夫斯
基先生(《作家日記》,1880年,8月號,第3章)
Ⅰ 關於一個最基本的事實
Ⅱ 阿樂哥和傑席莫爾達。阿樂哥為農奴而痛苦。笑談
Ⅲ 兩個一半
Ⅳ 一個人應該馴服,另一個人則應驕傲。水杯中的風暴
財政。被斥為忒耳西忒斯的公民。從下面竣工和樂
手們。議會和清談家們(《作家日記》,1881年,1月號,第1章,Ⅰ)
在我們這里能夠要求歐洲式的財政嗎?(《作家日記》,1881年,1月號,第1章,Ⅱ)
為了改善根基而忘卻當前需要。我因笨拙而陷入宗
教說教(《作家日記》,1881年,1月號,第1章,Ⅲ)
第一個根基。我以老生常談取代明確的財政語調。
汪洋大海。渴求真理和有益於財政穩定的必要性
(《作家日記》,1881年,1月號,第1章,Ⅳ)
讓別人先說,我們暫且旁觀,唯一的目的就是學聰明
一點兒(《作家日記》,1881年,1月號,第1章,Ⅴ)
機智的官僚。他對我們的自由主義者和歐洲派人士的看法(《作家日記》,1881年,1月號,第2章,Ⅰ)
克雷洛夫關於一頭豬的古老寓言(《作家日記》,1881年,1月號,第2章,Ⅱ)
格奧克傑彼。亞洲對我們的意義何在?(《作家日記》,1881年,1月號,第2章,Ⅲ)
問題與答案(《作家日記》,1881年,1月號,第2章,Ⅳ)
附錄
我們的寺院(《懇談會》雜志,1872年)(《公民報》,1873年1月22日)
伊茲瑪伊洛夫村的火災(《公民報》,1873年6月11日)
編者的兩篇札記(《公民報》,1873年7月2日)
求情者(《公民報》,1873年9月24日)
小幅圖景匯集(在途中)(《作品匯集》,聖彼得堡:1874年)
題解
啪啪
與基督共度聖誕節晚會的小男孩兒
農夫馬列伊
溫順的女人
一個荒唐人的夢

陳銘磻談寫日記

陳銘磻談寫日記
H:日記,天天記,有時自主,有時是學校規定。20221029W6
網路資料:
陳銘磻作家回憶高中時代「使人驚呆的嚴酷規定,竟然擴大管理規則,要求每天撰寫一篇不得以流水帳方式載記的日記,大清早進入教室,立即繳交放到班導師專用桌子上。」

2021年11月13日 星期六

曾國藩日記範例

曾國藩日記範例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日
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447008
  留館後,本要用功,而日日玩仍,不覺過了四十餘天。前寫信去家,議接家眷。又發南中請信。比作季仙九師壽文一首。餘皆怠忽,因循過日,故曰日無可記錄。茲擬自今以後,每日早起,習寸大字一百,又作應酬字少許;辰後,溫經書,有所知則載《茶餘偶談》;日中讀史亦載《茶餘偶談》;酉刻至亥刻讀集,亦載《茶餘偶談》;或有所作詩文,則燈後不讀書,但作文可耳。

2020年8月14日 星期五

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
維基百科介紹:
《安妮日記》(荷蘭語:Het Achterhuis)由安妮·法蘭克所寫,此書發行版的內容摘錄自安妮在納粹佔領荷蘭的時期所寫的日記內容,並於戰後由她倖存的父親加以整理出版。

  關於與「安妮日記」名稱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請見「安妮日記 (消歧義)」。

快速預覽: 原名, 作者 ...

其首次發行時的版本名為《密室: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8月1日的日記》(荷蘭語:Het Achterhuis: Dagboekbrieven van 12 Juni 1942 – 1 Augustus 1944,英語:The Annex: Diary Notes from 14 June 1942 – 1 August 1944),並在1947年於阿姆斯特丹發行。英文版本《安妮·法蘭克:一位少女的日記》(Anne Frank: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則在1952年由英國瓦倫泰及米契爾公司(Vallentine, Mitchell & Co.)及美國的雙日出版社(Doubleday & Company)發行 ,其後即受到大眾廣泛關注,並且深受歡迎。並很快便被編劇家古德利屈(Frances Goodrich)與哈基(Albert Hackett)在1955年改編為劇本,並於1959年搬上大銀幕,女主角安妮由當時年僅23歲的美國模特兒米莉·佩金斯飾演,最近一次的影視作品為德國於2016年製作的電影,由當時21歲的德國童星Lea van Acken飾演安妮。此書現在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書籍之一。

安妮的日記

安妮在13歲生日(1942年6月12日)開始有著寫日記的習慣,即是她與母親伊迪絲(Edith Holländer Frank)、父親奧托(Otto Frank)、姊姊瑪格特(Margot Frank)及其餘四人躲進父親在阿姆斯特丹的辦公室的一個密室。在父親所信任的一群同事的協助下,他們成功躲藏了兩年零一個月,直至1944年8月被人告發為止,此後被趕進納粹的集中營。在這八人中,只有其父一人在戰爭裡存活。安妮在1945年4月,重獲自由前不久病死於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安妮的日記的原稿共超過三冊。第一冊紀述由1942年6月12日至1942年12月5日發生的事情,然而第二冊則是紀述由1943年12月22日至1944年4月17日發生的事情,由此可見由1942年12月6日起至1943年12月21日間的日記卷冊原稿遺失了。不過這段遺失時期所發生的事情可由安妮為保存紀錄而作的重寫裡得知,原稿可能在德軍進入密室逮捕時遺失,亦可能是她在檢閱整個日記後自行燒毀。第三個現存的日記卷冊保存了由1944年4月17日至該年8月1日所發生的事情,此後便被納粹德軍逮捕。
在日記原稿裡,她於首三個月使用標準寫法來書寫日記直至1942年9月28日,此時開始將紀錄以小說形式編寫,而小說裡那位頑固的喬普(Joop)亦有著寫日記的習慣,並將戰禍與愛相關的事情寫給其朋友群。安妮參與了此朋友群,並寄送其日記紀錄至喬普的朋友吉蒂(Kitty)、康妮(Conny)、艾美(Emmy)、朴(Pop)與瑪麗安(Marianne)直至該年11月,首冊日記完結為止。當開始第二冊日記時,只餘下一位虛構的朋友吉蒂,而在之後的重寫裡,她將所有的寄送地址皆轉為吉蒂的地址。
曾經有過很多關於吉蒂身份的推論,她是在安妮修訂後的手稿裡為唯一的收信人。在1986年,文學評論家凡達荷斯(Sietse van der Hoech)指出吉蒂即是安妮在戰前的一位朋友——吉蒂‧雅伊斯(Kitty Egyedi)。凡達荷斯可能是由1970年的一個出版物《向安妮致謝》(A Tribute to Anne Frank)裡得知這個訊息,該出版物由安妮基金會出版,該基金會主席凡柏格(Henri van Praag)在該出版物的序言裡將一個真實角色代入了該人物內,並且放置了一個有著安妮與其三位好友合照的照片。安妮並沒有在其任何文章裡提及其友,而惟一可用來作比較的沒寄出至真實朋友的信件例子是安妮在1942年9月所寫給凡蜜笙(Jaqueline van Maarsen)的兩封告別信。
賀曼(Theodore Holman)在回覆凡達荷斯的文章裡寫道1942年9月28日的日記紀錄已表示了日記內的人物為虛構的。凡蜜笙贊同此意見,但是奧圖假設女兒在書寫給某人時,在腦海裡記掛著與之同名的熟人。而雅伊斯在一次訪問裡表示對此假設感到高興,但卻持有疑問:「吉蒂被十分理想化,並且在日記內能夠控制自己的命途,這點遠較誰是吉蒂重要。這個名字…不是代表我。」
安妮在日記重寫的序裡表達了希望有一位知心好友,可以無所顧忌地傾訴想法與感受。她感覺有很多所謂的「朋友」,亦有著很多傾慕者,但並不是真的能夠交心的好友。最初認為其女姓朋友凡蜜笙就是知心好友,但卻未如其所願。在早期日記的紀錄裡,表明了並非與一位名叫哈羅·西爾伯格(Hello Silberberg)的追求者相戀,但寫道「其可能會成為知心好友」。她投入了很多時間與心血在與彼得·凡·貝茲(Peter van Pels)的初戀裡,並認為可以成為其真心朋友,然而卻又一次地失望。結果在安妮短暫的悲劇人生裡最可信且可傾訴心事的朋友只有"吉蒂"一個。
安妮的文藝興趣是在其於1944年3月29日收到荷蘭流亡政府教育、美術與科學部長博克斯坦(Gerrit Bolkestein)開設了廣播頁電台的消息時開始萌芽。該電台公開徵求「日常文件——日記、書信……任何簡單的日常文件」來建立一個留傳給子孫後代的證據,以證明荷蘭民族在納粹統治時期所受的苦難,在5月20日,其開始整理其日記手稿以使其可讀性變得更大,從而讓眾多讀者可以讀懂。其擴充了內容並將其標準化為只寄送給吉蒂,並道明情況和準備了一系列的筆名,且對趣味較少和過於私人的部份作出剪裁。這份在散亂的紙張上所書的手稿,在其被逮捕後於藏匿地被發現,並在1945年秋天,安妮死訊確定後連同原稿交至其父手中。梅普·吉斯(Miep Gies)與貝普(Bep Voskuijl)在此家庭被逮捕後,將此日記與其他個人財產成功救出,使其免於遭受荷蘭警方與德國蓋世太保的搜掠。
當奧圖開始閱讀女兒的日記時,感到十分震驚。他對梅普·吉斯道:「原來我對她的了解,從來都不足夠。」亦指出安妮對每天生活細節的描述勾起了其很多回憶。

編輯歷史

安妮日記在1947年以荷蘭文發行,1952年以英文發行。首份謄寫本是奧圖為其在瑞士的親屬所製作的。第二份謄寫本則是將其重寫的草稿整理起來,並成為首份用來發行的草稿,並加注一段由其家庭的朋友所著的結語,詳述作者的悲痛遭遇。在1946年的春天,其引起了一位名為揚·羅曼(英語:Jan Romein)博士(Dr. Jan Romein)的荷蘭歷史學家的注意,其深受感動,並隨即在《荷蘭國家日報》(Het Parool)上撰文:
「這本日記是由一位小孩所寫的,其內容不合常理,使人深感該小孩所面臨的悲痛,相比紐倫堡審判所找到的證據,其更能將納粹主義的可怕具體表現出來。」
這引起了位於阿姆斯特丹的互通出版社(Contact Publishing)的注意,其接觸奧圖,要求其提供一份草稿給其審閱。最後該出版社決定出版此日記,但亦通知奧圖其女兒安妮在日記裡對性慾過於露骨的表述,可能會引起部份保守主義者的不滿,並建議其刪掉。因此在該書於1947年6月25日發行前,很多內容被刪除了。
在1950年代末期,英國的瓦倫泰及米契爾公司計畫發行英語版本,由芭芭拉·莫亞特·達柏戴(Barbara Mooyaart-Doubleday)翻譯,其於次年年底前完成並提交,並因應奧圖的要求,譯文裡包括了在首次發行版本裡被刪除的內容,最後在1952年開始於英國和美國發售。本書很快便成為暢銷書籍,並且被翻譯為德文、義大利文、俄文、日文、希臘文與中文等眾多語文。據此日記改編而成的劇本在1955年獲得普立茲獎,而其後參與改編電影演出的莎莉·溫特斯(英語:Shelley Winters)(Shelley Winters)更憑此片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其後溫特斯將其獲得的奧斯卡金像獎座,捐給安妮在阿姆斯特丹的家。


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

釧影樓日記

釧影樓日記
豆瓣介紹:20200702W4鈔錄,本書為著名記者、資深編輯、暢銷小說家包公毅(天笑),於1948-1949年間旅居台北時期所撰寫的日記。該日記不只記錄了作者目見耳聞的台北社會生活樣態、親身參與的滬台文化與經濟交流,更抄錄了各方親友的來函,為國共內戰後期時人的徬徨感覺與流離經驗,保留了珍貴的史料。
*解讀:
本1948-1949日记取自包天笑手稿,其中1949年3月22日至12月18日部分在1973年由香港大华出版社出版《钏影楼回忆录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