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凱特布蘭琪

凱特布蘭琪
維基百科介紹:
凱特·布蘭琪(英語:Catherine Élise Blanchett,1969年5月14日-),生於澳洲墨爾本,知名澳大利亞電影及舞臺劇女演員。凱特·布蘭琪除了是史上同時擁有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和女配角獎的六位演員之一,亦是唯一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美國演員工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主角和配角獎的大滿貫雙料得主,以實力演技和特殊氣質受到肯定與注目。凱特·布蘭琪曾為了揣摩角色而舉家搬至英國與愛爾蘭[2]。

Quick facts: 原文名, 國籍 …

凱特·布蘭琪

2015年攝於第68屆坎城影展

女演員原文名Cate Blanchett國籍 澳洲出生Catherine Élise Blanchett
1969年5月14日(49歲)
 澳洲墨爾本Ivanhoe職業演員、導演、製片語言英語母校澳洲國家戲劇藝術學院(英語:National Institute of Dramatic Art)配偶安德魯·烏普頓(英語:Andrew Upton)(1997年結婚)兒女3子1女(女兒為領養)[1]出道地點 澳洲出道日期1992年,​27年前代表作品《伊莉莎白》系列
《魔戒電影三部曲》
《神鬼玩家》
《醜聞筆記》
《搖滾啟示錄》
《藍色茉莉》
《因為愛你》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2013年 《藍色茉莉》
最佳女配角
2004年 《神鬼玩家》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1998年《伊莉莎白》
2013年《藍色茉莉》
最佳女配角
2004年《神鬼玩家》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女主角
1998年《伊莉莎白》
2013年《藍色茉莉》
最佳電影女配角
2007年《搖滾啟示錄》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
2013年《藍色茉莉》
最佳女配角
2004年《神鬼玩家》
最佳集體演出
2002年《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其他獎項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
2007年《搖滾啟示錄》
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女配角
2000年《縱情四海》
2001年《真情快遞》
2001年《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
澳洲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英語:AACTA Award for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2005年《為愛重生》
澳洲電影學院獎國際類最佳女主角
2013年《藍色茉莉》
澳洲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英語:AACTA Award for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1997年《幸福是一尾皺頸蜥蜴》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
2013年《藍色茉莉》

Close

Quick facts: 中國大陸, 臺灣…

中國大陸凱特·布蘭切特臺灣凱特·布蘭琪港澳姬蒂·白蘭芝

Close

2014年,凱特·布蘭琪以電影《藍色茉莉》中的落難貴婦一角,獲第86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3],亦是唯一獲得兩次奧斯卡獎的澳洲演員。

生平經歷

成長背景

1969年5月14日,凱特·布蘭琪出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在美國德州出生的父親Robert DeWitt Blanchett是退役美國海軍軍官的廣告人,母親June Gamble是擁有法國血統的澳大利亞教師,兩人在海上相識。凱特有一個擔任電腦工程師的哥哥Bob與一個劇場設計師的妹妹Genevieve。和凱特感情極為親密的父親,在凱特10歲時因心臟病離世[4][5],凱特從小由奶奶和母親帶大。
自就讀墨爾本衛理會女子學院時期,凱特開始發現自己對戲劇的喜愛,並成為學校戲劇社團的負責人,自編自演的喜劇題材話劇獲得熱烈的反應。學生時期喜歡打領帶、穿西裝,打扮得像個男生,亦常剃光頭髮,欣賞的偶像是安妮·藍妮克絲。大學時期就讀於墨爾本大學,主修美術史和經濟學,後因著迷於戲劇,轉讀澳洲國家戲劇藝術學院(英語:National Institute of Dramatic Art),並自戲劇學院畢業。凱特在18歲時曾當背包客前往英國旅遊,但因簽證過期只好離開英國。到了埃及開羅,在旅館遇見一位恰好正在徵臨時演員的工作人員,由於旅費已透支,在因緣際會下為一部名為《Kaboria》的電影扮演觀看拳擊賽而吶喊加油的觀眾,酬勞足夠支付她一星期的住宿費用。這也是凱特第一次在大銀幕演出的經驗[6][7]。但凱特表示,「當時戲劇學校畢業後就在劇場工作,一開始沒有想到要去當電影演員。」[8]

職業生涯

1992年-1997年

凱特在戲劇學院時,演出的舞臺劇即已展露其表演上的才華。但畢業後,經濟拮据之下有段時間住在磚頭都斑駁露出的房間裡,每天只捨得喝一杯咖啡,因此曾經給自己設定五年之內若沒在劇場界闖出成績便轉行。所幸後來逐漸有了演出機會,擔綱主演的第一部舞臺劇《Top Girls》亦獲得好評。其後更以《Kafka Dances》獲得雪梨劇評獎最佳新人獎。同年,和後來成為奧斯卡影帝的傑佛瑞·羅許搭檔演出大衛馬密的舞臺劇《奧利安娜(英語:Oleanna (play))》,並以此劇指控教授性騷擾的女學生一角得到最佳女主角獎。凱特也是第一位在同年囊括雪梨劇評獎最佳新人及最佳女主角的雙料得主。1994年到1995年期間,陸續演出莎翁舞臺劇如《哈姆雷特》等,並開始參與電視劇,如黃金檔影集《Heartland》、迷你影集《Bordertown》(與雨果·威明合作)、電視電影《Police Rescue》、長篇電視劇《G.P.》等,發展領域多元且逐漸累積不同表演經驗。
1997年,二次大戰題材的《火線浮生錄(英語:Paradise Road (1997 film))》,則是凱特拍攝的第一部商業電影,在片中飾演女俘虜。同年,電影《奧斯卡和露辛達》、《幸福是一尾皺頸蜥蜴》接連上映。原本《奧斯卡和露辛達》的製片人不同意起用像凱特這樣屬於新人階段且在其他國家知名度不高的演員,但看了《火線浮生錄》之後,肯定其演出,同意由她飾演女主角,凱特也以此片入圍澳洲影評人協會獎和澳洲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女主角獎。《幸福是一尾皺頸蜥蜴》則讓凱特奪得澳洲電影學院最佳女配角獎,接連幾部電影的表現開始引起電影圈注目。《伊莉莎白》的導演錫哈·加培(英語:Shekhar Kapur)係因《奧斯卡和露辛達》片中凱特的演出而邀請其擔任片中英國女王一角[9],導演並評價:「雖然凱特是新人,但多變的素質可以勝任任何複雜的角色。或許外表平凡,但當需要時,她能一瞬間變得異常美麗」。[10]
自1993年到1999年間,重心放在舞臺劇,至少有十部劇碼巡演。《戰地有心人(英語

(英語:Charlotte Gray (film))》係因原著作者塞巴斯蒂安·福克斯(英語:Sebastian Faulks)看了凱特在倫敦的舞臺劇《Plenty》後,而邀請其擔任此部電影的女主角。

1998年-2007年

2007年2月凱特·布蘭琪在柏林影展

1998年,凱特以電影《伊莉莎白》片中鮮明存在感的女王一角獲得第56屆金球獎(英語:56th Golden Globe Awards)最佳女主角獎。當時從未演過傳記電影且壓力極大的她,為了飾演此一人物,請來老師教授古典英語、研讀大量傳記、前往博物館觀賞相關肖像和藝術作品、減重、漂白眼睫毛、眉毛和剃光頭頂前半部的頭髮。凱特以此部片首度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在影壇上奠定知名度與人氣;2001年,開始演出《魔戒》系列電影中的精靈女王凱蘭崔爾。接連的女王角色中,其獨特氣場與脫俗氣質令人印象深刻,讓凱特享有「女王專業戶」之稱。期間亦陸續接演中小成本和獨立製片電影,例如首次與德國導演湯姆·提克威爾合作柏林影展開幕片《天堂奔馳(英語:Heaven (2002 film))》,飾演剃了光頭為愛逃亡的女逃犯。在2003年上映的電影《鍥而不捨(英語:Veronica Guerin (film))》,則是飾演不畏險惡揭發真相促使政府立法的知名北愛爾蘭記者薇若妮卡·格琳,並為了揣摩角色舉家搬至愛爾蘭,凱特亦以此部真人實事改編的題材入圍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女主角。
2004年,凱特在知名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所執導的《神鬼玩家》扮演好萊塢知名女星凱瑟琳·赫本,其唯妙唯肖的語氣及姿態,贏得第77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及各大影評人協會獎的肯定[11][12],當時已96歲高齡的赫本得知凱特要飾演自己時亦十分贊同。2005年,在獲得首座奧斯卡獎座後,又回澳洲接演本土獨立製作並限定上映的電影《為愛重生(英語:Little Fish (film))》,片中飾演曾經淪於毒海,欲重新生活卻被過往牽絆住的女子。凱特以此片獲第二座澳洲電影學院獎(英語:Australian Film Institute)最佳女主角獎。2006年《醜聞筆記》上映,凱特飾演一個與15歲中學生發生不倫戀情的已婚美術教師,在片中和知名英國影后茱蒂·丹契極富張力又精彩的對手戲引起話題,凱特亦入圍該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並獲得多項電影獎。

2008年-2012年

2012年2月,以評審身分出席雪梨Tropfest短片電影節(英語:Tropfest)的凱特·布蘭琪

2008年年初,凱特憑前一年上映的《伊莉莎白:輝煌年代》和《搖滾啟示錄》雙料提名第80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凱特在《搖滾啟示錄》片中反串知名搖滾巨星巴布·狄倫,其憤世嫉俗的消瘦頹廢男子演繹,亦成為第64屆威尼斯影展影后[13]及金球獎最佳女配角得主。而奧斯卡獎史上只有三位演員在電影中以反串獲得提名,凱特即是其中一人。除了扮演主婦、逃犯、特務、教師、通靈者、拓荒者等人物,凱特亦是經常擔綱演出真人實事傳記人物的演員,不論是英國女王、傳奇搖滾歌手、王牌記者或好萊塢經典女星,其穩定的表現力與具存在感的演技也讓媒體稱之為「變色龍」,而除了在《天堂奔馳》說義大利語,亦曾經在片中變換愛爾蘭腔、俄國腔、德國腔、英國腔和法國腔等各種口音的英語。知名導演大衛·芬奇曾評價其「無時無刻散發出來的那股銀幕力量和能力極為罕見。她對工作的態度是專業的,不僅知道自己角色的來龍去脈,也知道所有人角色的台詞,會為工作的推進做出貢獻。比如她會說『這裡有幾個詞,你覺得這樣如何……』,但絕不會像某些明星那樣,說『我需要一段獨白,應該有人來給我改一下』」[14]、坎城影展及奧斯卡最佳導演伊納利圖亦表示「只有凱特就算躺在地板上也能傳達出有趣的訊息。觀眾得關心角色,而凱特就是能創造出這種共鳴感。總是可以化繁為簡,任何一個層次都很寶貴」、導演山姆·萊米則評價凱特擁有「獨力撐起整部戲的能力」。
在2004年後,凱特沒有因獲得了奧斯卡獎而積極往好萊塢邁進,反而接演許多拍攝期不長的配角,減少了在澳洲以外的工作比重,並將個人的戲份集中拍攝,為了把時間留給舞臺劇和家庭[15]。除了出任雪梨劇團(英語:Sydney Theatre Company)的藝術總監,也投身熱愛的舞臺劇,扮演了挪威劇作大師易卜生《海達·蓋伯勒(英語:Hedda Gabler)》中的Hedda、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慾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中的Blanche DuBois、俄國大師契訶夫《凡尼亞舅舅(英語:Uncle Vanya)》中的Yelena等,並獲得至少七座最佳舞臺劇女演員獎。2009年年底的《慾望街車》,每場座無虛席。凱特表示,「當時對體力的考驗相當大,每週要上演八場戲,我累到掉頭髮,但反響不錯,而且對我而言收穫非常大」。2011年,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前去觀賞凱特的舞臺劇《Big and Small》之後,兩人萌生合作計畫,因此而促成了2013年知名劇碼《女僕(英語:The Maids)》的共演,並在2014年於紐約公演再開,並以此劇再度獲得Helen Hayes獎和赫普曼獎最佳舞臺劇女演員(英語:Helpmann Award for Best Female Actor in a Play)獎。

2013年-現今

2013年,出席多維爾美國電影節的凱特·布蘭琪

2013年,凱特以伍迪·艾倫編導的《藍色茉莉》相隔數年重回電影主演一職。片中既落魄又自欺欺人的貴婦之精準詮釋亦獲知名媒體《紐約時報》等各方好評,影評人表示,「若角逐奧斯卡影后,很難有人可以打敗她」[16][17]。除了奪得近30個影評人協會獎的最佳女主角獎,亦獲第86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個人生涯第六次提名奧斯卡獎)[18],和第20屆美國演員工會獎[19]、第6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影后[20]。為了詮釋片中角色,凱特前往紐約體驗生活、嘗試喝許多酒、研究伯納德·馬多夫醜聞等[21]。雖然在拍攝初期和導演伍迪有過磨合期[22],但殺青後伍迪在訪談中表示,「能邀到凱特主演就像手中握有核子武器般強大,她是我心中《藍色茉莉》女主角的不二人選。與這樣的演員合作,我還有什麼好教的。她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優秀演員,但絕對是世界上那幾位最優秀的演員之一」。
凱特曾在專訪中表示,身為演員最快樂之處,來自於思考人物「為何會那樣做」,而劇場一直是最愛。結婚前自己是個會對角色投入過多的演員,但結婚生子後,家庭將自己帶離了以往一心一意的偏執狀態。而對於拍戲的選擇,一直以來都沒想過非要參與製作規模大的項目,或是去扮演故事中最吸引人的角色不可[23]。演戲就像是回到12歲時去朋友家過夜,能半夜不睡覺、能有機會做平常不會做的事,「要是可以選擇的話,希望能夠死在排練室裡。」
2013年3月,HBO宣布由凱特主演真人實事改編的傳記片《癌症潑婦》(Cancer Vixen: A True Story),凱特身兼主演和製片。在劇中將扮演罹患乳癌的知名插畫家瑪莉莎·瑪奇托(英語:Marisa Acocella Marchetto),編劇由茱莉·蝶兒擔任[24][25]。9月,《灰姑娘》真人版電影《仙履奇緣》開拍,凱特在片中詮釋繼母一角[26]。
2014年3月12日,《因為愛你》在辛辛那提開鏡,此片是凱特首度參演同性戀題材作品,亦是繼《搖滾啟示錄》之後再度與導演陶德·海恩斯合作,與魯妮·瑪拉演出改編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原著小說《The Price of Salt》,同年4月24日殺青。
2017年,凱特參演漫威電影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飾演索爾與洛基的姐姐、阿斯嘉人的死亡女神:海拉。

個人生活

1996年,凱特·布蘭琪與劇作家安德魯·烏普頓(英語:Andrew Upton)相識,1997年12月29日結婚,凱特曾表示人生唯一的遺憾是當年夫妻倆沒有拍攝結婚照。兩人育有三個兒子,長子Dashiell John Upton出生於2001年,次子Roman Robert Upton出生於2004年,第三子Ignatius Martin Upton於2008年4月在倫敦出生。雖然凱特為了揣摩角色曾經居住在英國布萊頓及愛爾蘭,但在2007年年底,因決定回家鄉接掌雪梨劇團(英語:Sydney Theatre Company)藝術總監而搬回澳洲雪梨。
2008年,凱特與丈夫安德魯·烏普頓正式出任雪梨劇團藝術總監[27],致力推動劇場表演並親自演出,於2013年的年底卸任。2012年3月30日,凱特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28],同年11月11日,獲頒澳洲雪梨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以表揚其對戲劇藝術的貢獻。
2015年3月,媒體報導凱特領養一個女嬰Edith,其後經紀人證實此事[29],並表示計畫由澳洲遷往美國居住。

社會活動

2008年4月,凱特·布蘭琪出任「澳洲總理2020年全國高峰會」創意團隊的聯合主席,與近千名各界人士展開兩天對談。凱特除了是雪梨國際電影節的贊助者和澳洲電影協會的大使,亦是澳洲綠色建築的定期資助者和澳洲保育基金會大使,也將雪梨劇團和住家改造為環保建築[30],劇團的太陽能裝置則可提供七成用電量[31][32][33][34]。期間,亦和劇團聯合推廣城市議題,進行多場演講和座談會。2011年,因支持澳洲政府徵收「碳排稅」而引起民眾不滿,認為此舉增加了稅收負擔。凱特對此表示,認同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但應為了長遠著想,且所有人都會因保護環境而受益[35]。

作品

電影

More information: 上映年, 片名 …

電影


More information: 上映年, 片名 …

舞臺劇

More information: 年分, 劇碼 …

電視影集

1993年:Sidney Police(飾演Mme Haines)


1994年:Heartland(飾演Elizabeth Ashton)


1994年:G.P.(飾演Janie Morris)


1995年:Bordertown(飾演Bianca)


2014年:Rake(客串,飾演律師)


配音旁白

2009年:《崖上的波妞》動畫片英語版配音(飾演 珂藍曼瑪蓮)


2013年:《女孩崛起(英語:Girl Rising)》紀錄片旁白之一(「海地篇」)


2013年:《南太平洋之旅(英語:Journey to the South Pacific)》生態紀錄片旁白


2013年:《The Galapagos Affair: Satan Came to Eden》紀錄片(飾演 Dore Strauch)


2014年:《馴龍高手2》動畫片配音(飾演Valka)


2016年:《時間旅程》紀錄片旁白


2018年:《毛克利》真人電影配音(飾演Kaa)


2019年:《馴龍高手3》動畫片配音(飾演Valka)


主持

2015年:第4屆澳洲電影電視學院獎


榮譽

2001年,獲頒澳大利亞百年服務勳章


2007年,澳洲電影協會大使


2008年12月5日,好萊塢星光大道個人星形獎章(觀禮人:史蒂芬·史匹柏大衛·芬奇[38]


2009年1月,澳大利亞「銀幕上的澳洲傳奇」郵票(將凱特布蘭琪的照片與劇照印製成郵票限量發行)


2012年3月30日,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2012年11月11日,澳洲雪梨大學榮譽博士


2014年9月25日,麥覺理大學榮譽博士


擔任評審

2012年雪梨Tropfest短片電影節(英語:Tropfest)評審


2012年第9屆杜拜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2018年第71屆坎城影展主席


其他

曾被評選為好萊塢最聰穎的50人之一、好萊塢最具影響力的20名女演員之一、富比士十大最有價值演員之一、全球最美麗的50人之一、最有魅力的50人之一、史上50位最性感的電影明星之一、《時代》雜誌百大人物之一、最佳衣著第一名等。


以同角色(伊莉莎白一世)兩次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為奧斯卡獎史上的五位演員之一(其他四位為彼得·奧圖的亨利二世系列、平·克勞斯貝的與我同行系列、保羅·紐曼的金錢本色系列、艾爾·帕西諾的教父系列)。


以「反串」(《搖滾啟示錄》)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為奧斯卡獎史上的三位演員之一(其他兩位為琳達·杭特費麗西蒂·荷夫曼)。


同一年提名奧斯卡獎雙料演技獎的演員之一。


影壇至今擁有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女配角獎的六位女演員之一(其他五位為海倫·海絲英格麗·褒曼梅莉·史翠普瑪姬·史密斯潔西卡·蘭芝)。亦是唯一一位飾演奧斯卡得主(凱瑟琳·赫本)而獲得奧斯卡獎的演員。


影壇唯一一位獲得奧斯卡主角和配角獎、金球獎主角和配角獎、美國演員工會獎主角和配角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主角和配角獎的演員。


在多次訪問中表示,接拍電影《魔戒》的原因之一是想戴上片中的尖耳朵[39],三部曲殺青後亦把道具耳朵帶回家。也是從影以來第一次在綠色key板前演戲,對於電腦特效感到新鮮。


雨果·威明合作最多次,有九次之多。


傑佛瑞·羅許雨果·威明艾美·亞當斯妮可·基嫚交情好[40]


參考文獻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凱特·布蘭琪

凱特·布蘭琪 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凱特·布蘭琪豆瓣電影上的頁面(簡體中文)


凱特·布蘭琪時光網的頁面(簡體中文)


Cate Blanchett Daily


BAFTA官方專訪

仙履奇緣

仙履奇緣
維基百科介紹:
《仙履奇緣》(英語:Cinderella),是一部由愛爾蘭導演肯尼斯·布萊納執導,改編自著名童話故事《灰姑娘》與1950年迪士尼同名動畫的的真人版電影,由莉莉·詹姆斯飾演灰姑娘,凱特·布蘭琪飾演繼母[1]。2013年9月23日在英國倫敦開拍,於第65屆柏林影展上全球首映。2015年3月13日在美國、中國大陸和台灣上映[2]。
本條目部分連結不符合格式手冊規範。跨語言連結及章節標題等處的連結可能需要清理。(2015年12月13日)

  本文介紹的是2015年電影。關於其他主題,請見「仙履奇緣 (消歧義)」。

Quick facts: 導演, 監製 …

仙履奇緣
Cinderella

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導演肯尼斯·布萊納監製大衛·拜倫(英語:David Barron (film producer))
賽門·金柏格編劇愛琳·布洛許·麥肯納(英語:Aline Brosh McKenna)
克里斯·魏茲原著Cinderella主演凱特·布蘭琪
莉莉·詹姆斯
理察·麥登
斯特蘭·斯卡斯加德
荷莉黛·葛蘭格(英語:Holliday Grainger)
德雷克·雅可比
海倫娜·寶漢·卡特配樂派屈克·道爾攝影Haris Zambarloukos剪輯Martin Walsh片長114分鐘產地 美國
 英國語言英語上映及發行上映日期

2015年2月14日

第65屆柏林影展

2015年3月12日



2015年3月13日



2015年4月25日

發行商華特迪士尼影業預算9500萬美元票房5.43億美元各地片名中國大陸灰姑娘香港仙履奇緣臺灣仙履奇緣新加坡灰姑娘

Close

劇情概要

女孩艾拉(Ella)從小與慈愛的父母親感情親密,並過著極為歡樂幸福的日子。母親逝世多年後,對於從商父親的再娶非常贊同,對於新任妻子崔曼夫人(Lady Tremaine)和其女兒安娜塔西亞(Anastasia)及崔西里亞 (Drizella),艾拉不僅敬愛她們,也歡迎她們進入家庭,並視她們為新成員。但自從艾拉的父親突然去世,因收入中斷家中僕人被遣散。艾拉也開始逐漸發現自己活在嫉妒的目光和殘忍的擺布中,整日被繼母及姐姐們使喚,從事著如傭人般的工作。因整日與煤渣為伍,身上總是覆蓋髒汙與灰塵,而被戲稱為「灰姑娘(Cinderella)」。艾拉也因此而開始逐漸失去對人生的希望。然而,儘管遭受殘酷的對待,艾拉更堅信並確定母親的遺言是正確的,即是「勇氣」和「仁慈」。艾拉沒有埋怨和屈服,也不怨恨那些虐待她的人。
某天,艾拉在樹林遇見了一個人。她並不知道對方是個王子,艾拉只知道自己終於遇到了一個既貼近又相似的靈魂……。

演員表

角色演員香港配音中國配音艾拉 / 仙杜瑞拉
Ella Cinderella莉莉·詹姆斯溫卓妍張雪凌基特 / 白馬王子
Kit Prince Charming理察·麥登陳祖兒吳凌雲崔曼夫人 / 繼母
Lady Tremaine凱特·布蘭琪邵美君廖菁神仙教母
The Fairy Godmother海倫娜·寶漢·卡特杜雯惠楊晨安娜塔西亞 / 繼姐
Anastasia Tremaine荷莉黛·葛蘭格(英語:Holliday Grainger)賴芸芬喬詩語崔西里亞 / 繼姐
Drizella Tremaine蘇菲·麥席拉(英語:Sophie McShera)鄭佩嘉褚珺公爵
The Grand Duke斯特蘭·斯卡斯加德高翰文白濤上尉
Captain儂索·阿諾斯(英語:Nonso Anozie)黃文偉國王
The King德雷克·雅可比李忠強周志強灰姑娘的母親
Cinderella's Mother海莉·艾特沃郭碧珍張艾灰姑娘的父親
Cinderella's Father班·卓別林(英語:Ben Chaplin)關信培張偉

製作

2010年3月,迪士尼電影公司鑑於《愛麗絲夢遊仙境》真人版《魔境夢遊》的成功,開始計劃拍攝此片,並邀來《穿著Prada的惡魔》的編劇愛琳·布洛許·麥肯納(英語:Aline Brosh McKenna)撰寫劇本。

2012年11月,傳出由凱特·布蘭琪演出片中繼母一角[4]。原定由艾瑪·華森演出主角灰姑娘,但因檔期問題,製片方於2013年4月30日表示由莉莉·詹姆斯出演此角色[5][6]

2013年3月26日,片方迪士尼在針對電影院線業者所舉辦的CinemaCon展示會上,首度對業內釋出片花[7]
2013年9月23日,在英國倫敦正式開拍,25日,釋出此片首波劇照。全片在英國全境取景。同年12月,此片進入後製階段。2014年5月15日,迪士尼在YouTube公布電影首波前導預告[8]
2014年11月20日,迪士尼在YouTube公布電影首支預告[9]

評價


媒體綜評65分,爛番茄新鮮度84%,CinemaScore評分A,收穫許多好評。代表性影評:「一部適合全家人觀看的精彩影片,完美地保留了原著的所有精華,同時亦進行了符合當下審美的全面升級」,「這部真人版《灰姑娘》是迪士尼公司童話改編的又一次嘗試,雖然沒有像以前那樣顛覆,但依然可以看出主創人員的用心和細膩,最終打造出了這部具有現代審美情懷的佳作」。


票房


美國首周末獲得7005萬美元居冠,創造導演肯尼斯·布萊納最佳首映成績;次周末取得3449萬居亞軍;第三周末收1752萬列第四位。

中國大陸首周三天獲得1.6億人民幣列榜首,次周取得1.83億蟬聯冠軍,第三周收入7900萬列第四位,最終累計4.435億。
上一屆:
成人世界2015年美國週末票房冠軍
第11周下一屆:
分歧者2:叛亂者》上一屆:
大英雄天團2015年中國內地一周票房冠軍
第11-12週(3月9日-3月22日)下一屆:
金牌特務

台北票房統計:

神探蒲松齡

神探蒲松齡
百度百科介紹:
《神探蒲松齡》是由嚴嘉執導,劉曉光監製的古裝奇幻喜劇片,由成龍阮經天鍾楚曦林柏宏領銜主演,林鵬喬杉潘長江苑瓊丹luu brothers姜嫄聯合出演,於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上映[1] [2]
該片講述了一代文豪蒲松齡執陰陽判化身神探,與捕快嚴飛聯手追踪金華鎮少女失踪案的故事[3]

導演

嚴嘉


編劇

劉伯翰、簡文


主演

成龍,阮經天,鍾楚曦,林柏宏,林鵬,喬杉,潘長江,苑瓊丹,luu brothers,姜嫄


製片人

單勇


發行公司

愛奇藝影業(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耀萊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金海岸影視基地有限公司


中文名

神探蒲松齡


外文名

The Knight of Shadows: Between Yin and Yang


其它譯名

神探蒲松齡之蘭若仙踪


出品時間

2018年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類型

動作、奇幻、喜劇


片長

108分鐘


上映時間

2019年2月5日


昨日票房排行 8

百度糯米提供

3D

去購票

演職員

 20位全部

嚴嘉

導演


成龍

蒲松齡


阮經天

寧采臣


鍾楚曦

聶小倩


林柏宏

嚴飛


林鵬

鏡妖


喬杉

劉全震


潘長江

初縣令


2019年1月28日 星期一

侯文裕

侯文裕20190116
台北捷運局技正退休。早期在淡水線,又轉至新莊線,從北工處主辦工程司,再接任DNC1的工務所主任,再轉接工事科科長,從1988至台北捷運局,從基層開始,到20190116以技正退休,一本工程司專注,執著及要求品質的初心,做好每一件工程及任務,是工程界的典範!

2019年1月23日 星期三

厲陰宅

厲陰宅
維基百科介紹:
《厲陰宅》(英語:The Conjuring,中國大陸譯《招魂》,香港譯《詭屋驚凶實錄》)是一部2013年溫子仁執導的美國超自然恐怖片,依真實故事改編而成[4],由薇拉·法蜜嘉、派翠克·威爾森、榮·利文斯通與莉莉·泰勒(英語:Lili Taylor)主演。北美於2013年7月19日上映。台灣原定片名為《厲陰房》,但因其與麗嬰房股份有限公司的發音相近,而更改為《厲陰宅》。該片為「厲陰宅系列電影」的第一部電影。

Quick facts: 導演, 監製 …

厲陰宅
The Conjuring

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導演溫子仁監製Tony DeRosa-Grund
Peter Safran(英語:Peter Safran)
Rob Cowan編劇Chad Hayes(英語:Chad Hayes (writer))
Carey Hayes(英語:Carey Hayes)主演薇拉·法蜜嘉
派翠克·威爾森
榮·利文斯通
莉莉·泰勒(英語:Lili Taylor)配樂Joseph Bishara(英語:Joseph Bishara)攝影約翰·R·李昂尼提剪輯Kirk M. Morri製片商新線影業
The Safran Company(英語:The Safran Company)
Evergreen Media Group片長112 分鐘[1]產地 美國語言英語上映及發行上映日期 2013年7月19日
2013年8月29日
 2013年8月2日發行商華納兄弟預算$2000萬美元[2]票房$3.19億美元[3]前作與續作續作《厲陰宅2》各地片名中國大陸招魂香港詭屋驚凶實錄臺灣厲陰宅

Close

劇情

艾德與羅琳·華倫夫婦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超自然現象探究者,夫婦兩人都是天主教認可的驅魔者,曾經經歷過上千個超自然案件;但有一件案件最為駭人聽聞,夫婦兩人也將其案件封鎖直到今日。
1971年,美國羅德島州哈維爾,佩倫一家七口搬進了一棟郊區大宅,一家之主羅傑與妻子卡洛琳、和五個女兒—安卓莉亞、南希、克莉絲汀、辛蒂與愛普原本對新房子充滿期待,但不到幾天就覺得這棟新房子越來越不對勁;寵物狗在搬進去的第二天就神秘死去、所有的鐘全部停在淩晨三點零七分、房子每當夜裏都會飄來一股腐爛屍臭、所有的門在夜裏會頻繁開了又關、卡洛琳的身上頻繁會出現不該存在的淤青、克莉絲汀睡覺時老是覺得有人在抓她的腳、有夢遊症的辛蒂睡著時會用頭不停地撞擊一個老櫥櫃、而愛普在寵物狗死後不停地在跟一個叫羅伊的小孩說話。沒過幾天,卡洛琳跟著一段拍手聲走進地下室,卻被反鎖在裏面,點了一根火柴後卻在腦後注意到一雙拍手手掌。而在二樓,安卓莉亞與辛蒂也遭到過一個不明惡靈的攻擊。
卡洛琳為了尋求幫助而去聽了艾德與羅琳的魔鬼學講座,在結識他們夫婦倆後講解了自己家庭的狀況,邀請了他們到房子裏看看。艾德與羅琳幫忙檢查了他們家的大宅,羅琳用自己與生俱來的陰陽眼看到了不祥的東西。艾德將一家人表述所經歷的事情錄下後,決定為他們家進行驅魔儀式的前置工作,將捕捉到靈異現象後向天主教會報告,請求神父來執行驅魔。通過搜集房子的資料,夫婦倆得知房子於1863年時被生意人傑德森·薛曼擁有,但傑德森的妻子、出身於巫術世家的貝斯希芭卻將他們倆剛出世的孩子丟到火裏祭獻,甚至爬到房子碼頭邊的樹上宣誓她對撒旦的愛。詛咒所有「試圖奪走她土地的人」後,於淩晨三點零七分上吊自殺。幾十年下來,所有買下房子附近土地的家庭都是以不幸告終,艾德由此發現佩倫一家也同樣受到詛咒。
艾德與羅琳找來了其助手德魯與縣警長布萊德,將房子的每個房間全部設置照相機。但隔天下午,羅琳幫忙曬衣服時突然在二樓窗戶上看見一個影子,而當時在房間午睡的卡洛琳也接觸了出現在她面前的女鬼魂,當羅琳趕到房間門口時,卡洛琳走出來稱她只是噁心嘔吐。當晚,布萊德在廚房倒水時,突然在洗衣房裏看見一個滿手鮮血的女傭,也被她當場嚇到。此時,辛蒂在睡覺時突然開始夢遊,走進老櫥櫃房間時門關上,當羅傑等人撞進去找不到辛蒂時,便利用紫外線燈跟隨腳印發現她睡在櫥櫃暗門通往的牆隔間裏;愛普說隔間是羅伊害怕母親發瘋時的躲藏地。羅琳進入隔間查看卻不慎踩空而跌進地下室,透過音樂盒的鏡子中看見一個拿著帶血的菜刀、抱著孩子屍體痛哭的女人;該名女人一直喊著「這都是她逼我做的!」
受驚的羅琳跑回樓上後,為衆人解答出貝斯希芭是通過附身於每個家庭的母親去殺死她們自己的孩子,進而達到報復她們的目的。同一時刻,南西也同樣受襲擊後,佩倫一家離開房子住進了汽車旅館,艾德與羅琳於是將拍攝的全過程給了負責執行驅魔儀式的高登神父。而當晚,艾德與羅琳的女兒茱蒂於自家中,發現艾德儲藏靈異物品的房間「超自然物品收藏館」中,被封為最危險物品而被放進玻璃櫃隔離的「安娜貝爾娃娃」從櫃子裏消失,隨後在客廳看見一個女人抱著娃娃。茱蒂在無助之下所幸被趕回家的艾德與羅琳救出客廳,而娃娃則完整地回到玻璃櫃中。這時,羅傑對艾德打電話說卡洛琳突然像中邪般的將克莉絲汀與愛普帶走,羅琳認為卡洛琳已經徹底被附身、打算將她們帶到房子裏進行殺害。
艾德、羅琳與布萊德回到房子地下室制止了陷入瘋狂的卡洛琳,而愛普於期間躲進了地下隔間裏躲藏。由於卡洛琳一旦離開房子便會死,衆人只好將卡洛琳綁在椅子上,讓艾德靠念聖經來執行驅魔。期間,為數幾百的烏鴉全部往房子上撞,而卡洛琳自行解開了繩子後爬進隔間裏追愛普。所幸艾德在千鈞一發之際將驅魔文念完,詛咒貝斯希芭永遠關回地獄;羅琳通過卡洛琳曾提過的一張海邊全家福,以此對她吶喊為了家人不能放棄。卡洛琳利用家人情感意識而最終戰勝了惡靈、恢複了自我,於清晨發現她身上的淤青已經全部退散。佩倫一家最終團圓相擁,愛普將羅琳掉在地下室的珍貴項鏈還給了她,而羅傑也為艾德表示了感謝。艾德和蘿琳回家後,將愛普的音樂盒保存在收藏館裏,而高登神父回報說驅魔儀式已經被批准,但也要跟他們商討一件發生在長島的新案件(英語:The Amityville Horror)。

人物

華倫家

演員角色備註派翠克·威爾森
Patrick Wilson艾德·華倫
Ed Warren超自然現象調查者,為天主教唯一認可的未受聖職(無神父頭銜)的驅魔師,富有同情心和責任心。薇拉·法蜜嘉
Vera Farmiga蘿琳·華倫
Lorraine Warren艾德的妻子,擁有陰陽眼,能夠看見凡夫俗子看不見的東西,重視自己的家庭。史特琳·傑林斯(英語:Sterling Jerins)
Sterling Jerins茱蒂·華倫
Judy Warren華倫夫婦的女兒,也是夫婦兩人最重要的親人。

佩倫家

演員角色備註榮·利文斯通
Ron Livingston羅傑·佩倫
Roger Perron佩倫家之主,重視家庭和自己的妻子,但因為工作繁忙而很少和家人團聚。莉莉·泰勒(英語:Lili Taylor)
Lili Taylor卡洛琳·佩倫
Carolyn Perron佩倫家女主人,羅傑的妻子,重視家人,在自己孩子被靈異騷擾時認識了華倫夫婦。尚莉·卡斯威爾(英語:Shanley Caswell)
Shanley Caswell安德莉亞·佩倫
Andrea Perron佩倫家長女,高中生,雖然愛護自己的妹妹們,但因為處於叛逆期而對於搬家有很大的意見。海莉·麥可法蘭德
Hayley McFarland南希·佩倫
Nancy Perron佩倫家二女,五姐妹中最聰明、淘氣的一位,喜歡惡作劇,與克麗絲汀不和。喬伊·金
Joey King克莉絲汀·佩倫
Christine Perron佩倫家三女,五姐妹中最好玩、膽小的一位,曾經親眼看到靈異現象而嚇到。麥肯基·弗依
Mackenzie Foy辛蒂·佩倫
Cindy Perron佩倫家四女,五姐妹中最可愛、討人喜的一位,但有夢遊症。凱拉·迪芙
Kyla Deaver愛波·佩倫
April Perron佩倫家五女,家中排行最小、最不受重視的一位,卻與靈異有接觸。

其他角色

演員角色備註尚儂·庫克(英語:

其他角色


演員角色備註尚儂·庫克(英語:Shannon Kook
Shannon Kook德魯·湯瑪士
Drew Thomas沃倫夫婦的助手,負責管理他們的實驗器材與資料。約翰·布萊瑟頓(英語:John Brotherton
John Brotherton布萊德·漢彌爾頓
Brad Hamilton警察,負責調查並給予佩倫一家人協助。史蒂夫·寇特
Steve Coulter戈登神父
Father Gordon


喬瑟夫·畢斯赫拉
Joseph Bishara貝斯希巴·薛曼
Bathsheba Sherman惡靈,本作反派,藉由附體控制一個家庭中的母親以達到殺害所有佔有其土地的人(包括家庭中的小孩)的目的。

製作


2012年2月下旬開拍[5],現場拍攝了38天[6],拍攝地位於北卡羅萊納州[7][8],4月26日殺青[9]。同年8月進入後期製作階段[10][11][12]


評價


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

秦台義

秦台義
陸軍官校畢業,服役軍中,正式退役轉至私人公司,後於199406月進台北市政府捷運局,服務中和線,完成中和線後再轉至北工處,繼續為台北捷運新莊線打拼。經歷CK570E標,再支援新莊迴龍通車之交維整理。結束後管理現場於環狀線CF660A標現場,後因年歲已大,申請退休於2016年7月11日離開,勞苦功高,功在捷運。

2019年1月20日 星期日

王怡仁

王怡仁
錄自捷運局網頁20191203接任:
第一區工程處代理處長

首長介紹


代理處長:王怡仁

學  歷: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畢業

經  歷: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第一區工程處副處長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東區工程處副處長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品保處處長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北區工程處總工程司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工務管理處副處長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技正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正工程司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副工程司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幫工程司

地中海飲食法

地中海飲食
維基百科介紹:
地中海飲食是很受現代營養學推薦的一種飲食模式,源自於1940-1950年代環地中海地區及國家(希臘義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的傳統飲食型態。[1]其以大量橄欖油豆科植物天然穀物、水果和蔬菜,適量魚、乳製品(芝士乳酪)及紅酒,少量肉製品為重要特色。[2]


地中海飲食材料


大量橄欖油搭配少許紅酒


純素食地中海飲食


少許肉搭配生菜淋上大量橄欖油做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2013年將地中海飲食登錄在義大利、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希臘、賽浦路斯克羅埃西亞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3][4]
儘管叫做地中海飲食,它並能不代表所有環地中海地區及國家的烹飪方式。例如,義大利北部常用豬油牛油烹飪食物,而橄欖油主要是當作淋在沙拉及燙蔬菜上的醬料。[5]非洲北部和中東國家則大多使用羊尾的脂肪酥油[6]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沃爾特·威利特(英語:Walter Willett)博士在1990年代發表的版本是目前最廣為人知的地中海飲食。[7][8][9][10][11][12]其基於1960年代希臘和義大利南部的飲食型態,強調食用大量蔬菜水果為每天的點心、橄欖油為主要脂肪來源及乳製品,適量魚、(一周零到四個)及家禽類,少量紅肉及紅酒。此版本的總脂肪量為25%到35%卡路里飽和脂肪酸則是小於8%卡路里。[13]
流行病學研究指出橄欖油含有的大量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油酸,和降低冠狀動脈疾病之風險可能有相關。[14]還有證據支持橄欖油中的抗氧化物不僅可以幫助控制膽固醇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之膽固醇,而且還有抗發炎及抗高血壓的作用。[15]

歷史


雖然在1975年時,一位美國生物學家安賽爾·基斯(英語:Ancel Keys)和其妻子及化學家瑪格麗特·基斯(Margaret Keys)就注意到並公開宣傳地中海地區飲食型態的特色和健康益處,[16]但直到1990年代地中海飲食才逐漸受到世人們的廣泛認識。地中海飲食和健康的關係源自於那不勒斯馬德里地區的流行病學研究,[17]之後安賽爾·基斯在1970年發表的七國研究(Seven Countries Study)更是確認了此相關性。[18][19]

從主流營養學的觀點來看,地中海飲食被認為是一個悖論: 雖然地中海地區的人們食用相對來說較高的脂肪量,但他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率遠低於其他同樣食用類似脂肪量的國家,如美國。法國悖論(French Paradox)和此悖論討論的是相似的現象。[20]

對健康的影響


近年來健康意識興起,人們開始關注各種飲食型態,試圖找出對身體最有益的飲食模式。經由NIH-AARP飲食與健康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這種含有大量葉菜類的模式是明顯對健康有幫助且可以降低死亡率的。 [21]

為什麼地中海飲食會有這些對健康有益的作用呢?主要是因為其中所含的飽和脂肪酸較少,不飽和脂肪酸與纖維素較多。而現今最主要的解釋就是橄欖油的使用。
研究顯示,人們若有嚴格遵守地中海飲食加上規律運動,則他們對體重的控制會比較好。因為地中海飲食包含了大量的水果、葉菜類、類等等,人們就不會有過多的卡路里攝取。 [22] 在地中海地區的文化中,飲食這部分確實是對健康有益的。除此之外,勞動型的工作模式(例如:農夫)也有所助益。[23][24]然而,地中海地區的環境或基因的影響則相對較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主要是因為研究發現當地中海地區的這些居民,漸漸由高勞動、高蔬果的生活模式、轉為低勞動且西化的飲食模式,其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大大的提升。[25][26][27]除此之外,研究也發現在健康的中年人口中,採用地中海飲食與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是呈現反比的關係。[28]
在2011年的一篇回顧性論文中也發現,採用地中海飲食比採取低油脂飲食更能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例如膽固醇、血壓等。[29]
在心臟疾病盛行率的地理分布上,地中海地區確實比其他地方低,但究竟是哪個因素造成此一現象卻是未解。大家可能會認為應該是橄欖油的影響,但現今許多試驗卻發現,所謂單鏈不飽和脂肪酸跟多鏈甚至是飽和脂肪酸比起來並沒有防止動脈粥狀硬化的現象。[30][31]而最近興起的另一個假說指出,地中海地區的居民之所以心臟疾病盛行率較低,主要是跟太陽光的照射有關。其中,紫外線會促使皮膚製造的油中富含維他命D,而這個現象與心臟疾病的盛行率降低有關,而且隨著緯度越高,維他命D的含量就越低。[32]但有趣的是,地中海地區的居民皮膚癌的盛行率也是極低(皮膚癌被證實跟過度日照有關)。此外,黑色素瘤的發生率跟北方國家、甚至是其他較熱的國家如澳洲相比,都是低的。[33]因此又有假說指出,地中海飲食當中應該有皮膚病的保護因子。
除了健康飲食方面,地中海飲食另一個為全球所熟知的原因是麩質過敏症的人數顯著增加,因為地中海飲食中含有大量的麩質。[34][35]
2018年五月的文獻顯示,地中海飲食可能減緩阿茲海默症的病程,甚至降低引發阿茲海默症的可能。[36]

營養評估


水果與蔬菜:地中海飲食每日提供6-12份。《加拿大食物指南》建議每日7-10份。

穀物類:地中海飲食每日提供4-6份。《加拿大食物指南》建議每日6-8份。
奶類與其替代品:地中海飲食每日提供1-3份(低脂乳製品)。《加拿大食物指南》建議每日2份。
肉類與其替代品:地中海飲食每日提供1-2份(家禽、魚類、貝類)。《加拿大食物指南》建議每日7-10份。
其他:地中海飲食建議每日攝取一杯紅酒。《加拿大食物指南》無記載。[37]

醫學研究


在一個發表在2008年《英國醫學期刊》的綜合分析結果顯示:嚴格地遵守地中海飲食,減少死於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減少產生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結果顯示,總體死亡率減少9%,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死亡率分別減少9%和6%。另外,嚴格地遵循地中海飲食,可以觀察到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的發生率減少13%。 [38]

2010年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綜合分析顯示地中海飲食被認為對於減少慢性疾病的風險,如:心血管疾病與癌症,有明顯的助益。 [39]
2011年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的綜合分析結果,其中包含50個研究結果(35份臨床試驗、2份前瞻性及13份橫斷性研究),涵蓋了大約535,000人,觀察地中海飲食對代謝症候群的影響。研究人員表示,地中海飲食和較低的血壓、血糖三酸甘油脂有關。 2013年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綜合分析中,分別將地中海飲食、全素食、奶蛋素、低升糖指數飲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高纖飲食、高蛋白飲食與對照組進行比較。研究的歸納出地中海飲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低升糖指數飲食和高蛋白飲食能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相關的風險標記。根據同年發表的系統性回顧,越遵循地中海飲食,與越低的阿茲海默症風險及越緩慢的認知能力下降有關。另一份2013年的系統性回顧也得到類似的結論,且發現地中海飲食與輕微認知受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進展成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有負相關,但探討這個議題的研究較少。  [40]

適合亞洲飲食的地中海飲食金字塔


地中海飲食的原則:高纖、高抗氧化[42],主要概念包含
1.豐富的蔬果攝取
2.以海鮮黃豆代替紅肉
3.使用橄欖油、油菜籽油,低溫清炒,補充好的膽固醇
4.每天吃一份堅果
5.清淡料理,善用香草入菜
6.以淡代替紅酒
適合台灣飲食風氣的飲食金字塔如下:[43]
1.每個月偶爾吃:紅肉
2.每週偶爾吃:甜食、蛋和禽類
3.可納入每日選擇:魚和甲殼類、或乳製品
4.天天吃:植物油、水果、豆類、種子和堅果類、蔬菜、以及五穀根莖類(米、麵、麵包、雜穀、米或其他全穀類)
5.可適量飲用酒、葡萄酒啤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