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

錐體外症候群

錐體外症候群
H:2017051804第一次聽到,吃感冒藥,引起嗜睡,失神,住院檢查找出原因。
錐體外症候群(Extrapyramidal symptoms,縮寫EPS),當身體的運動系統受到某些干擾(如:藥物)導致無法正常靈活作用時,會發生肌肉張力異常、類巴金森氏症、肢體僵硬或靜坐不能等現象。其它成因尚有:腦性麻痺、副甲狀腺機能低下等代謝性疾病。

容易引發EPS之藥物
成份含有多巴胺拮抗劑的胃腸藥,如:Primperan,在臨床上雖常用於止吐,但引發EPS率頗高。
傳統抗精神病藥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如:Haloperidol。
服用上述藥物,並非每人都會產生EPS副作用。
典型症狀
急性肌張力不全
發生的位置多在眼部、舌頭、頸背部與四肢,因肌肉持續孿縮,症狀如:眼球上吊、眼球歪斜、牙關緊閉、歪嘴、歪頭、舌頭外吐或捲曲、角弓反張(四肢如青蛙般往軀幹的反方向伸張)、臉部扭曲歪嘴、講話語意不清……。

靜坐不能
末梢運動無法停止運動,致使患者坐不住、煩躁不安,不停搖擺或來回踱步。

巴金森氏症候群
類似帕金森氏症病人的症狀,約發生在服藥後的三個月內。臨床表現有肌肉僵硬、小碎步、顫抖、表情呆滯(撲克臉)、重複舞蹈性動作。抗精神病藥物所引起的帕金森症狀,比較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治療
抗組織胺藥物(如:Vena)可以紓解EPS引發的症狀,副作用是嗜睡。其它尚有抗膽鹼類藥物、鎮定劑。

預後
通常在注射拮抗劑後,症狀便明顯消失。

參考資料
李銘嘉,"抗精神藥物與椎體外症候群",新店慈濟醫院藥劑科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

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5d274495987040099d77852985a43ff6eecc2e161304dba0985bc8dee7fe04d2?openExternalBrowser=1
國際博物館日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將5月18日訂為國際博物館日,直至今日仍是全球博物館的大日子。文化部也串聯所屬的12個館區,以《博物館與爭議性歷史:在博物館述說難以言說的故事》,為主軸舉辦系列活動。

同學會學甚麼?NET2017051501

同學會學甚麼?
同學會,學甚麼…..轉貼:人生步入老年,該是可遇不可求的。千篇一律的健康指標,誤人不淺!

戴木才(男,1965年7月生。江西吉安人。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是中央宣傳部的人,他發在大學同學群的一篇文章,拜讀了,確實挺好,可以靜心看看。
 
       老年體徵的退行性變化,應該視為正常,何必當做病變?天天測血壓、量體重,形成負擔,為此食寢不安,反生大患。抗衰老?衰老豈能抗,天下哪有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
        真善美。第一是真,有真才有善與美。素面朝天是自信的美;薄施粉黛,是自尊的美。    
       敬畏生命。現代醫學科技的發達,給與人類防治疾病和減緩痛苦的外力,有病就治,有藥就吃。過度的治療,得到的是無尊嚴無意義的生命。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一個「孝」字,真是對晚輩嚴酷的考驗。
       人生苦短。一個短,沒有兩個短。半百是短,百歲還是短。人生的來去,不過是幸運和遺憾的往復,不外是美好和煩惱的轉換。

        過去的,感恩; 未來的,祈禱。其實,能屬於可以自主的東西很有限。
       請你想想:我們的先輩們,包括古往今來的多少了不起的人物,他們看過電視嗎?用上手機嗎?玩過微信嗎? 今天的我們是多麼幸運,偷著樂吧!世間的美好多著呢,誰能享有完全?未來的精彩多著呢,誰能享有永遠……
       老年之福,不再是佔有、貪婪;這個福,也不由你主觀的設計、策劃。老來之福,在於隨遇而安,及時行樂。一切的一切,恰到好處,缺了不可,過了便錯。生命是質量與數量的統一。質量第一,數量並不是生命的唯一追求。
       長壽的前提,是能自理,是不麻煩、少麻煩他人。不然,則如孔子所言:長壽多辱了。「辱」就是失去了尊嚴。何為責任,老了還能做到不拖累兒女就是盡最大責任了,為人子女,沒有不希望父母幸福健康的,讓兒女們安心放心比給他們任何物質條件和經濟幫助更重要!佛說:父母給孩子越多,孩子的福報越少。不知道有幾個父母開悟! 優雅地老去,那是文化的境界;體面地老去,那是物化的支撐。二者的內涵太講究了。我想,還是心平氣和從容地老去吧。

       有一個數據,不論你感不感興趣,都應知道並建議你引為借鑒。即:根據權威機構公佈:全世界人均壽命為73.5歲,中國人均壽命80上下,女性高於男性。按數值反觀我們也就是說,還有20年左右的明天。所以,對我們而言,真正有趣味的歲月,也就只有十年左右。因此,要真正地把這幾年過好,還真要認真地盤算一下,以求盡可能不留遺憾,少留遺憾。所以應做好幾件事:
        一、沒有去過但又非常想去看看的地方,一定要趁早去,別猶豫。原因很簡單,不是由於山高水長,而是自己力不從心的腿腳,將很快絆住自己。
        二、該抓緊辦的事情,不論大小,一定不拖沓,抓緊辦。趁著我們還能「心血來潮」,有點「想起一出是一出」的激情,辦了也就辦了。沒辦,大都也就辦不成了。
       三、深藏心中的故事,不論酸甜苦辣一定要講出來。千萬別等到你心中想講可嘴巴卻不聽使喚的時候,因為那一天可能會來得很快。
       四、覺得應該記下來的事,一定要記錄下來。別老說自己不會寫東西,因為文字不過是語言的物化,一般規律是:說話本身就是有聲的文章。
       五、對青春時代曾一往情深但未結良緣的夢中人,一定要有表白,不論哪種形式。哪怕只一句話也好。
       六、身體器官該省的地方,一定要勻乎著使用。特別是胳膊腿有過硬傷的,要學會「省著用」,省著用就是在延長健康的保質期。
       七、以快樂為標準的隨心所欲。但心氣不可太高,慾望不要過強,要將隨心所欲與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結合起來。
       八、既要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更要主觀為別人、客觀為自己。因為在未來的日子里,主觀的比重將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小,最後連吃喝拉撒都要由人客觀地來擺布了。
       我講這些話絕不是消極,而是積極。因為,就這點時間。雖為老驥,仍志在百里,但伏櫪遠望,總要大江東去,金烏西墜。何況還有許多無法預測的狀況會不期而至,而這些狀況多是衝減我們幸福指數的。所以,就這點時間。要讓心中少點遺憾,多點滿足,就是美麗人生。趁現在還有這點時間,抓緊喲!

        此文送給我親愛的朋友和同學們!

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截圖2017051501

截圖2017051501
手機請點“設定”~“協助工具”~“靈敏度與互動”~“輔助快選”~打開這個功能之後,就會出現類似iphone小白點的東西,裡頭就有“螢幕截圖”這個選項,按下分享,即截圖成功

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緬甸特產介紹


緬甸特產,你有看過?吃過嗎 ?

http://mp.weixin.qq.com/s/dkrW4A7TvCYm5Vr8V4sw1Q

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

M觀察物語D小說2017050707

M觀察物語D小說2017050707
1830點293號,2人點餐4人候餐
1850人又少了,1人點餐。334號。2人點,灰色外套配黑長袖,黑底白色花紋短褲。
另一學生坐在前,點雞塊及冰淇,戴斯文小框眼鏡,布背包車赤色皮革的背包,擋在前面。身穿青色外套,袖上有mtkp。
2030長髮,白色外套,牛仔短褲,點餐!
牛仔外套,黑色七分褲,長束髮,雙手環抱胸前,拿著白色袋子,袋子上有故X,等候取餐,取完就位。
2040又無人了。時間不早,晚餐尚未吃,結束先回去。

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M觀察物語C小說2017050707

M觀察物語C小說2017050707
1725點餐ORDER及取餐COLLECT到294號及395取走,剩兩人點餐。
灰色短色T恤上衣,長髮戴眼鏡,骨架寛,身材豐滿,下穿牛仔短褲,褲邊下緣有撕裂痕,後有兩個口袋,左手銀色細腕錶,點完離。
黑色鐳絲吊肩上衣,灰色包,黑色眼鏡,短牛仔褲,點完離。
赤色T恤,長牛仔褲,長髮等餐。
彩色名片花紋外套,淡牛仔短褲,長束髮,點完離。
黑色上衣外套前有紅直紋,後有帽套,穿黑短裙,深粉紅白底鞋,長束髮,以粉紅束著,身材豐滿,臉部顯示不是學生。
12人等,卡其長袖,淡牛仔超短褲,長髮,赤鞋,右手黑色布提袋。
長髮,灰白横紋,下穿黑色七分寛管褲,下穿黑色布鞋,無後跟式。右手拿格子登山袋。
1750黄上衣,前有青色熊的小女孩,短辮子。
白紅横紋,短牛仔褲裙前有白花些。飾,長髮小女孩。左手腕粉紅色錶帶,金邊框,穿夾脚拖式凉鞋。
國小男孩青色T恤,黑半長褲,帶著小妹妹為短髮,穿粉紅色洋裝有透明紗及前後有青色蝴蝶結上衣,搭白色長褲。二位由黑色上衣及黑色長褲的長束髮圈著黑束髮帶,帶著點餐後離去。
長髮粉紅上衣坐在前,細瘦的右手,無名指套署細的戒指,毛細膚白,眼睛不時注意遠方,不時撥弄手機。黑色包內裝著整堆青色紙巾,封面有SMILE的蒔美牙醫廣告,等候取號。男伴黑色T恤,野戰短褲。
紅T恤,短髮。
草綠色T恤,長束髮,左肩右脇黑色小錢包,紅球鞋,牛仔長褲,褲管捲一層。點餐等候。另男伴髮套,草綠上衣,左肩右脇包。
1815現有5人點,白上衣,黑長褲,白球鞋有紅色三斜紋及後跟綴紅色。耳朶戴金色耳環,取餐就座。
1820白色T恤,短牛仔褲,夾脚拖涼鞋。又坐在前侯餐。男伴黑色T恤。
三小女孩,紅T恤,紅菊花長褲,雙辮子,黑球鞋。青色連帽外套,短牛仔短褲,灰色鑲粉紅球鞋,束髮。

M觀察物語B小說2017050707

M觀察物語B小說2017050707
1640到351剩兩人女孩點餐,有一個有背包,一個没有。
1l43穿藍色T恤及黑色半褲,長束髮,脚穿紅黑點綴的拖鞋式涼鞋的媽媽,帶著兩位長髮小女孩,一上半截為粉紅色,下則為白色的洋裝,另一青色洋裝前後有印小白獅的花紋,小妹妹手搭櫃檯,全身引領上去看,點完即離去。
1650剩櫃檯服務人員1651母帶女兒穿上半粉紅白相間,下為穿著紅色裙子在蹦跳的小女孩及另有學步小兒子也在旁,丈夫為穿黑色上衣及着野戰長褲。
剩四人點餐,黑底白點上衣,後面露出粉紅長衣,下穿黑色緊身褲,點完即離去。
1657黄色上衣,黑色短褲,拖鞋,微長頭髮,左肩左脇包,脚穿拖鞋式涼鞋,端著薯條、可樂及冰淇淋後找座位就座。
帶建築武者修行書的情侶檔,灰T恤,蛇紋長褲,淡線拖式涼鞋,另男以休間服裝打扮。
另一女孩灰色T恤,長牛仔褲,長髮藍色帽子。同伴穿白T恤,短牛仔褲,邊拿薯條邊吃的離去。
1708剩1人點餐,另女孩長髮,黑色上衣,牛仔長褲及黑色鞋。男同伴黑色T恤,牛仔長褲,下穿黑鞋有一撇的球鞋。
1712人多,黑色洋裝紫鞋,牛仔外套,格子上衣,短牛仔褲,黑色短襪,下穿粉色球鞋,各有長髮。
哥哥帶二兄弟,一大一小,推著娃娃車買冰淇淋。
1517三人點餐,女孩短髮黑T恤,赤色短褲,白色涼鞋點餐後離。
男白衣黑短褲,女的淡綠色T恤,左手關節處吊紅格包,下穿黑色夾脚拖式涼鞋。

M觀察物語A小說2017050707

M觀察物語A小說2017050707
H:早上經歷三峽市場,老街,諾貝爾書城。下午金石堂逛完,再到麥當勞已15:35,領273號買大杯可樂40元,隨著音樂開始物語的書寫。
1550穿藍衣白點衣服的媽媽,帶女兒及兒子買漢堡帶到外面吃。
1557穿紅衣夾克的母親帶小孩買吃的。
父親帶大小女兒點餐,大女兒粉紅上衣,內黑白横紋T恤,配黑色短熱褲,鑲白點花飾,紅色小涼鞋。小女兒黄色青點上衣,小花外套搭於屁股,脚穿粉紅色涼鞋。
黑色夾克父親帶7y小女兒,長髮戴眼鏡,左邊頭髮上鑲著於白花,下穿黑色網裙及黑色長襪子,買後蹦跳的出門。
1608長髮粉紅外套,藍色牛仔裙有W的商標,簿黑絲,穿黑短襪配粉紅鞋。男左肩右脇包,白上衣,黑戰短褲陪同著。
麥常勞人員紅短袖襯衫,黑長褲,在櫃檯戴黑色頂有紅點。廚房則穿廚司工作裙,戴白帽。另女店員在櫃檯穿黑白直紋襯衫,配黑色長裙。前有土黄色圍巾。另一裝扮則為紅色襯衫,戴黑色帽上有紅點,協助點餐。
1622淡黑T恤,白短褲,高跟鞋,婦人點餐。
全身黑,黑上衣,黑長褲,黑鞋的媽媽帶著穿紅方塊格子上衣,下穿粉紅七分褲微胖的小女孩,買冰淇淋出外吃。
擋在前面有淡灰色T恤,黑色及膝半褲,左脇掛著包包,白球鞋與長髮上戴白帽的女孩,上穿白色T恤,下著短牛仔褲,有著圓形的臉一臉快樂的聊天,左耳戴有黑色星星的耳環,左手有赤色腕錶。男生觸摸著女生的脖子,女生嬌嗔的用手回擊男的臉,直喊<一幅笨蛋的樣子>,快樂的點餐完後離開。

2017年5月6日 星期六

林奕含

林奕含
維基百科介紹:
林奕含(1991年3月16日-2017年4月27日),臺灣女作家,在處女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後不久自殺身亡,由於書中故事疑似涉及自身遭到性侵害的經歷,引起臺灣社會廣泛關注。

快速预览: 出生, 逝世 ...
生平
早年
林奕含出身醫生世家,父親為臺南知名皮膚科醫生林炳煌。國小就讀國立臺南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來源請求],國中就讀臺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來源請求]高中就讀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數理資優班,參加校內的青年社(即校刊社),並曾獲全國數學科展第一名。[1][2]

罹患憂鬱症
林奕含高中二年級起罹患憂鬱症[3],其患病被認為可能和林奕含在高中時期曾被補習班老師誘姦有關。[4][5]

2009年1月(高三)參加學測,獲得滿級分,曾被媒體採訪,稱為「滿級分漂亮寶貝」;但林奕含日後認為當時的報導有誇大不實之處,使她招人閒話。[6]

同年4月,於學測後的推薦甄試中落榜[7];7月,參加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考入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8][9](部分報導誤植為牙醫系[10])[原創研究?],但入學兩周後便因憂鬱症病情惡化而休學。之後曾三度自殺未遂。[11]

2012年重考進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12][來源可靠?],曾受業於陳芳明,但大學三年級時又因同樣原因休學。[13]

2016年結婚,在婚宴上對賓客致詞時坦言自己的憂鬱症病史,[14]並且說:「如果今天婚禮我可以成為一個『新人』,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想要成為一個對他人痛苦有更多想像力的人……我想要成為可以實質上幫助精神病去污名化的人。」[11]

文學活動與死亡
2017年2月初,林奕含出版長篇小說處女作(也是唯一的完整著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15]該書敘述少女房思琪被補習班名師李國華誘姦、性虐待,最終發瘋的故事,以優雅的文筆和精巧的隱喻呈現她對性、權力、升學主義的看法,並註明「改編自真人真事」。[16]

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
維基百科介紹:
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5月4日的北洋政府的北京,為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公民、市民和工商人士等中基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和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行動。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列強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當時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國人極度不滿,從而上街遊行表達不滿。當時最著名的口號之一是「外爭國權(對抗列強侵權),內除國賊(懲除媚日官員)」。

Confusion grey.svg提示:本條目的主題不是四五運動。
廣義五四運動則是指自1915年中日簽訂《二十一條》至1926年北伐戰爭之間,中國知識界和青年學生反思華夏傳統文化,追隨「德先生」(「民主」的英文「Democracy」)和「賽先生」(「科學」的英文「Science」),[1][2]探索強國之路的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3][4][5]19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局委員長陳獨秀和秘書毛澤東聯名發出通告,第一次要求各地的黨和團體的組織展開「五一」、「五四」、「五五」、「五七」紀念和宣傳活動,強調恢復國權運動、新文化運動,紀念五五(馬克思生日),目的在於傳播馬克思主義。 [6]1939年八路軍總政治部、中央青委發出《關於部隊紀念「五四」青年節工作的指示》,明確指出中央青委決定每年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後成中國大陸的固定節日)。[7]

病人自主權利法20190106

病人自主權利法20190106
http://law.moj.gov.tw/MOBILE/law.aspx?pcode=L0020189
病人自主權利法

所有條文

病人自主權利法
民國 105 年 01 月 06 日
※本法規部分或全部條文尚未生效,最後生效日期:108.01.06
本法自公布後三年施行。
所有條文 條文檢索 條號查詢
第 1 條
為尊重病人醫療自主、保障其善終權益,促進醫病關係和諧,特制定本法

第 2 條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衛生福利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
(市)為縣(市)政府。
第 3 條
本法名詞定義如下:
一、維持生命治療:指心肺復甦術、機械式維生系統、血液製品、為特定
  疾病而設之專門治療、重度感染時所給予之抗生素等任何有可能延長
    病人生命之必要醫療措施。
二、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指透過導管或其他侵入性措施餵養食物與水分
    。
三、預立醫療決定:指事先立下之書面意思表示,指明處於特定臨床條件
    時,希望接受或拒絕之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或其他與
    醫療照護、善終等相關意願之決定。
四、意願人:指以書面方式為預立醫療決定之人。
五、醫療委任代理人:指接受意願人書面委任,於意願人意識昏迷或無法
    清楚表達意願時,代理意願人表達意願之人。
六、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指  療服務提供者、親屬或其他相關人士
    所進行之溝通過程,商討當病人處於特定臨床條件、意識昏迷或無法
    清楚表達意願時,對病人應提供之適當照護方式以及病人得接受或拒
    絕之維持生命治療與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七、緩和醫療:指為減輕或免除病人之生理、心理及靈性痛苦,施予緩解
    性、支持性之醫療照護,以增進其生活品質。
第 4 條
病人對於病情、醫療選項及各選項之可能成效與風險預後,有知情之權利
。對於醫師提供之醫療選項有選擇與決定之權利。
病人之法定代理人、配偶、親屬、醫療委任代理人或與病人有特別密切關
係之人(以下統稱關係人),不得妨礙醫療機構或醫師依病人就醫療選項
決定之作為。
第 5  人就診時,醫療機構或醫師應以其所判斷之適當時機及方式,將病人之
病情、治療方針、處置、用藥、預後情形及可能之不良反應等相關事項告
知本人。病人未明示反對時,亦得告知其關係人。
病人為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受輔助宣告之人或不能為意思表
示或受意思表示時,醫療機構或醫師應以適當方式告知本人及其關係人。
第 6 條
病人接受手術、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侵入性檢查或治療前,醫療機構應經
病人或關係人同意,簽具同意書,始得為之。但情況緊急者,不在此限。
第 7 條
醫療機構或醫師遇有危急病人,除符合第十四條第一項、第二項及安寧緩
和醫療條例相關規定者外,應先予適當急救或採取必要措施,不得無故拖
延。
第 8 條
具完全行為能力之人,得為預立醫療決定,並得隨時以書面撤回或變更之

前項預立醫療決定應包括意願  四條特定臨床條件時,接受或拒絕
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之全部或一部。
預立醫療決定之內容、範圍及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9 條
意願人為預立醫療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經醫療機構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並經其於預立醫療決定上核章證
    明。
二、經公證人公證或有具完全行為能力者二人以上在場見證。
三、經註記於全民健康保險憑證。
意願人、二親等內之親屬至少一人及醫療委任代理人應參與前項第一款預
立醫療照護諮商。經意願人同意之親屬亦得參與。但二親等內之親屬死亡
、失蹤或具特殊事由時,得不參與。
第一項第一款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之醫療機構,有事實足認意願人具心
智缺陷或非出於自願者,不得為核章證明。
意願人之醫療委任代理人、主責照護醫療團隊成員及第十條第二項各款之
人不得為第一項第二款之見證人。
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之醫療機構,其資  成之諮商團隊成員與條
件、程序及其他應遵循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10 條
意願人指定之醫療委任代理人,應以二十歲以上具完全行為能力之人為限
,並經其書面同意。
下列之人,除意願人之繼承人外,不得為醫療委任代理人:
一、意願人之受遺贈人。
二、意願人遺體或器官指定之受贈人。
三、其他因意願人死亡而獲得利益之人。
醫療委任代理人於意願人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時,代理意願人表
達醫療意願,其權限如下:
一、聽取第五條之告知。
二、簽具第六條之同意書。
三、依病人預立醫療決定內容,代理病人表達醫療意願。
醫療委任代理人有二人以上者,均得單獨代理意願人。
醫療委任代理人處理委任事務,應向醫療機構或醫師出具身分證明。
第 11 條
醫療委任代理人得隨時以書面終止委任。
醫療委任代理人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當然解任:
一、因疾病或意外,經相關醫學或精神鑑定,認定心智能力受損。
二、受輔助宣告或監護宣告。
第 12 條
中央主管機關應將預立醫療決定註記於全民健康保險憑證。
意願人之預立醫療決  民健康保險憑證註記前,應先由醫療機構以
掃描電子檔存記於中央主管機關之資料庫。
經註記於全民健康保險憑證之預立醫療決定,與意願人臨床醫療過程中書
面明示之意思表示不一致時,應完成變更預立醫療決定。
前項變更預立醫療決定之程序,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
第 13 條
意願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更新註記:
一、撤回或變更預立醫療決定。
二、指定、終止委任或變更醫療委任代理人。
第 14 條
病人符合下列臨床條件之一,且有預立醫療決定者,醫療機構或醫師得依
其預立醫療決定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之全部或一部:
一、末期病人。
二、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
三、永久植物人狀態。
四、極重度失智。
五、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病人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
    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
前項各款應由二位具相關專科醫師資格之醫師確診,並經緩和醫療團隊至
少二次照會確認。
醫療機構或醫師依其專業或意願,無法執行病人預立醫療決定時,得不施
行之。
前項情形,醫療機構或醫師應告知病人或關係人。
醫療機構或醫師依本條規定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
及流體  部或一部,不負刑事與行政責任;因此所生之損害,除有
故意或重大過失,且違反病人預立醫療決定者外,不負賠償責任。
第 15 條
醫療機構或醫師對前條第一項第五款之病人,於開始執行預立醫療決定前
,應向有意思能力之意願人確認該決定之內容及範圍。
第 16 條
醫療機構或醫師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時,應提供病人緩和醫療及其他適當處置。醫療機構依其人員、設備及專
長能力無法提供時,應建議病人轉診,並提供協助。
第 17 條
醫療機構或醫師應將其所執行第十二條第三項、第十四條及第十五條規定
之事項,詳細記載於病歷;同意書、病人之書面意思表示及預立醫療決定
應連同病歷保存。
第 18 條
本法施行細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19 條
本法自公布後三年施行。
回電腦版
本網站係提供法規之最新動態資訊及資料檢索,並不提供法規及法律諮詢之服務。
若有任何法律上的疑義,建議您可逕向發布法規之主管機關洽詢,或參考本網站為民服務單元。
本網站法規資料係由政府各機關提供之電子檔或書面文字登打製作,若與各法規主管機關之公布文字有所不同,仍以各法規主管機關之公布資料為準。
全國法規資料庫之內容每週五定期更新,當週發布之法律、命令資料,將於完成法規整編作業後,於下週五更新上線。
法規整編資料截止日:  06 年 04 月 27 日

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0503日

0503日
維基百科介紹:
五三慘案,又稱濟南慘案,日本称濟南事件(済南事件),指1928年5月3日國民革命軍在北伐途中经过山东济南城时,賀耀組在山東各地擊敗北京政府方面的張宗昌部(4月末攻入濟南)。此時,賀耀組軍同日軍發生衝突,日軍蠻橫,導致五月八日談判破裂,南京國民政府的談判代表被杀害,這次糾紛被稱之濟南事件。日本方面要求蔣介石將所謂濟南事件的責任者賀耀組罷免,蔣介石遂罷免了賀耀組的第3軍團總指揮兼南京衛戌司令的職務。[3][4][5]日軍借口革命軍对城內的日本僑民進行搶劫、強姦、屠殺12人,而出动军队展開報復,蓄意屠杀中国军人与民众六千余人的事件。其中,国民党战地政务委员会派遣济南的外交处处长兼国民政府外交部特派山东交涉员蔡公时及署内职员17人被日军虐杀。惨案发生后,日方否认日军屠杀中国军民,并要南京国民政府道歉、赔偿、惩凶,并于5月11日攻佔濟南[6]。直至次年3月,南京國民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中日济案协定》之後,日軍才退出濟南。

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勞動節5月1日

勞動節的由來5月1日
http://www.christianstudy.com/data/feast/labor_day01.html
勞動節
【勞動節的由來】

  西元一八八四年十月七日,美國工人感於每日工作勞苦,作業時間過長,思有以改善待遇,發起「三八制」運動;即向資本家要求每日工作八小時,教育八小時,休息八小時之運動。繼而在芝加哥成立八小時協會,於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舉行大罷工,參加示威運動者達二十萬人。雖不幸釀成流血慘案,然「三八制」之運動,依然繼續發展。不久,美國資本家乃逐漸同意「三八制」之推行,風聲所播,英法等國工人亦先後為之響應。
  西元一八八九年召開第一次大會於法國巴黎,我國亦派代表參加,通過「勞動法案」,決定採取同盟罷工及絕交為勞動階級之鬥爭手段。並由於法國國際社會黨代表之提議,通過以每年五月一日為國際勞動紀念日。其後,每年五月一日,各就所在地舉行熱烈慶祝,而成為勞動界「三八制」運動成功之紀念日,世稱「國際勞動節」,或「五一勞動節」,簡稱「勞動節」。
  我國之勞工運動,或稱五一運動,及工人組織,始於民國八年;繼而各地展開活動,尤其是廣州各地,工會林立。民國十二年三月二十九日,北京政府農商部頒布暫行工廠通則。在另一方面,當時之主要運動,厥為全國勞工大會,曾先後在廣州、漢口舉行大會,維護勞工權益。其後亦用五月一日為「勞動節」,每年是日分別由各地集會紀念。同時,我國亦參加國際勞工組織,且曾在瑞士日內瓦設立國際勞工事務局,並曾當選連任該組織理事院常任理事。歷次國際勞工大會在瑞士日內瓦開會時,我國政府及勞資雙方皆組成代表團前往出席。
  目前我國勞工行政事務的主管機關為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對於勞工權益之維護不遺餘力,舉凡健全工會組織,改善勞工生活,保障勞工權益,增進勞工福利,舉辦勞工保險,及實現勞工參政等各種措施皆已獲致成效。對於勞工的職業教育及外勞政策等事項,亦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有所調整及改善。
維基百科介紹
勞動節通常是年度性與全球性的節日,目的是為了慶祝勞動階級對社會和經濟所做的貢獻。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勞動節是在5月1日(如法國、瑞典),因此通常也稱之為國際勞動節,是紀念美國發生的乾草市場屠殺。美國和加拿大的勞動節是在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新西蘭的勞動節是十月的第4個星期一。澳大利亞不同的地區對勞動節有不同的規定。而在日本,類似的節日在11月23日,稱為勤勞感謝之日。

1952年北京五一勞動節大典
中國大陸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1999年9月18日第一次修訂第二條規定,五一勞動節是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放假3天,加上調休兩個周末的假期,形成7天的「黃金周」(5月1日至5月7日)。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訂則將五一勞動節改為放假1天,加上周末調休共放假3天,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 。新勞動節3天假期,仍被部分人稱為「小黃金周」。

港澳
在香港,港英時期,勞動節並非法定假日,直至香港主權移交後翌年,即1998年五月一日開始,勞動節方被港府定為法定假期。香港政府通常會在當日起,提高最低工資金額。澳門政權移交中國以後,每年五月一日常會有各社團與利益團體遊行,並向澳門特區政府示威或請願,人稱「澳門五一遊行」。

法國
每年五月一日被政府定為勞動節[2],是法定公共假日,又被稱為「鈴蘭節」[3]。

瑞典
每年五月一日被政府定為勞動節,是公共假日[4]。

臺灣
每年五月一日被定為勞動節,當日勞工放假,小學以上教職員(幼稚園、托兒所、托嬰中心教職員屬於勞工)、政府公務員、雇員或公營機構職員不放假。

《勞動基準法》第37條:「紀念日、勞動節日及其他由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應放假之日,均應休假。」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3條第2項:「本法第三十七條所稱勞動節日,是指五月一日勞動節。」
但是,臺北市政府勞工局於2011年4月19日發布新聞稿做出解釋:「如勞資雙方工作時間之約定優於勞動基準法規定者,且『五月一日勞動節』已調移至其他休息日,則無補假之問題。」導致部分企業引用此解釋,做為勞動節遇周末例假日不另行補假的依據,形成銀行放假、但同時有經營金融業務的中華郵政照常上班(目前為比照週六營業)的「一國兩制」現象[5]。
國小、國中、高中、大學教師於教師節當天無休假,勞動節當天又仍須上班。但幼兒園教師於勞動節休假,於是國小、國中、高中、大學教師就讀幼兒園的子女產生托育的需求。
澳大利亞
慶祝澳大利亞勞工運動,特別是一個工作日僅限於八小時的工作日,勞工節的公共假日由各州和領地政府所固定,因此差別很大。這是十月在澳大利亞首都新南威爾士和南澳大利亞的第一個星期一。在維多利亞州和塔斯馬尼亞,這是三月的第二個星期一(儘管後者稱之為八小時一天)。在西澳大利亞,勞動節是三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在北領地和昆士蘭,它被稱為五一節,發生在五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它是在3月的第四個星期一在美國的領土。由勞工運動一天八小時前3月發生在墨爾本在四月21日1856。在這一天,石匠和建築工人在墨爾本的建築工地停工,遊行從墨爾本大學到議會大廈實現八小時工作日。他們的直接行動的抗議是成功的,他們被認為是第一個有組織的工人在世界中實現一個8小時工作制,沒有損失的工資。

巴西
有一天假日

菲律賓
休息日

古巴
加拿大
每年九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為勞動節

馬來西亞
5月1日勞動節,被政府列為全國公共假期。凡是當天工作者,僱主將以三倍工資方式付給員工。

美國
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每到美國的勞動節,人們一般都會去遊行。在一些地方,人們還要吃喝、唱歌、跳舞,夜裡還會放焰火

孟加拉國
挪威
新西蘭
新西蘭勞動節「Labour Day」在每年10月的第四個星期一,這一天是新西蘭的全國範圍內的公眾假期,普通的新西蘭上班一族將會得到一個長周末,也就是從周六一直休息到勞工節周一,一共三天的時間;每年新西蘭勞工節到來的時候,新西蘭已經進入春天,所以人們往往選擇這個長周末舉家出遊,享受春天。

十九世紀,新西蘭的工人們展開了爭取每天8小時工作制的運動;同時,新西蘭的工人們是世界上最早爭取每天八小時權利的人們之一。

在1840年,一個名叫Samuel Parnell的木匠拒絕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他回答他的老闆說:「我會很好的工作但前提條件是每天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我們擁有每天24小時,應當8小時用來工作,8小時用來睡覺,其餘的8小時人們用來娛樂或者做他們想為自己做的事情」。 他鼓勵其它的工人們也每天只工作8小時,並且工人們在1840年10月開會正式決定支持這個想法。

1890年10月28號人們遊行慶祝每天8小時工作制50周年,隨後每年10月末都會慶祝集會。

1899年新西蘭政府將這個集會日子合法為一個公眾假日,自1900年開始每年的10月第四個星期一就是人們的假日了[6]。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also known as Labour Day in some countries, is a celebration of labourers and the working classes that is promo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movement, socialists, communists or anarchists and occurs every year on May Day (1 May), an ancient European spring festival. The date was chosen for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by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a pan-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ocialist and communist political parties, to commemorate the Haymarket affair, which occurred in Chicago on 4 May 1886. The 1904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Conference in Amsterdam, the Sixth Conference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alled on "all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organisations and trade unions of all countries to demonstrate energetically on the First of May for the legal establishment of the 8-hour day, for the class demands of the proletariat, and for universal peace."

Quick facts: Official name, Also called ...
Being a traditional European spring celebration, May Day is a national public holiday in several European countries. The date is currently celebrated specifically as "Labour Day" or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in the majority of countries, including those that didn't traditionally celebrate May Day. Some countries celebrate a Labour Day on other dates significant to them,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celebrates Labor Day on the first Monday of September.

History

States and dependencies coloured by observance of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or a different variant of May Day or Labour Day:
  Labor holiday on or near 1 May
  Another public holiday on 1 May, such as May Day
  No public holiday on 1 May, but Labour Day on a different date
  No public holiday on 1 May and no Labour Day
Beginning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as the trade union and labour movements grew, a variety of days were chosen by trade unionists as a day to celebrate labou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a September holiday, called Labor or Labour Day, was first proposed in the 1880s. In 1882, Matthew Maguire, a machinist, first proposed a Labor Day holiday on the first Monday of September while serving as secretary of the Central Labor Union (CLU) of New York. Others argue that it was first proposed by Peter J. McGuire of 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in May 1882, after witnessing the annual labour festival held in Toronto, Canada. In 1887, Oregon was the first state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make it an official public holiday. By the time it became an official federal holiday in 1894, thirty U.S. states officially celebrated Labor Day. Thus by 1887 in North America, Labor Day was an established, official holiday but in September, not on 1 May.

1 May was chosen to be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to commemorate the 4 May 1886 Haymarket affair in Chicago. The police were trying to disperse a public assembly during a general strike for the eight-hour workday, when an unidentified person threw a bomb at the police. The police responded by firing on the workers, killing four demonstrators. The following day on 5 May in Milwaukee Wisconsin, the state militia fired on a crowd of strikers killing seven, including a schoolboy and a man feeding chickens in his yard.

In 1889, a meeting in Paris was held by the first congres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following a proposal by Raymond Lavigne that called for international demonstrations on the 1890 anniversary of the Chicago protests. May Day was formally recognised as an annual event at the International's second congress in 1891.[citation needed] Subsequently, the May Day riots of 1894 occurred.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Congress, Amsterdam 1904 called on "all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organisations and trade unions of all countries to demonstrate energetically on the First of May for the legal establishment of the 8-hour day, for the class demands of the proletariat, and for universal peace." The congress made it "mandatory upon the proletarian organisations of all countries to stop work on 1 May, wherever it is possible without injury to the workers."

A 1 May rally in Bucharest in 1967
May Day has been a focal point for demonstrations by various socialist, communist and anarchist groups since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May Da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olidays in communist countries such a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rth Korea, Cuba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May Day celebrations in these countries typically feature elaborate workforce parades, including displays of military hardware and soldiers.

In 1955, the Catholic Church dedicated 1 May to "Saint Joseph the Worker". Saint Joseph is the patron saint of workers and craftsmen, among others.

During the Cold War, May Day became the occasion for large military parades in Red Square by the Soviet Union and attended by the top leaders of the Kremlin, especially the Politburo, atop Lenin's Mausoleum. It became an enduring symbol of that period.

Today, the majority of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celebrate a workers' day on May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