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8日 星期日

在旅途上

在旅途上
維基百科介紹:
旅途上作者傑克·凱魯亞克原名On the Road出版地美國語言英語類型小說
垮掉的一代出版商維京出版社出版日期1957年9月媒介印刷版頁數320頁ISBN978-0-14-118267-4OCLC43419454上一部作品《鄉鎮和城市》
(1950)下一部作品《地下人》
(1958)

Close

《旅途上》(英語:On the Road) 是美國「垮掉的一代」作家傑克·凱魯亞克創作於1957年的小說。這部小說絕大部分是自傳性的,基於作者橫穿20世紀中期的美國大陸的經歷。它一經問世即令輿論譁然,毀譽參半,但被公認為1960年代嬉皮士運動和垮掉的一代的經典之作。
《旅途上》的同名改編電影《浪蕩世代》由巴西名導華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執導,於2012年5月上映。

寫作過程

《旅途上》是凱魯亞克實踐「自發性寫作」的作品,據說作品是由作者爆發的藝術衝動在一卷30米長的電傳打字紙上一氣呵成,後來原稿被拍賣,於2001年以二百四十萬美元賣給了印第安納波利斯科爾特公司的所有者Jim Irsay。傳說凱魯亞克僅用三個星期就全部完成了,但這個說法顯然沒有注意到凱魯亞克積累的過程。在他7年的旅行生涯中,他總是隨身攜帶著價值10美分的小本子,有空的時候就寫作,書中大量情節就是在發生後不久被寫出來的。

情節

小說主人公薩爾與狄安、瑪麗露等幾個年輕男女沿途搭便車或開車,多次橫穿美國,到達墨西哥。一路上他們狂歡式的飲酒,吸大麻,探討東方禪宗。夜宿村落,與女人調情,他們從紐約遊蕩到舊金山,最後分散。
書中的主要人物是敘述者薩爾·帕拉迪斯與他新結識的朋友迪安·莫里亞蒂。後者無拘無束的態度和冒險精神打動了薩爾。而自由奔放與眾不同的迪安對生活中各種快感的追求也使薩爾的旅途是如此的振奮人心。這部小說包括五個部分,其中三部分描寫了旅途上的生活。故事發生於1947到1950年.小說的大部分是自傳性質的,薩爾變成了作者而迪安代表尼爾·卡薩迪。

影響

《旅途上》中主人公們的生活方式影響了1960年代的美國年輕人,與其他嬉皮士文化的音樂和文學作品一道影響了那個時代歐洲、日本等多個地區的青年。

外部連結

開放圖書館(Open Library)上的《旅途上》介紹(英文)

The Beat Museum(英文)

嚎叫

嚎叫
博客來介紹:
內容簡介

  我見證這一代最傑出的心靈毀於癲狂⋯⋯
  I saw the best minds of my generation destroyed by madness…
  出版六十年,印行逾百萬冊
  繁體中文正式授權,首度出版

  這部詩集收錄了金斯堡最具代表性的長詩〈嚎叫〉,以及〈美國〉、〈加州超市〉等其他九首作品。

  1955年,金斯堡於舊金山的一場詩歌朗讀會發表〈嚎叫〉,並於次年交由「城市之光」書店出版。其中一批準備發行至英國的詩集,被美國海關以「影響兒童身心」為由查扣,檢察官更以此起訴城市之光。這場官司,引發美國社會重新檢討政府的言論審查權,飽受麥卡錫主義壓抑的文化界彷彿找到出口,紛紛出面支持捍衛「城市之光」,原本只在西岸文化圈引起漣漪的《嚎叫》,意外地在全美掀起洶湧波濤,凱魯亞克等人的作品接著陸續發表,「垮掉的一代」就此擴及世界。

名人推薦

  楊澤 審訂
  紀大偉、孫梓評、張鐵志、楊佳嫻、駱以軍、羅毓嘉 推薦

  沒有他,這半個世紀的美國歷史就會像一本缺頁的書,難以卒讀。——北島

  《嚎叫》中文版(2015)是繼《裸體午餐》,《在路上》後,了解垮派,了解六〇年代美國文化,極為關鍵的一塊拼圖!——楊澤

  自惠特曼之後,從來沒有人賦予詩歌如此巨大的文化和政治力量。——張鐵志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1926―1997)

  詩人,社會活動家,批評家,嬉皮先驅,美國「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核心人物,1974年入選美國藝術文學院院士。

  金斯堡出生於紐澤西州紐瓦克市,成長於帕特森。於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期間,結識了傑克凱魯亞克、威廉博洛茲等人,他們流連於酒館、校舍、廉價公寓,討論文學、哲學、分享毒品、與異性或同性戀愛,除了學院人士,還與毒販、竊賊各色人物交往,這段狂放時期,孕育了「垮掉的一代」的基礎。

  金斯堡的風格明顯受益於布萊克(William Blake)、龐德(Ezra Pound)、W.C.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以及惠特曼(Walt Whitman),衝破了美國詩壇的學院派藩籬,主張「詩應來自口語,能吟唱、能朗讀」,對美國當代詩歌借助於音樂朗誦、走向大眾化有深遠影響。他的寫作及生活方式催生了美國六〇年代開始的反戰、民權運動、環保運動、婦女解放及性革命,為美國的當代文學、音樂、政治以及抗議運動注入了新的精神,其影響持續至今。

裸體午餐

裸體午餐
維基百科介紹:
裸體午餐作者威廉·柏洛茲原名Naked Lunch出版地法國語言英語出版商Olympia Press(英語:Olympia Press)(歐洲)
Grove Press(英語:Grove Press)(美國)出版日期1959年媒介紙版(精裝書 及 平裝書)ISBN978-3-548-02843-9OCLC69257438

Close

《裸體午餐》(英語:Naked Lunch)是美國作家威廉·柏洛茲的一部長篇小說,最初於1959年出版。全書由一系列聯繫鬆散的小段落組成。巴勒斯這些章節可以以任意順序閱讀。[1]
小說的內容以吸毒者威廉·李的自述展開。
小說入選《時代》雜誌評選的「1923年至2005年間百部最佳小說」名單。[2] 1991年, 大衛·克羅嫩貝格根據該書和巴勒斯的其他著作,導演了同名電影。

腳註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 BBC iPlayer - BBC Four.[15 November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19 十二月 2008).

^ Lacayo, Richard. All-TIME 100 Novels.[15 November2016].

Close

威廉.布洛斯
William Burroughs, 1914-1997
垮世代(beat generation)文學三巨匠之一,被稱為垮世代的理論教父。他因販毒吸毒被判在家監禁,後與同居人逃到墨西哥,又在酒醉後誤殺妻子,被判緩刑兩年。他後來浪跡南美洲、摩洛哥,回到美國後,以《裸體午餐》一書驚動文壇,曾引起審禁官司,許多名人都為他的官司出庭作證。《裸體午餐》交替於現實與虛幻之間,極富實驗精神,初具規模的切割手法(cut-up)對後世的美術、音樂、文學創作均影響甚深。布洛斯在1984年獲選進入「美國國家藝文學會」,《裸體午餐》也獲《時代週刊》遴選為1923-2005年英文百大小說。

笨蛋聯盟

笨蛋聯盟
百度百科介紹:

《笨蛋聯盟》是江蘇文藝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約翰·肯尼迪·圖爾。

書名

笨蛋聯盟


又名

笨伯聯盟[1]  


作者

約翰·肯尼迪·圖爾


原版名稱

A Confederacy of Dunces


ISBN

9787539943213


內容簡介

《笨蛋聯盟》是一部美國版的唐吉珂德,描述美國藝術與現實的脫節,黑人所遭受的種族歧視,以及政府及社會的不作為。主人公賴利是一位與現實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他的言行舉止、思維方式都與常人不一樣,被稱之為瘋子中的極品,傻瓜中的天仙,他與現實脫節到人神共憤的地步。但是,他並非真正的傻子,他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他的荒誕是源自生活的荒誕,他要領導黑人工人鬧革命,要組織一群“烏合之眾”政黨,都是出於他對現實的不滿,他對社會不公的觀察體驗,他對變革的真誠信仰。

他們這群傻子在黑暗的社會現實中用荒誕自我燃燒,然後照亮一個荒謬的時代,讓讀者肆無忌憚地爆笑狂飆,同時也讓讀者清醒意識到,荒誕的底色從來都是殘忍,就好像笑容的盡頭從來都是眼淚一樣。

編輯推薦

《笨蛋聯盟》編輯推薦:與《追風箏的人》《哈利·波特》一同入選英國《衛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本書”,以19種言1500萬冊的超級銷量榮登世界各國小說暢銷榜第一名;主人公是中國的阿Q,美國版的堂吉訶德;以瘋子的視角指出這些不正常的美國社會問題:大快活賭博、詐騙、毒品、醉鬼、種族歧視、垃圾、召妓、同性戀、雞姦、手淫、暴露癖等等;為出書作者吸汽車尾氣自殺,母親歷時11年為子出書,最終斬獲美國文學最高獎項——普利策最佳小說獎。

專業書評

英國《衛報》評選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百本書”之一,國際小說界最權威的獎項——普利策小說獎獲得者、先後以150多種語言發行,銷量達到1500萬本、史上最暢銷圖書之一的大作《笨蛋聯盟》,在幾經曲折之後,最終由北京時代話語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中譯本,將於2011年5月份與億萬中國讀者見面。

《笨蛋聯盟》是美國年輕小說家約翰·圖爾一生唯一一部成熟作品,雖然早已成為文學史上的名著,然而其中卻經歷了幾多曲折。他從十幾歲起就動筆,參軍後仍然不停地修改,直到20世紀60年代退伍前才最終完稿。此後,約翰和他的母親一起花了8年的時間,聯繫了很多出版商,卻沒人願意出版這部小說。約翰不得不放棄了努力,萬念俱灰,在1969年,正是32歲的黃金年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約翰在遺書中說,自己是一個沒有才華的失敗者,是個被世界遺棄的人。約翰的媽媽圖爾太太從來就堅信兒子的才華,她堅持把書稿繼續寄給一家又一家出版社。終於,路易斯安那大學的校內出版社同意出版了。《笨蛋聯盟》一經面世,立即轟動文壇,還獲得了1981年普利策最佳小說獎——小說界最權威的獎項之一。

遺憾的是,當社會發現約翰·圖爾的時候,他卻已經死去12年!

和圖爾一生懷才不遇的經歷相似,《笨蛋聯盟》描繪的正是這個社會所呈現的種種荒誕。小說主人公新奧爾良的伊格內修斯·賴利(Ignatius Reilly)可真是瘋子中的極品,傻瓜中的天仙,與現實脫節到人神共憤的地步。他一出場,就因為形跡可疑被警察盤問,人家問一句,他唏哩嘟嚕答上一串,驢唇不對馬嘴,還要扯上大快活賭博、詐騙、毒品、醉鬼、種族歧視、垃圾、召妓、同性戀、雞姦、手淫、暴露癖等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引來群眾圍觀不說,最後連美國60年代臭名昭著的麥卡錫紅色恐怖氣氛都扯進去,熙熙攘攘沸沸揚揚轟轟烈烈亂七八糟不亦樂乎!當然這本《笨蛋聯盟》裡的傻瓜可不止伊格內休斯一人,基本從頭到尾,每個人物都有那麼幾個不可思議的爆笑場景,讓人時不時捧書大樂,也跟個瘋子似的嘻嘻哈哈不能自己……

然而,在越來越瘋狂越來越誇張的事件發展中,本來無比惹人討厭的伊格內休斯竟讓人不由心生好感,甚至不知不覺中認同起來。歸根究底,他的荒誕是源自生活的荒誕,他要領導賴維制褲廠的黑人工人鬧革命,要與法國區一幫無所事事的混混們組政黨,都是出於他對現實的不滿,他對社會不公的觀察體驗,他對變革的真誠信仰。伊格內休斯在日記中描述美國藝術與現實的脫節,黑人所遭受的種族歧視,以及政府及社會的不作為,並不因為他本人也同樣體現出來的嚴重脫離現實症便不再存在。恰恰相反,類似於《革命之路》中的精神病約翰,一個瘋子的視角往往最能刺穿現實的迷霧,一語中的,直指體制的爛瘡。

伊格內休斯是美國版的唐吉珂德,在黑暗的社會現實中用荒誕自我燃燒,短暫地照亮一個荒謬的時代,讓你肆無忌憚的爆笑狂飆,但也讓你清醒的意識到,荒誕的底色從來都是殘忍,就好像笑容的盡頭從來都是眼淚一樣。

瘋子的眼中往往能看到真實的世界,正因為如此,這部著作才在世界各國擁有廣泛的讀者,相信在中國也是一樣。2011年6月份的正式與讀者見面,值得所有人期待。

母親的堅持鑄就了這本書的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美)約翰·肯尼迪·圖爾譯者:韓雨葦

約翰·肯尼迪·圖爾(John Kennedy Toole):美國著名作家。1937年生於新奧爾良。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曾執教於西南路易斯安那亨特學院和新奧爾良多米尼加學院。十幾歲時,圖爾就開始長篇小說《笨蛋聯盟》的創作,參軍後依然筆耕不輟,直到退伍才最終完稿。1980年,在母親的努力下,《笨蛋聯盟》得以出版,很快引起讀者的轟動,並於次年斬獲美國文學界最權威的獎項——普利策小說獎。與此同時,全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出版人紛紛以天價版稅爭奪版權,作者圖爾和小說主人公伊格內休斯一時名滿全球。[1]

參考資料

[1]   笨蛋聯盟.豆瓣  [引用日期2017-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