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1日 星期五

超級地球

超級地球
H:超級地球通合生命存在,距地球20光年,查查。
1光年大約為9.46兆公里(9.46×1012公里或5.88×1012英里)。20光年189.2兆公里。「目前人造的最快物體是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極軌道的朱諾號(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最高速度為73.61公里/秒(即約265,000公里/小時),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約需要4073年的時間。」飛到「超級地球」4073年X20為81460年,遙遠天際,只能想。沒錢没命只能賴在地球!!20250131W5


網路報導: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名為HD 20794 d的「超級地球」,距離地球僅20光年,位在其恆星的「宜居帶」內,可能適合生命存在。


維基百科
光年(英語:light-year)是長度單位之一,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大約為9.46兆公里(9.46×1012公里或5.88×1012英里)。

光年單位制天文單位物理量名稱距離符號ly 單位換算1 ly相當於   公尺制(SI)單位   9.4607×1015 米   英制和美制單位   5.8786×1012 mi   天文單位   6.3241×104 AU
   0.3066 pc

光年一般用於天文學中,是用來量長度很長的距離的單位,如太陽系跟另一恆星的距離。天文學中另三個常用的單位是秒差距、天文單位與光秒:一秒差距等於3.26光年;一天文單位(1 AU)為149,597,870,700公尺(149,597,870.7公里,約149.598吉米);一光秒是光一秒所走的距離,為299,792,458公尺(299,792.458公里)。

當今世界上最快的飛行器可以達到每秒3.127公里的秒速(2004年11月16日,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飛機最高速度紀錄是11,260公里/小時)[1],依照這樣的速度,飛越一光年的距離需要用95,800年。而常見的客機大約是885公里/小時[2],這樣飛行1光年則需要122萬年。目前人造的最快物體是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極軌道的朱諾號(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最高速度為73.61公里/秒(即約265,000公里/小時),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約需要4073年的時間。

目次

公式

編輯

光年的定義其實就是光波於真空中傳遞一年所歷經的距離,以光速為基礎(299792.458 km/s),乘以一儒略年之秒數(365.25×86400=31557600),得出結果9460730472580800 米。

超級地球
超級地球是太陽系外行星,其質量高於地球,但遠低於天王星和海王星一類的太陽系冰巨星,後者分別是地球的14.5和17倍。它僅是指行星的質量,並不意味著有關表面狀況或可居住性。[1]自從2005年格利澤876d被尤金尼亞·里維拉(Eugenio Rivera)所率領的團隊發現之後,相繼有數顆超級地球被世人發現。地球作為太陽系中最大的類地行星,其所身處的太陽系並不包含這一類能被當作範例的行星,舉凡那些體積大過地球的行星,質量至少都在其十倍以上。

與地球和海王星相比,推斷的超級地球柯洛7b(中間)大小的圖示

目次

定義

編輯

藝術家對超級地球系外行星LHS 1140 b的印象。

在一般情況下,超級地球只以質量作為判定條件,而溫度、組合成分、軌道屬性、適居性、或星球環境等條件則不包括在內。目前在超級地球質量上限定義上,普遍認同為地球質量的10倍[1][2][3](約天王星質量的69%,這是太陽系的氣體巨型最小的質量),而下限為地球質量的1倍[1]、1.9倍[3]、5倍[2]不等,在不同的大眾媒體下有不同的標準。[4][5][6] 一些學者進一步指出,在超級地球定義上應該增加是否有顯著的大氣層;或是不但有大氣層,還有固態表面或如海洋行星般,有著廣大的海洋且有一層大氣層覆蓋其上,這種類型的行星沒有出現在太陽系內。[7]若系外行星超過地球質量10倍的上限,依照其是否由岩石、冰、或是氣體組成成分,確定該行星是否為類地行星[7]、巨無霸行星[8][9]、或是氣體巨行星[10] 。

歷史和發現

編輯

超級地球克卜勒-10b(右)與地球相比的推斷尺寸示意圖

在太陽系內沒有超級地球類別的行星,因為地球在太陽系內為最大的類地行星,而太陽系內大於地球的行星其質量皆至少地球質量的14倍。

首顆

編輯

克卜勒行星候選者的大小——基於截至2013年11月4日圍繞2,036顆恆星運行的2,740名候選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亞歷山大·沃爾茲森與戴爾·弗雷在1992年發現脈衝星PSR B1257+12旁有著系外行星,其外圍兩顆行星質量皆為地球的4倍左右。[11][12]

以尤金尼亞·里維拉為主的一支團隊於2005年發現了首顆圍繞主序星的超級地球,它因繞行格利澤876公轉,而被命名為格利澤876d(先前已有兩顆體積近似木星的類木行星在其星系中被發現)。它的質量估計有地球的七點五倍大,軌道周期相當短,只有兩天左右。鑑於格利澤876d的與日距離,它高溫的表面最高可到華氏650度。[13]

位在適居帶的第一顆

編輯

2007年4月,由斯特凡·烏德里所領導一支根據地在瑞士的團隊,宣布在格利澤581周邊可棲息區域的邊陲發現兩顆新的超級地球[14],其表面有可能存有液態水。其中,有地球質量五倍大、距離格利澤581為0.073天文單位或一千一百萬公里的格利澤581c座落在可棲息區域的「暖陲」,其平均溫度(不考慮來自大氣的影響),估計在反照率可比照金星的攝氏零下三度,至反照率可比照地球的攝氏四十度之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