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0日 星期日

結婚要犧牲

結婚要犧牲
H:賺多花多,人生是公平。餅有多大,花錢的管道就有多少。各安天命各顯神通。
網路新聞:
新聞標題<夫月薪16萬!日領150元零用錢 妻嗆:結婚要犧牲>
月收入加上年終和獎金約16萬多,
扣除家中車貸1.8萬元、房貸4.6萬元、小孩養育及教育費2.8萬元、水電1萬多元、雙方父母孝親費2萬元、保險3萬元、伙食費1.6萬元、存未來醫療及退休金2萬元和雜七雜八的費用1萬元等多項開支後,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因此自己每天只能給老公150元零用錢花用。

2022年1月13日 星期四

曾文公日記範例A

曾國藩日記範例
H:<留館後,本要用功,而日日玩仍,不覺過了四十餘天。><餘皆怠忽,因循過日,故曰日無可記錄。>,空閒想寫,卻無法下筆,古今皆是。曾國藩的第一篇日記,從無病呻吟開始,寫也好,鈔也好,寫下去就是定性收心,也是好的開始!20220113W4

網路資料: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日》

1 留館後,本要用功,而日日玩仍,不覺過了四十餘天。前寫信去家,議接家眷。又發南中請信。比作季仙九師壽文一首。餘皆怠忽,因循過日,故曰日無可記錄。茲擬自今以後,每日早起,習寸大字一百,又作應酬字少許;辰後,溫經書,有所知則載《茶餘偶談》;日中讀史亦載《茶餘偶談》;酉刻至亥刻讀集,亦載《茶餘偶談》;或有所作詩文,則燈後不讀書,但作文可耳。

2 憶自辛卯年,改號滌生。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改號至今九年,而不學如故,豈不可嘆
!余今年已三十,資稟頑鈍,精神虧損,此後豈複能有所成?但求勤儉有恆,無縱逸欲,以喪先人元氣。困知勉行,期有寸得,以無失詞臣體面。日日自苦,不至佚而生淫。如種樹然,斧斤縱尋之後,牛羊無從而牧之;如熟燈然,膏油欲盡之時,無使微風乘之。庶幾稍稍培養精神,不至自速死。談能日日用功有常,則可以保身體,可以自立,可以仰事儲蓄,可以借福,不使祖宗積累自我一人享受而盡,可以無愧詞臣,尚能以文章報國。謹記於此。六月初七夜記。

文鈔公20220113W4

文鈔公20220113W4
【山西「普救寺」/人生一字禪〖恒〗】之3                                     ◆〖恒〗:參修之道,機緣最是重要。行百里半九十者往往與機緣擦肩而過。不懈持恆者,方可覓得機緣,大徹大悟。                                     ★「機緣」:眾生信受佛法的根機和因緣(或作:時機和因緣)。《金光明最勝王經·如來壽量品》:『佛世尊無有分別,隨其器量,善應機緣,為彼説法,是如來行。』
《印祖文鈔節錄》

復永嘉某居士書五之三

二空理唯言悟.則利根凡夫即能。如圓教名字位中人.雖五住煩惱.毫未伏斷.而所悟與佛無二無別。(五住者見惑為一住、思惑為三住、此二住於界內、塵沙惑無明惑共為一住、此二住於界外、)若約宗說.則名大徹大悟。若約教說.則名大開圓解。大徹大悟.與大開圓解.不是依稀仿彿明了而已。如龐居士聞馬祖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當下頓亡玄解。大慧杲聞圓悟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亦然。智者誦法華.至藥王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能如是悟.方可名大徹大悟.大開圓解。若云證實相法.則非博地凡夫之所能為。

南嶽思大禪師.智者之得法師也。有大智慧.有大神通。臨終有人問其所證.乃曰.我初志期銅輪.(即十住位、破無明、證實相、初入實報、分證寂光、初住即能於百三千大千世界、示作佛身、教化眾生、二住則千、三住則萬、位位增數十倍、豈小可哉、)但以領聚大早.只證鐵輪而已。鐵輪、即第十信位、初信斷見惑、七信斷思惑、八九十信破塵沙、伏無明、南獄思示居第十信、尚未證實相法、若破一品無明、即證初住位、方可云證實相法耳、)

智者大師.釋迦之化身也。臨終有問未審大師證入何位。答曰.我不領眾.必淨六根。(即十信位、獲六根清淨、如法華經法師功德品所明、)損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即觀行位、圓伏五住煩惱、而見惑尚未斷除、)

蕅益大師臨終有偈云.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畢竟付何人。(名字位人、圓悟藏性、與佛同受儔、而見思尚未能伏、何況乎斷、末世大徹大悟人、多多是此等身份、五祖戒為東波、草堂清作魯公、猶其上者、次者海印信為朱防禦女、又次則雁蕩僧為秦氏子檜、良以理雖頓悟、惑未伏除、一經受生、或致迷失耳、藏性、即如來藏妙真如性、乃實相之異名、)

蕅益大師示居名字.智者示居五品.南嶽示居十信。雖三大師之本地.皆不可測。而其所示名字觀行相似三位.可見實相之不易證.後進之難超越。實恐後人未證謂證.故以身說法.令其自知慚愧.不敢妄擬故耳。三大師末後示位之恩.粉骨碎身.莫之能報。汝自忖度.果能越此三師否乎。

普門品謂若有眾生.多於淫欲瞋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之。念佛亦然。但當盡心竭力.無或疑貳.則無求不得。然觀音於娑婆有大因緣。於念佛外.兼持觀音名號亦可。或兼持楞嚴大悲等咒.亦無不可。

至於閱經.若欲作法師.為眾宣揚.當先閱經文.次看註疏。若非精神充足.見解過人.罔不徒勞心力.虛喪歲見。若欲隨分親得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淨三業。或先端坐少頃.凝定身心.然後拜佛朗誦.或止默閱。或拜佛後端坐少頃.然後開經。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即根機鈍劣.亦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六祖謂但看金剛經.即能明心見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諸大乘經.皆能明心見性.豈獨金剛經為然。若一路分別.此一句是甚麼義.此一段是甚麼義。全屬凡情妄想.卜度思量。豈能冥符佛意.圓悟經旨.因茲業障消滅.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猶能少種善根。倘全如老學究之讀儒書.將見褻慢之罪.嶽聳淵深。以善因而招惡果.即此一輩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