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點傳師

點傳師
維基百科介紹:
點傳師,全稱代表點傳師,或稱經理,為一貫道中代表祖師傳教的傳教士,係一貫道第十八代祖師張天然所創制的職級。其中資深的點傳師在祖師或組線領導人授命後即為前人。[1]

沿革

第十七代祖師路中一掌道時教中職級有祖師、領長、代表師、壇主、辦事員、道子,代表師就是今天的點傳師,張天然掌道後,在民國25年(1936年)將名稱改為代表點傳師。次年成書的《一貫道疑問解答》已有載明此一名稱。根據張天然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元月所頒布的「暫定佛規」,張天然他本人對點傳師所下的定義是:「凡替老師點傳道法者,皆稱為點傳師」,即是替張天然分憂代勞的代理傳道之師,條件必須功德深厚,通達道義。該書已經將「代表點傳師」簡稱「點傳師」。

特色

點傳師必須要立有清口願,且必須「功德深厚,道理通達,人格高尚,志向堅定,身心雙修」,言行舉止也要可以讓道親效法。選拔點傳師的時候,會由所屬領導引薦、保命,並由祖師或祖師所委任放命者進行考察、提拔,通過者經放命儀式,立領命願後,才能正式成為點傳師。領命願中明列點傳師必須「以身許道、財法雙進、開荒布種,赴湯蹈火萬死不辭」,擁有處理、應對「考驗」之權,甚至要做好赴死的準備。
點傳師若家境清寒,會由道場補助少許生活經費,但大部份多為無給職,還須視道場需求而奉獻自己的時間、心力與財物。教內相信,奉獻是點傳師「代天宣化」的「自行功德」,功果圓滿後可以在天上證得不同的品級。
鑒於點傳師為地方上道務的統籌經營者,故也稱為經理。一貫道道親一般在非道親面前都是如此稱呼點傳師。而資深的點傳師有時被稱為「老點傳師」,負責一方道務者成為「領導點傳師」或地方性的「前人」,統領單一組線(支派)道務責任者則被稱為「老前人」。前人或老前人都可能經由祖師「放命」來提拔資格相符的點傳師。外省籍點傳師在臺灣一貫道中基本上都被稱作前人。
隨著各地道務的拓展,各個組線也開始出現個別由領導者授命的地方前人,而資深的組線領導前人則被稱為老前人。

參見

一貫道#職級

張天然

參考書籍

張天然著,暫定佛規。


依據CC BY-SA 3.0 來自[1]的資料被使用。作者是 twikt.fandom 的編寫人們

此條目需要更多頁面分類。請協助為此條目補上適當的頁面分類。參見頁面分類入門。(2019年3月24日)

^ 劉怡君,點傳師與前人。(正體中文)


2020年2月21日 星期五

錄鬼簿

錄鬼簿
維基百科介紹:
《錄鬼簿》,元鍾嗣成著。有上、下二卷。《錄鬼簿》大約成書於元至順元年(約公元1330年)[1]。 記載元曲作家生平事跡及其作品目錄。錄作家152人[來源請求],作品名目458種[來源請求],作家分為 7類:「前輩已死名公,有樂府行於世者」,「方今名公」,「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行於世者」,「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為之作傳,以《凌波曲》吊之」,「已死才人不相知者」,「方今才人相知者,紀其姓名行實並所編」,「方今才人,聞名而不相知者」。
後人對《錄鬼簿》增補成《錄鬼簿續編》. 鍾嗣成是元代戲曲家,另有無名氏撰《續錄鬼簿》一卷。《錄鬼簿》和《續錄鬼簿》記載了元代戲曲作家152人,包括他們的字號、籍貫、簡略的生平事跡。並開列了近五百種雜劇的劇目。不僅是研究古典戲曲和金元文學的重要史料,也是最早的戲曲作家人名詞典。

版本

元末明初賈仲明天一閣藍格精鈔本《錄鬼簿》。

明萬曆年間《說集》藍格鈔本《錄鬼簿》。

明孟稱舜刻本《錄鬼簿》。

清曹楝亭刻本《錄鬼簿》。

參看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錄鬼簿

元曲

《錄鬼簿續編》

參考文獻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 白汝斌 ,《錄鬼簿》新探。黃河科技大學學報 2000年第3期

Close

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

西洋情人節

西洋情人節
H:20200214W5為西洋情人節。
情人節(英語:Valentine's Day),在西方也稱為聖瓦倫丁節(英語:Saint Valentine's Day),在每年的公曆2月14日。近年,情人節被指過於「商業化(英語:Hallmark Holiday)」。基於宗教理由,南亞和中東等某些地區,情人節的相關活動受到規範。[1][2]

起源

情人節的起源有多個說法:

古羅馬「瓦倫泰」的傳說

最有名的說法是在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狄二世為了充實兵力,下令所有單身男性公民從軍,不許結婚。名為瓦倫泰(又作華倫泰或瓦倫廷)的天主教神父不理禁令,秘密替人証婚,結果被士兵逮捕,於269年2月14日被絞死;為紀念瓦倫泰的勇敢精神,人們將每年的2月14日定為紀念日,成了後來的「情人節」。[3]據《世界圖書百科全書(英語:World Book Encyclopedia)》資料指出:「在公元後200年時期,羅馬皇帝克勞狄二世禁止年輕男子結婚。他認為未婚男子可以成為更優良的士兵。名為瓦倫丁的教士違反了皇帝的命令,秘密為年輕男子主持婚禮,引起皇帝不滿,結果被收監,據說瓦倫泰於公元269年2月14日被處決。」另外,據記載,教宗在496年廢除牧神節,把2月14日定為聖瓦倫泰日,後來成為西方的節日之一。深受西方的文化影響,這個節日在西方以外的地方漸受注重。
第二個傳說,瓦倫泰是早期基督徒。在羅馬帝國管治下,信靠基督教,意味著危險,甚至是死刑。他為了掩護其他殉教者,暴露了自己的身分而入獄。在牢獄中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羅馬皇帝克勞狄二世聽到這一奇蹟的時候,非常害怕瓦倫泰的超能力會動搖他的政權。於是,為了殺雞儆猴而下令將瓦倫丁處死。傳說在瓦倫丁行刑的早晨,他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信的落款是:「來自你的瓦倫泰」。重見光明的少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日是2月14日[4]。
根據《布魯爾的警句與寓言辭典》記載:「聖瓦倫泰是個羅馬教士,由於援助受逼害的基督徒而身陷險境,後來他歸信基督教,最後被處死,卒於二月十四日」。

古羅馬「牧神節」的傳說

古代慶祝情人節的習俗,可能與古羅馬的牧神節或雀鳥交配的季節有關。
傳說古羅馬在每年的二月十四日都要舉行盛大的典禮來慶祝「牧神節」。牧神節實際上是對即將來臨的春天的慶祝。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法烏努斯神,他主要管畜牧和農業,類似於古希臘「人身、羊足、頭上有角的」潘神。
後來,人們把「牧神節」和「瓦倫丁日」(Valentine's Day)放在一起來慶祝。[4]
據《天主教百科全書》指出,公元496年,教宗聖基拉西烏斯一世在公元第五世紀末葉廢除了牧神節,把2月14日定為聖瓦倫丁日。」[5]這個節日現今以「聖瓦倫丁節」——亦即情人節的姿態盛行起來。
但是在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後,1969年的典禮改革上,整理了一堆在史實上不確定是否真實存在的人物以後,聖瓦倫丁日就被廢除了。現在天主教聖人曆已經沒有聖瓦倫丁日(St. Valentine's Day)。

習俗


一張1883年的情人節明信片

中世紀的時候,情人節在英國最為流行。當時還流行一些風俗,比如他們把當地未婚男女的名字分別寫在紙條上,把男女的姓名分別裝在不同的盒子裡。然後,未婚男女就開始到裝著異性姓名的箱盒之中抽籤。當名字被抽出後,他們會互相交換禮物。女子在這一年內成為男子的「Valentine」。女子還會在男子的衣袖上繡上女子的名字,照顧和保護該女子就成為該男子的神聖職責[4]。
情人節的特色是情侶互相饋贈禮物。時至今日,人們則喜歡以情人卡向愛人表達情意。情人卡上通常繪有邱比特、被箭射中的心等等。」[6]
羅馬神話中的愛神邱比特型像經常出現在情人節相關物品,關於邱比特跟情人節的關係,上述辭典說:「邱比特(拉丁文cupido,意思是慾望、愛),羅馬愛神,相當於希臘愛神厄洛斯。他通常由一個可愛的小男孩所代表,背部長有兩只翅膀,眼睛被布矇住,手持弓箭。」[7]

各地情人節文化

情侶們在情人節當日的晚餐約會,是常見的情人節活動之一,有人視之為情侶關係的發展關鍵時刻。一些商家會在情人節促銷商品作為情人節禮物,常見的如巧克力、鮮花到首飾珠寶等,時至今日,因應世界各地的個別文化,慶祝節日型式及禮品種類包羅萬有。
除了羅馬帝國,各地對於自己的情人節都有它們的特殊由來及文化。

 以色列:以色列的情人節叫做「Tu B'Av (希伯來文:ט"ו באב,埃波月15日)」,原本是個猶太人重要的傳統節日;根據《塔木德》記載,古時的八月底是慶祝葡萄豐收的季節,未婚女子會穿著白色裙子在葡萄園內載歌載舞以歡慶豐收。不過,這個宗教意義也已經逐漸被遺忘,人們改在這天結婚、訂婚,或者是安排一場浪漫的約會。

 荷蘭:荷蘭人的慶祝方式則十分有趣,他們認為一雙漂亮的傳統木鞋才是最好的情人節禮物。

 英國:從17世紀開始,情人節變得普遍。

 法國:起源於中世紀之前,人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歌頌愛情,表達情誼,後來天主教將這一天正式確定為情人節,後人擷其含義,定情流芳。

 美國:男性在這一天向他的女性朋友說「情人節快樂」已經不限於特別的感情關係,而逐漸演變為有如公開場合的打招呼的形式。但男性較少在公開場合對另一位男性如此打招呼。

 中華民國(臺灣):在這天情侶們會互贈禮物,亦會特別在這天去約會。單身者則在這天向喜歡的人告白。據OpView調查統計,情人節送禮以巧克力的討論度最高、滿意度最低,飾品類滿意度最高。[8]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不少年輕男女也開始慶祝這個節日。一般是男生送女生禮物比較正式,女生也要有所表示。除此之外的重要活動內容是到比較浪漫的地點共進晚餐,互相在網路愛牆傳送祝福也成為新的時尚,表示愛情的承諾與永恆。對於正在追求女孩的男生來說,如果這一天女孩接受了他的禮物或者表示接受邀請,就意味著戀愛關係的確定。2010年2月14日(農曆正月初一)晚,官方舉辦的廣州煙花中出現了象徵「情人節」的心形及邱比特之箭圖案[9]。在2月14日當天中國大陸各城市的街道和購物中心都會出現人潮湧動的景象。

 香港:受到西方文化長期影響下,慶祝情人節已有多年歷史。名義上,男女雙方互送禮物,但焦點一般只會落在男方送贈女方的禮物上,男方送贈的標準禮物通常是鮮花、巧克力、首飾一起送。受日本文化影響,女性在情人節當天會對並非戀愛或者心儀物件的男性朋友、同學或同事等贈送巧克力,即是義理巧克力。

 澳門:在情人節,男會送鮮花給女,女則會送給男巧克力。

 日本:在日本,通常情人節是由女方自製或者購買巧克力送給心愛的男方或是男朋友,若送給普通朋友,即是「義理巧克力」。

反對情人節的國家

 沙烏地阿拉伯:信奉伊斯蘭教,而西方情人節被認為是帶有濃重基督教色彩的節日,宗教警察會在情人節臨近時,取締被認為是和情人節有關的商品[10]。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的伊斯蘭官員自2005年起就在執行一部禁止穆斯林慶祝情人節的法令,理由是情人節可能會引發婚前性行為等所謂「邪惡活動」[11]。

 伊朗:禁止情人節。[來源請求]

 印度

爭議

2011年2月,研究機構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 (SSI)調查顯示,全球不少消費者認為情人節過於商業化,可能不會慶祝這個節日。

2013年2月14日,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州禁止學校和機構舉辦情人節慶祝活動,亦有俄羅斯人都認為,情人節、萬聖節等西方節日對青少年的精神和道德觀念培養毫無益處,各類節日活動純粹只是讓商家獲利而已。[來源請求]

在英國,一些小學因為擔心學生太早談情說愛,禁止學生帶情人節卡片去學校。[來源請求]

在美國,美國賀卡集團近些年推出的「反情人節」其中一張卡片寫道:「情人節到了,空氣中彌漫著愛的氣味,它讓我想吐」,據報導該系列賀卡取得了不俗銷量。[來源請求]

在台灣,一個調查發現,情人節成了當地上班族最討厭的節日,理由包括節日對單身族造成壓力,令其顯得孤單,而情侶們在情人節當天花費較多,對個人帶來財政壓力[12]。

衍生節日

同性質

1月14日,南韓,日記情人節(Diary Day)。情侶們會互贈足夠紀錄一整年戀愛情事對之行事曆,並在裡頭標示雙方的生日與紀念日,以及希望在接下來一年中共同執行的各項計劃,象徵二人將攜手走過未來一年。[13]

3月14日,源於日本的白色情人節(White Day)。這天情侶們會回贈對方情人節禮物。

2月14日女孩禮物表達情意後,男方也有同樣好感或情意,回送女孩禮物,代表心心相印。這是日本商人於1977年炒作的結果。二人男性《讀賣新聞》解釋:「禮物指定是白巧克力,原因是避免吝嗇的男子把女性送贈的巧克力收藏起來,然後又將其原封不動地作為回禮。」

4月14日,源於南韓的黑色情人節(Black Day)。單身者在這天會一起穿著黑衣,同時一邊享受著黑咖啡與黑色炸醬麵來為彼此打氣。指單身或是在西洋情人節、白色情人節表白失敗後的人,所慶祝單身的節日。[13]

5月14日,南韓,黃色與玫瑰情人節(Yellow and Rose Day)。五月是朝鮮半島上的玫瑰花開得最美的日子,送人紅玫瑰就表示著愛意;白色玫瑰花代表還沒有確定;但贈送黃色的玫瑰則是意味著分手。[13]

6月12日,巴西情人節。[14]

6月14日,南韓,親吻情人節(Kiss Day)。情侶們在當天可以大膽大方提出親吻要求。[13]

7月14日,南韓,銀色情人節(Silver Day)。情侶們會帶意中人給家人認識,或是介紹給長輩。要互贈銀色禮物。[13]

8月14日,南韓,綠色情人節(Green Day)。情侶們可在森林旅行,戶外慶祝。[13]

9月14日,南韓,音樂與相片情人節(Music Day & Photo Day)。情侶們要互贈對方喜歡的CD,或是一同到熱鬧的夜店跳舞並且合影。通常會舉辦大型社交活動,單身者可藉機看看意中人。[13]

10月14日,南韓,葡萄酒情人節(Wine Day)。情侶們會一起品嚐葡萄酒慶祝秋天,通常會到餐廳共進晚餐。[13]

11月11日,南韓,韓國情人節。南韓生產巧克力棒的最大集團樂天公司也塑造一個。[13]

11月14日,南韓,柳橙汁與電影情人節(Orange Day Movie day)。情侶們會連趕兩場電影,看完後要杯柳橙汁。[13]

12月14日,南韓,擁抱情人節(Hug Day)。情侶們會在公開場合擁抱,公開宣告彼此愛意。[13][15][16]

不同性質

在義大利,當地將2月15日稱之為「單身節」,擺脫情人節慶祝活動的陰影,讓社會關注單身面臨的歧視問題[17]。

光棍節,每年11月11日是一種流傳於中國大陸年輕人的娛樂性節日,以慶祝自己仍是單身一族為傲,也有些人認為是以此來對單身的自己進行自嘲或諷刺(「光棍」的意思便是「單身」,另有「單身狗」一詞)。

維基百科介紹:
蝦子

白對蝦 Penaeus vannamei

科學分類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亞門:甲殼亞門 Crustacea
綱:軟甲綱 Malacostraca
目:十足目 Decapoda

Close

蝦,俗稱蝦子,是多種生活在水中的長身甲殼亞門節肢動物的共同泛稱,其具體語義可變。一般語境中蝦多指軟甲綱十足目下的真蝦下目與枝鰓亞目;在較嚴格的語境中可能僅指代真蝦下目或其中的更少部分;而許多名稱中帶有「蝦」的軟甲綱動物並不在此範圍,如磷蝦屬磷蝦目,而俗稱作瀨尿蝦的蝦蛄則屬口足目。
蝦字的來源,最早是通鰕,出現於《爾雅》,而後用蝦指代,則出現於公元前50年左右王褒的楚辭——「九懷•通路」:「鯨鱏兮幽潛,從蝦兮游陼」;《本草綱目》是最早解釋蝦之所以叫蝦:「入湯則紅色如霞也」。

分類

一般會被稱作蝦的動物


蝦的典型形象[1]

一般被稱為蝦的動物都有較長的腹部,與螃蟹短小的腹部明顯不同。蝦的下腹有適於游泳的游足。蝦的頭胸甲呈圓柱形,而螃蟹的較爲扁平。蝦的觸角往往都很長,在個別品種上甚至能超過其體長的兩倍。
生物學上,真蝦下目的「蝦」與螯蝦和螃蟹的關係更爲接近,而與枝鰓亞目的「蝦」如對蝦關係較遠[2]。

真蝦下目的動物,包括北極蝦、褐蝦等。


淡水長臂大蝦

 


褐蝦

 


北極蝦

對蝦,儘管常特指中國對蝦(明蝦),但若作為廣泛概念,則指枝鰓亞目下對蝦總科的動物,包括草蝦等廣泛食用的「大蝦」,也包括所謂的基圍蝦等。


白對蝦

 


斑節對蝦(草蝦)

 


日本對蝦

枝鰓亞目下櫻蝦總科中有螢蝦科與櫻蝦科兩個科,其中屬櫻蝦科的毛蝦常被製成蝦醬或蝦皮,而形狀怪異的螢蝦科則鮮爲人知。


正櫻蝦

 


漢森螢蝦(瑞典語:Lucifer_hanseni)

偶爾會被稱作蝦的動物

有不少同屬於軟甲綱的動物會在不嚴格的語境中被稱為蝦。這些動物大多為底棲生物,相較於游泳更適於爬行。

龍蝦指無螯下目龍蝦科的動物,沒有螯。


錦繡龍蝦

 


加州龍蝦

 


棘刺龍蝦

蟬蝦指無螯下目蟬蝦科的動物,也沒有螯,但具有扁平的第二觸角。


日本岩礁扇蝦(英語:Parribacus japonicus)

 


地中海擬蟬蝦(英語:Scyllarides latus)

 


西班牙擬蟬蝦(英語:Scyllarides aequinoctialis)

 


毛緣扇蝦(英語:Ibacus ciliatus)

海螯蝦指螯蝦下目海螯蝦總科的動物,又稱螯龍蝦,因體形緣故常與龍蝦混淆,但有一對巨大的螯。


挪威螯龍蝦(英語:Nephrops norvegicus)

 


美洲螯龍蝦的黃色變異種

 


歐洲螯龍蝦(英語:Homarus gammarus)

螯蝦一般等同於所謂淡水龍蝦,包括螯蝦下目的螯蝦總科和擬螯蝦總科。也有一對巨大的螯。


克氏原螯蝦(小龍蝦)

 


紅鰲螯蝦的藍色型個體

 


東北黑螯蝦

蝦蛄指口足目下多個科的動物[3],又稱螳螂蝦、琵琶蝦等。


雀尾螳螂蝦

 


口蝦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