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時光機日期

時光機日期20190916W1
手機拍照無日期,相片為美觀無日期,時間久了,看照片只能想像,日期莫宰羊只能沉思,何時何日曾經有過。關鍵照片加註,免思量而没有答案。

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臺灣地基主信仰

臺灣地基主信仰
H:20190911W3晨錄。
地基主
資料來自網路:
問「地基主」是什麼神?
答:十七世紀初漢人從福建搭帆船到台灣來,與當地平埔番作「以物易物」的交易,清初禁止漢人攜眷來台,渡台先民紛紛娶當地平埔族之女為妻。
平埔族的風俗是「女性社會」,財產傳女不傳子,賞賜給女婿廣大的土地,渡台的漢人都會將祖宗牌「背」來,在台灣祀立「祖宗牌」,每當四季節舉行「家祭」時教導番妻如何拜祖宗,幾年後每當「家祭」時總會想起所拜的是漢人的祖宗,但是真
正栽培我乃平埔妻的父母,乃另備一張桌子擺幾道菜餚、二副筷子,三五只金銀紙,祭拜有恩情的平埔岳父母,答謝這一大遍廣大的土地基本原始主人。
祭拜時只要有「番」字的物品不可以拿來當「祭品」,如番石榴、番茄、番麥、番薯等,怕子女講出來得罪平埔祖宗,小孩問起就胡謅「因為番石榴、番茄等有子,吃後解出又會長出來,對神祖不敬」,所以不能當「祭品」。
一代一代傳下來在台的漢人每當四季節舉行「家祭」時,一定會另祀「番仔祖宗」,後來改稱土地原始主人為「地基主」或稱「地靈公」。
漢人與平埔番混血子孫有三個遺傳跡象:
小手臂靠近手彎處有一道「橫紋」、嬰兒
出生後兩片臀部「黑青」到四歲左右自
然消失、兩隻腳的小腳趾指甲呈「剝開」
形狀,此三點是遺傳基因。
民國七十多年民政廳要我在全省23個縣
市政府講解「禮儀」時,時常與當地耆
宿閒聊「祭祀」的「禮俗」時,在課堂
上就直接說明將「番」字去掉就可以當
作「祭品」了,「番石榴」改為「芭樂」、
「番茄」改為「Tomato」、「番麥」改為
「玉米」、「番薯」改為「地瓜」、「番椒」
改為「辣椒」、「番仔火」改為「火柴」、
「番仔油」改為「煤油」、「番頭」改為
「踅頭」等等,現在都可以當作「祭品」。
台灣人是富感情、講道義、思回報的民族
所以迄今台人在「家祭」時仍然有另祀
「地基主」的現象,唯三四百年來都將
「地基主」認為是房子的地基神。
祀「地基主」是答謝「平埔嬤」的父母,
過年的除夕傍晚與春節早上的「家祭」,
因要留祖宗過夜,擔心漢番不合所以沒
拜「地基主」。

維基百科介紹:
臺灣地基主信仰是臺灣祭拜地基主(民間偶爾寫為地祇主或地居主[1])的民間信仰,又稱地主神、地主公、地靈公、厝宅公等,是住宅、房舍的守護靈,是一種民間信仰。多在除夕、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等節慶設置香案,以菜餚、紙錢祭拜地基主。有許多人在作牙祭拜土地神、或者祭灶神時,一併祭拜地基主。但地基主並不是灶神,亦不等同土地神(或稱土地公、福德正神),目前普遍認為管轄範圍境主(或稱「統境王」、「統境公」,市鎮或廟宇轄區的守護神,類似城隍)大於土地神,土地神又大於地基主。
地基主信仰在臺灣的普遍性極高,不只自用住宅會祭拜地基主,許多公司行號,甚至公家機關也往往會加以祭拜。逢年過節也會祭拜地基主,例如端午節,臺灣其實不會祭拜屈原而是地基主。許多臺灣人,遷居搬家時也會祭拜新宅、舊宅的地基主:與舊宅地基主話別是感謝其辛勞;與新宅地基主溝通則希望其保祐。根據多方考察,福建也有祭拜地主神的習俗(稱為地主),與臺灣祭拜地基主的習俗類似,同為客家人、閩南人分布的臺灣地區,承襲了這類的信仰習慣,因此在臺灣有沿襲這種習慣的大多是說閩南話的漢人後代。除此之外,佛教裡本身並沒有地基祖的信仰。

信仰起源

現時地基主信仰起源及意涵說法不一,概列說法如下。

一般亡靈說

在之前居住在此地,不幸過世而無人奉祀的孤魂,則成為地基主,保護此地。而住戶一般都會加以敬奉香火,以求住宅之安寧,此說為日本學者鈴木清一郎提出之後,廣被接受,最為風行。[2][3]因此現代民間流傳是原先住在這個房子的人,其祖先牌位遷走了,但是依附在牌位的鬼魂還停留在這房屋內,無人祭祀;或者之前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卻無嗣而亡,因而成為住宅的「守護靈」。

平埔族原住民祖靈說

也有說法是源自於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的葬禮文化,平埔族有祭祖的傳統,並有將死者埋葬在床底下或住家附近的習俗,因此平埔族人認為祖靈不只能庇佑族人宗親,亦是土地的保護神。
臺灣清治時期之初,水師提督施琅發布的渡臺禁令,規定「男子不准攜眷,業經渡臺者,亦不得招致」,故相當多數閩南籍(祖籍泉州、漳州)男子,與臺灣的平埔原住民女子結婚或者入贅。而平埔族大致上為母系社會,女子是主要的財產繼承者,故此閩南人往往取得了平埔族的土地,為了對平埔族的先人表示敬意而加以祭祀,稱為地基主。[4]
或謂地基主原為平埔族人的祭祀神之一,平埔族古時祭祀地基主,往後漢化的平埔族人弔慰亡魂,並且混入中國的道教習俗,與灶神信仰、土地神信仰開始混雜變形,認為地基主是土地神的部下。[5]
但中國大陸福建一帶及現屬中華民國政府的澎湖、金門也祭拜地基之神的信仰,而該地素無平埔族原住民存在。可參見下說「地神說」,「冥界土地所有權的代表神」。[6]

室內葬

臺灣部分遺址有室內葬。部分原住民族有實行,日治時期禁止,但日本繩文人亦曾有實行。

地神說

是類似於土地神的道教神祇,是土地原本的神祇,或說是冥界土地所有權的代表神,與地脈之神龍神或土地龍神有關。客家族群有所謂「山管人丁,水管財」的講法,不拜地基主,而拜掌管家中人丁的土地龍神。閩南族群則以冥間的地權之神武夷王作為地基主祭祀。

屋神說

《禮記·郊特牲》「家主中霤,國主社」亦稱中霤神,相對國之社神供奉,屬於房屋之神。

武夷君說

中國有「買地券」的信仰,固度二仙傳說(與建築挖地的土體或岩體的地基之神有關)在閩越之地加入越人原信仰武夷君(初作武夷,地祇之一)[7],再回傳整個中華大地。[8]
南投縣的地基主廟神像,即與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太一避兵圖》武夷君相同。另蒿里老翁俑也與地基主信仰有關。亦有說地基主(地腳)應為固度二仙,閩客族群拜的則是地祇中的山神龍神(五祀家神)或是山神武夷君。若作五祀家神則神格小於土地公,若作武夷山神則神格大於統境尊王及城隍。

他說

儀式

古時

日治時期臺灣的有些地方,因為皇民化運動、家庭「正廳改善運動」,家堂五神、家祀五神甚至祖先牌位都被請出客廳,信仰較堅定的先民於是偷偷祭拜,無論選在何處祭祀,皆對準正廳神龕的位置。
泉州人一般在正廳祭祀地基主,有時就用椅條(長板凳,多為餐椅)當供桌;漳州人一般會在廚房、陽臺或後門偏僻之處奉祀地基主,且會用矮桌子甚至板凳當作供桌,而不似一般神桌香案之高大。客家族群則祭祀土地龍神,地點不一,有人說是房主在正廳,租客在廚房、陽臺或後門。

時機

一般臺灣漢人常會在除夕、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重陽節、冬至等,與舊曆每月初二、十六作牙祭拜土地神時(或者初一、十五),加以祭拜,上午、下午不拘,下午為佳,但一般必須在日落前拜完。

供品

供品大致上應該有菜餚、米飯、水果、米酒、冥鏹等;一般來說多半會以數個碗分盛菜飯祭之,稱作「五味碗」。臺灣傳說地基主喜食雞腿[9],故除了茹素人家,必以雞腿奉祀。也有說法是雞腿為本省人認為雞的最美味部位,故以雞腿祭祀,以表虔誠。但因應現代社會習慣,祭拜地基主的供品往往變成了便當、速食、零食等,而雞腿也常變為歐美的炸雞。

紙錢

刈金,北臺灣民眾祭拜地基主所用的紙錢

九金,南臺灣民眾祭拜地基主所用的紙錢

銀紙,臺灣民眾祭拜地基主所用的紙錢,不分臺灣南北

關於所用紙錢,北臺灣民眾用刈金(金紙)、大銀、小銀等呈敬[10],南臺灣民眾則多以九金、銀紙、蓮花金、蓮花銀等紙錢獻祭。另有人會加上金白錢、經衣。至於為何會普遍使用銀紙、經衣,是因為民間將地基主歸類為陰鬼,與孤魂「好兄弟」同類,因此才會焚燒專供祖先、亡魂使用的銀紙,及可以提供孤魂陰鬼整理儀容的經衣,來表達敬意。[11]

拜法

以一碗盛白米作為香爐,點燃三炷線香,插香後,待香長度燒過一半,即向其禱告「煩請地基主移駕,到金爐領用財帛」(如有準備「經衣」,則必須先燒),開始燒紙錢。紙錢燒好之後,擲茭杯(如無茭杯則以兩個硬幣代替,一正一反即為同意,稱為聖杯或允杯)詢問地基主「祭典是否圓滿,可否撤收供品?」如果不行,則應該稍待一下,再擲杯。實在等到無可奈何,則向地基主表示「下次祭拜會增加供品或紙錢,請地基主恩賜允杯」,擲出聖杯之後即可撤收供品。
也有人會在祭拜地基主之時,一併祭拜附近好兄弟[12](臺灣人對孤苦無依亡靈的敬稱),則召請神明時,稱「奉請地基主、好兄弟降臨,享用供品...」,並要在香爐上插六炷香。[13][14]臺灣的綜藝天王豬哥亮,深深了解臺灣民間信仰,曾作過道士,他在錄影前總是率領工作人員們拜拜,一次擺三桌,分別是拜舞臺神(或土地公)、地基主、好兄弟。[15][16]

參見

境主

龍神

地主神

武夷王

孤魂信仰

臺灣民間信仰

臺灣南島眾神

參考資料

^ 周政賢《臺灣民間地基主信仰之研究》

^ 鈴木清一郎《臺灣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

^ 曾景來《臺灣宗教與迷信陋習》

^ 簡炯仁《臺灣人拜地基主》

^ 《臺灣民間信仰小百科》,劉還月著,臺原出版社,ISBN:957926158X

^ 金門官澳楊氏家廟的奠安磚契:「……陰陽二路,物各有主。立陰陽契字人武夷山王有地基一所,在福建省金門縣浯洲嶼十七都陽田保官澳鄉達山堂。東至青龍嶺,西至白虎巖,南至朱雀塔,北至玄武池,上至蒼天,下至冥地,六至界明。」

^ 包括土地神、社稷神、山嶽、河海、五祀神

^ 宋紹興十九年(1149)「買地券」:「維紹興十九年歲次己□ 十月二十三日 戊寅,大宋國管內泉州府晉江縣晉江鄉臨江裡,故助教郭三郎、太孺聶十五娘,於本縣本鄉鸞歌裡上得辛兗山,來龍乾亥入路,兗仙□穴□,甲卯向,發□水,折艮癸,歸艮甲,長流甲,分九萬九千九百九十貫,就地主封侯明王邊買地一穴,當得張堅固、李庭度、地下武夷王同共給,與故亡人郭助教及本孺女葬永古為祖。東至青龍,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上至青天,下至黃泉。應地下諸神惡鬼,不得妄亂侵佔。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陰陽事□□□(符籙,抄略)。」

^ 周政賢《臺灣民間地基主信仰之研究》

^ 李秀娥。《祀天祭地》

^ 周政賢《臺灣民間地基主信仰之研究》

^ 道教神祇地基主. [2014-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5).

^ 地基主(地基尊神)[永久失效連結]

^ 張益《臺灣民間祭典禮儀》

^ 豬哥亮喊話想孫 豬手抱不住劉真

^ 豬哥亮復出新歌當先鋒鄭重拜神討彩頭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北京女子圖鑑

北京女子圖鑑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8577
博客來介紹:

內容簡介


  ★同名劇集由熱播影集《東京女子圖鑑》正式授權翻拍,播放量突破15.6億!
  戚薇、王柏杰、王耀慶、吳越 領銜主演
  平凡女生的熱血奮鬥故事,最真實的都會女子啟示錄!

  「我所有的拚搏與努力,都是為了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讀者真心大讚:最想推薦給閨蜜的小說!

  比《東京女子圖鑑》更赤裸,寫出妳內心最真實的沮喪與渴望、不堪與光彩
  每個現代女子心中都有一個陳可,跌跌撞撞、嚐遍冷暖,依然鼓足勇氣、邁向前方
  這個故事,送給為了夢想努力拚搏的妳!

  陳可, 1985年出生於四川,成長於單親家庭,從小一心想到大城市北京追求夢想。
  在踏入北京前,她原名叫陳可依。本來約定好一同打拚的男友意外提出分手,留下她孤身在北京這個讓無數人羡慕又害怕的城市奮鬥。
  深感自己的無助與無力,陳可依憤而將名字中的「依」字去掉,改名「陳可」,下定決心不再依靠他人,逐漸讓自己強大起來。
  從小公司櫃檯、外商小白領、商務代理到自媒體主管,陳可一路走來艱難困苦卻又無比堅定。在這個五光十色的城市中,陳可邂逅了在北京奔走的紅男綠女,在生活中不斷尋找對與錯。
  十年在北京,漂泊變成了奔跑,陳可在燃燒的欲望中努力,嘗試擁抱愛情的不完美,追逐不同的未來,竭盡全力,只為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北京女子說】
  千萬別在最好的年齡裡,吃得最胖,用得最差,活得最便宜。
  生活生存不僅僅只差一個字。
  你有夢想,這是好事啊!當你八歲時有夢想,大家會覺得你很可愛;十八歲時,還算鼓舞人心;二十八歲時談夢想,丟不丟臉啊?
  別人給你介紹什麼工作,就代表了你在介紹人心裡到底有幾斤幾兩。
  租的地方都不用在乎,走出這個門口才是需要好好收拾的世界。
  沒有非離不可的婚,也沒有非在一起的人,但是自己做的選擇,永遠不要後悔。向前看。
  他不是不想結婚,他是不想和妳結婚!
  你以為你穿一千塊錢的內衣,在歐洲代購限量版的包包,就可以和甲方掀桌子嗎?你是乙方!
  才做出一點成績來就這樣膨脹!你有什麼資本膨脹,就因為你找了一個有底氣的男朋友嗎?
  我覺得自己真是太沒出息了,我媽把我捧在手心裡當寶貝,我卻偏偏因為一個男人的忽冷忽熱無法自控。
  人,只有控制得了自己,才能控制得了人生。

好評推薦

  「這故事說的是我的事、是我身邊發生的事,不是我就是我朋友。我要接下她,我不想這個角色給任何人演!」──主演 戚薇

  「不僅將都市生活的殘酷與十年來城市的變遷娓娓道來,同時也十分注重刻畫小人物內心的掙扎與喜憂。以十分細膩的鏡頭,展現了一個獨身女性在大城市真實生活的狀態,十分具有時代意義。」──《網易娛樂》

  「從人物形象、故事情節、鏡頭場面,都言之鑿鑿的剖析出時下社會的現狀,以故事性的極強的編劇特點洗刷大城市的喜怒哀樂,在這個夏天以最對味的方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絲暖意。」──《澎湃新聞》

  「開播後引起很多話題,家鄉還是遠方、奇葩相親對象、中國式飯局、職場菜鳥的辦公室政治課、男人是否恐懼事業心強的女性。在涉及職場、婚姻、情感、女性成長、時尚、消費觀等諸多領域的同時,不同價值觀的觀眾也對劇情產生南轅北轍的觀劇意見。」──《濱海時報》

讀者迴響

  「很棒的一本書,讓我想到了我實習期初到北京的自己,原來大家都是一樣的!」

  「很喜歡作者的文筆,讀得很舒服。融合了現代元素,但對過去的描寫也很真實,有感而發最動人。作為大齡的彷徨的即將去到北京「北漂」的我來說,熬夜讀完它彷彿給我一劑強心針。雖然因為尚未經歷過那些事,看完結尾不能像作者一樣雲淡風輕,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就算是男生,也能像陳可一樣,活得勇敢精彩。」

  「羡慕女主角的拚勁與灑脫,知道自己該要的並一直努力奮鬥!兩天讀完一本小說,還真是第一次那麼著迷。」

  「看了幾集同名電視劇,吸引我買本書看看。一口氣讀完,感慨很多。北漂,北京,很現實。喜歡陳可,一直在燃燒的欲望中努力,喜歡她那種勁頭。」

  「故事裡的情節跟我的生活真貼切!我仿佛看到了未來的發展,剩下的就是努力了。」
北京女子圖鑑目錄

第一章    我有一點不甘心
第二章    懂得飯局文化才能融入北京圈子
第三章    辦公室裡必須選邊站
第四章    心照不宣的辦公室祕密
第五章    有欲望的女人不被男人喜歡
第六章    二十五歲以後的女人開始面臨保養危機
第七章    都市女人的欲望膨脹係數來自於不同等級的男人
第八章    你越是努力攀爬的階層,越信奉門當戶對的法則
第九章    相親是一門技術
第十章    誰的一生中沒經歷過幾個渣男
第十一章 北京的月亮真的比老家的圓
第十二章 三十歲沒有床伴是可恥的
第十三章 愛情和麵包你只能二選一
第十四章 嫁人別嫁媽寶男,只當妻子不當媽
第十五章 在房屋權狀上添加名字沒有那麼容易
第十六章 離婚的女人是喪家之犬
第十七章 只有女人看得見綠茶
第十八章 成功女人的標準配備是身邊一群小狼狗
第十九章 女人成熟的標誌是不被感情束縛
第二十章 想飛的鳥兒永遠沒有窩
作者簡介

張佳(劇本原著)

  中國內地編劇、作詞人,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曾先後擔任過《合適婚姻》《我家有喜》《因為愛情有奇蹟》《因為愛情有幸福》《鮮肉老師》等熱門影視劇的編劇。

余姍姍(小說改編)

  晉江駐站作者。擅長都市現實題材,長篇連載小說有《我所有的朋友都結婚了》《我沒那麼喜歡你》《所有人都不正常》《我男票是蛇精病》等十五篇。

2019年9月8日 星期日

在旅途上

在旅途上
維基百科介紹:
旅途上作者傑克·凱魯亞克原名On the Road出版地美國語言英語類型小說
垮掉的一代出版商維京出版社出版日期1957年9月媒介印刷版頁數320頁ISBN978-0-14-118267-4OCLC43419454上一部作品《鄉鎮和城市》
(1950)下一部作品《地下人》
(1958)

Close

《旅途上》(英語:On the Road) 是美國「垮掉的一代」作家傑克·凱魯亞克創作於1957年的小說。這部小說絕大部分是自傳性的,基於作者橫穿20世紀中期的美國大陸的經歷。它一經問世即令輿論譁然,毀譽參半,但被公認為1960年代嬉皮士運動和垮掉的一代的經典之作。
《旅途上》的同名改編電影《浪蕩世代》由巴西名導華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執導,於2012年5月上映。

寫作過程

《旅途上》是凱魯亞克實踐「自發性寫作」的作品,據說作品是由作者爆發的藝術衝動在一卷30米長的電傳打字紙上一氣呵成,後來原稿被拍賣,於2001年以二百四十萬美元賣給了印第安納波利斯科爾特公司的所有者Jim Irsay。傳說凱魯亞克僅用三個星期就全部完成了,但這個說法顯然沒有注意到凱魯亞克積累的過程。在他7年的旅行生涯中,他總是隨身攜帶著價值10美分的小本子,有空的時候就寫作,書中大量情節就是在發生後不久被寫出來的。

情節

小說主人公薩爾與狄安、瑪麗露等幾個年輕男女沿途搭便車或開車,多次橫穿美國,到達墨西哥。一路上他們狂歡式的飲酒,吸大麻,探討東方禪宗。夜宿村落,與女人調情,他們從紐約遊蕩到舊金山,最後分散。
書中的主要人物是敘述者薩爾·帕拉迪斯與他新結識的朋友迪安·莫里亞蒂。後者無拘無束的態度和冒險精神打動了薩爾。而自由奔放與眾不同的迪安對生活中各種快感的追求也使薩爾的旅途是如此的振奮人心。這部小說包括五個部分,其中三部分描寫了旅途上的生活。故事發生於1947到1950年.小說的大部分是自傳性質的,薩爾變成了作者而迪安代表尼爾·卡薩迪。

影響

《旅途上》中主人公們的生活方式影響了1960年代的美國年輕人,與其他嬉皮士文化的音樂和文學作品一道影響了那個時代歐洲、日本等多個地區的青年。

外部連結

開放圖書館(Open Library)上的《旅途上》介紹(英文)

The Beat Museum(英文)

嚎叫

嚎叫
博客來介紹:
內容簡介

  我見證這一代最傑出的心靈毀於癲狂⋯⋯
  I saw the best minds of my generation destroyed by madness…
  出版六十年,印行逾百萬冊
  繁體中文正式授權,首度出版

  這部詩集收錄了金斯堡最具代表性的長詩〈嚎叫〉,以及〈美國〉、〈加州超市〉等其他九首作品。

  1955年,金斯堡於舊金山的一場詩歌朗讀會發表〈嚎叫〉,並於次年交由「城市之光」書店出版。其中一批準備發行至英國的詩集,被美國海關以「影響兒童身心」為由查扣,檢察官更以此起訴城市之光。這場官司,引發美國社會重新檢討政府的言論審查權,飽受麥卡錫主義壓抑的文化界彷彿找到出口,紛紛出面支持捍衛「城市之光」,原本只在西岸文化圈引起漣漪的《嚎叫》,意外地在全美掀起洶湧波濤,凱魯亞克等人的作品接著陸續發表,「垮掉的一代」就此擴及世界。

名人推薦

  楊澤 審訂
  紀大偉、孫梓評、張鐵志、楊佳嫻、駱以軍、羅毓嘉 推薦

  沒有他,這半個世紀的美國歷史就會像一本缺頁的書,難以卒讀。——北島

  《嚎叫》中文版(2015)是繼《裸體午餐》,《在路上》後,了解垮派,了解六〇年代美國文化,極為關鍵的一塊拼圖!——楊澤

  自惠特曼之後,從來沒有人賦予詩歌如此巨大的文化和政治力量。——張鐵志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1926―1997)

  詩人,社會活動家,批評家,嬉皮先驅,美國「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核心人物,1974年入選美國藝術文學院院士。

  金斯堡出生於紐澤西州紐瓦克市,成長於帕特森。於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期間,結識了傑克凱魯亞克、威廉博洛茲等人,他們流連於酒館、校舍、廉價公寓,討論文學、哲學、分享毒品、與異性或同性戀愛,除了學院人士,還與毒販、竊賊各色人物交往,這段狂放時期,孕育了「垮掉的一代」的基礎。

  金斯堡的風格明顯受益於布萊克(William Blake)、龐德(Ezra Pound)、W.C.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以及惠特曼(Walt Whitman),衝破了美國詩壇的學院派藩籬,主張「詩應來自口語,能吟唱、能朗讀」,對美國當代詩歌借助於音樂朗誦、走向大眾化有深遠影響。他的寫作及生活方式催生了美國六〇年代開始的反戰、民權運動、環保運動、婦女解放及性革命,為美國的當代文學、音樂、政治以及抗議運動注入了新的精神,其影響持續至今。

裸體午餐

裸體午餐
維基百科介紹:
裸體午餐作者威廉·柏洛茲原名Naked Lunch出版地法國語言英語出版商Olympia Press(英語:Olympia Press)(歐洲)
Grove Press(英語:Grove Press)(美國)出版日期1959年媒介紙版(精裝書 及 平裝書)ISBN978-3-548-02843-9OCLC69257438

Close

《裸體午餐》(英語:Naked Lunch)是美國作家威廉·柏洛茲的一部長篇小說,最初於1959年出版。全書由一系列聯繫鬆散的小段落組成。巴勒斯這些章節可以以任意順序閱讀。[1]
小說的內容以吸毒者威廉·李的自述展開。
小說入選《時代》雜誌評選的「1923年至2005年間百部最佳小說」名單。[2] 1991年, 大衛·克羅嫩貝格根據該書和巴勒斯的其他著作,導演了同名電影。

腳註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 BBC iPlayer - BBC Four.[15 November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19 十二月 2008).

^ Lacayo, Richard. All-TIME 100 Novels.[15 November2016].

Close

威廉.布洛斯
William Burroughs, 1914-1997
垮世代(beat generation)文學三巨匠之一,被稱為垮世代的理論教父。他因販毒吸毒被判在家監禁,後與同居人逃到墨西哥,又在酒醉後誤殺妻子,被判緩刑兩年。他後來浪跡南美洲、摩洛哥,回到美國後,以《裸體午餐》一書驚動文壇,曾引起審禁官司,許多名人都為他的官司出庭作證。《裸體午餐》交替於現實與虛幻之間,極富實驗精神,初具規模的切割手法(cut-up)對後世的美術、音樂、文學創作均影響甚深。布洛斯在1984年獲選進入「美國國家藝文學會」,《裸體午餐》也獲《時代週刊》遴選為1923-2005年英文百大小說。

笨蛋聯盟

笨蛋聯盟
百度百科介紹:

《笨蛋聯盟》是江蘇文藝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約翰·肯尼迪·圖爾。

書名

笨蛋聯盟


又名

笨伯聯盟[1]  


作者

約翰·肯尼迪·圖爾


原版名稱

A Confederacy of Dunces


ISBN

9787539943213


內容簡介

《笨蛋聯盟》是一部美國版的唐吉珂德,描述美國藝術與現實的脫節,黑人所遭受的種族歧視,以及政府及社會的不作為。主人公賴利是一位與現實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他的言行舉止、思維方式都與常人不一樣,被稱之為瘋子中的極品,傻瓜中的天仙,他與現實脫節到人神共憤的地步。但是,他並非真正的傻子,他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他的荒誕是源自生活的荒誕,他要領導黑人工人鬧革命,要組織一群“烏合之眾”政黨,都是出於他對現實的不滿,他對社會不公的觀察體驗,他對變革的真誠信仰。

他們這群傻子在黑暗的社會現實中用荒誕自我燃燒,然後照亮一個荒謬的時代,讓讀者肆無忌憚地爆笑狂飆,同時也讓讀者清醒意識到,荒誕的底色從來都是殘忍,就好像笑容的盡頭從來都是眼淚一樣。

編輯推薦

《笨蛋聯盟》編輯推薦:與《追風箏的人》《哈利·波特》一同入選英國《衛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本書”,以19種言1500萬冊的超級銷量榮登世界各國小說暢銷榜第一名;主人公是中國的阿Q,美國版的堂吉訶德;以瘋子的視角指出這些不正常的美國社會問題:大快活賭博、詐騙、毒品、醉鬼、種族歧視、垃圾、召妓、同性戀、雞姦、手淫、暴露癖等等;為出書作者吸汽車尾氣自殺,母親歷時11年為子出書,最終斬獲美國文學最高獎項——普利策最佳小說獎。

專業書評

英國《衛報》評選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百本書”之一,國際小說界最權威的獎項——普利策小說獎獲得者、先後以150多種語言發行,銷量達到1500萬本、史上最暢銷圖書之一的大作《笨蛋聯盟》,在幾經曲折之後,最終由北京時代話語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中譯本,將於2011年5月份與億萬中國讀者見面。

《笨蛋聯盟》是美國年輕小說家約翰·圖爾一生唯一一部成熟作品,雖然早已成為文學史上的名著,然而其中卻經歷了幾多曲折。他從十幾歲起就動筆,參軍後仍然不停地修改,直到20世紀60年代退伍前才最終完稿。此後,約翰和他的母親一起花了8年的時間,聯繫了很多出版商,卻沒人願意出版這部小說。約翰不得不放棄了努力,萬念俱灰,在1969年,正是32歲的黃金年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約翰在遺書中說,自己是一個沒有才華的失敗者,是個被世界遺棄的人。約翰的媽媽圖爾太太從來就堅信兒子的才華,她堅持把書稿繼續寄給一家又一家出版社。終於,路易斯安那大學的校內出版社同意出版了。《笨蛋聯盟》一經面世,立即轟動文壇,還獲得了1981年普利策最佳小說獎——小說界最權威的獎項之一。

遺憾的是,當社會發現約翰·圖爾的時候,他卻已經死去12年!

和圖爾一生懷才不遇的經歷相似,《笨蛋聯盟》描繪的正是這個社會所呈現的種種荒誕。小說主人公新奧爾良的伊格內修斯·賴利(Ignatius Reilly)可真是瘋子中的極品,傻瓜中的天仙,與現實脫節到人神共憤的地步。他一出場,就因為形跡可疑被警察盤問,人家問一句,他唏哩嘟嚕答上一串,驢唇不對馬嘴,還要扯上大快活賭博、詐騙、毒品、醉鬼、種族歧視、垃圾、召妓、同性戀、雞姦、手淫、暴露癖等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引來群眾圍觀不說,最後連美國60年代臭名昭著的麥卡錫紅色恐怖氣氛都扯進去,熙熙攘攘沸沸揚揚轟轟烈烈亂七八糟不亦樂乎!當然這本《笨蛋聯盟》裡的傻瓜可不止伊格內休斯一人,基本從頭到尾,每個人物都有那麼幾個不可思議的爆笑場景,讓人時不時捧書大樂,也跟個瘋子似的嘻嘻哈哈不能自己……

然而,在越來越瘋狂越來越誇張的事件發展中,本來無比惹人討厭的伊格內休斯竟讓人不由心生好感,甚至不知不覺中認同起來。歸根究底,他的荒誕是源自生活的荒誕,他要領導賴維制褲廠的黑人工人鬧革命,要與法國區一幫無所事事的混混們組政黨,都是出於他對現實的不滿,他對社會不公的觀察體驗,他對變革的真誠信仰。伊格內休斯在日記中描述美國藝術與現實的脫節,黑人所遭受的種族歧視,以及政府及社會的不作為,並不因為他本人也同樣體現出來的嚴重脫離現實症便不再存在。恰恰相反,類似於《革命之路》中的精神病約翰,一個瘋子的視角往往最能刺穿現實的迷霧,一語中的,直指體制的爛瘡。

伊格內休斯是美國版的唐吉珂德,在黑暗的社會現實中用荒誕自我燃燒,短暫地照亮一個荒謬的時代,讓你肆無忌憚的爆笑狂飆,但也讓你清醒的意識到,荒誕的底色從來都是殘忍,就好像笑容的盡頭從來都是眼淚一樣。

瘋子的眼中往往能看到真實的世界,正因為如此,這部著作才在世界各國擁有廣泛的讀者,相信在中國也是一樣。2011年6月份的正式與讀者見面,值得所有人期待。

母親的堅持鑄就了這本書的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美)約翰·肯尼迪·圖爾譯者:韓雨葦

約翰·肯尼迪·圖爾(John Kennedy Toole):美國著名作家。1937年生於新奧爾良。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曾執教於西南路易斯安那亨特學院和新奧爾良多米尼加學院。十幾歲時,圖爾就開始長篇小說《笨蛋聯盟》的創作,參軍後依然筆耕不輟,直到退伍才最終完稿。1980年,在母親的努力下,《笨蛋聯盟》得以出版,很快引起讀者的轟動,並於次年斬獲美國文學界最權威的獎項——普利策小說獎。與此同時,全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出版人紛紛以天價版稅爭奪版權,作者圖爾和小說主人公伊格內休斯一時名滿全球。[1]

參考資料

[1]   笨蛋聯盟.豆瓣  [引用日期2017-05-07]

2019年9月2日 星期一

冰與火之歌小說

冰與火之歌
博客來介紹:
《冰與火之歌》第一部至第五部【全系列套書】,全套共13冊,共含:

  冰與火之歌第一部:權力遊戲(上+下,共2冊)
  冰與火之歌第二部:烽火危城(上+下,共2冊)
  冰與火之歌第三部:劍刃風暴(上中下,共3冊)
  冰與火之歌第四部:群鴉盛宴(上中下,共3冊)
  冰與火之歌第五部:與龍共舞(上中下,共3冊)

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

終極戰士掠奪者

終極戰士掠奪者
維基百科介紹:
《終極戰士:掠奪者》(英語:The Predator)是一部2018年美國科幻動作片,由沙恩·布萊克執導並與佛萊德·德克爾(英語:Fred Dekker)共同撰寫劇本。本片為《終極戰士(英語:Predator (franchise))》系列電影的第四部電影作品,此前的三部電影為《終極戰士》(1987年)、《終極戰士2》(1990年)和《終極戰士團》(2010年)。

  此條目介紹的是2018年電影「The Predator」。關於其它譯為「鐵血戰士」條目,請見「鐵血戰士 (消歧義)」。

Quick facts: 導演, 監製 …

終極戰士:掠奪者
The Predator

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導演沙恩·布萊克監製

約翰·戴維斯(英語:John Davis (producer))

勞倫斯·高登(英語:Lawrence Gordon (producer))

喬·西佛

編劇

沙恩·布萊克

佛萊德·德克爾(英語:Fred Dekker)

原著《終極戰士》
吉姆·湯瑪士(英語:Jim Thomas (screenwriter))
約翰·湯瑪士(英語:John Thomas (screenwriter))作品主演

波伊德·霍布魯克

崔凡特·羅德(英語:Trevante Rhodes)

雅各·特倫布雷

奧莉薇亞·孟恩

湯瑪斯·傑恩

基根-麥可·奇

阿爾菲·艾倫

斯特林·K·布朗

配樂亨利·傑克曼(英語:Henry Jackman)攝影方賴瑞(英語:Larry Fong)剪輯

哈利·B·米勒三世

比利·韋伯(英語:Billy Weber)

製片商戴維斯娛樂(英語:Davis Entertainment)片長107分鐘[1]產地 美國語言英語上映及發行上映日期

2018年9月13日(香港、新加坡)

2018年9月14日(美國、台灣)

2018年10月26日(中國大陸)

發行商二十世紀福斯[2]公映許可電審特(進)字[2018]第052號[3]預算8800萬美元[4]票房1.6億美元[5]前作與續作前作《終極戰士團》各地片名中國大陸鐵血戰士香港鐵血戰士:血獸進化臺灣終極戰士:掠奪者[註 1]新加坡終極戰士:掠奪者[註 2]

Close

電影主演包括波伊德·霍布魯克、奧莉薇亞·孟恩、崔凡特·羅德(英語:Trevante Rhodes)、基根-麥可·奇、湯瑪斯·傑恩、雅各·特倫布雷和斯特林·K·布朗。該片由二十世紀福斯負責發行,並定於2018年9月14日在美國上映。

劇情

一名年輕男孩意外地觸發了發信器而使終極戰士返回地球,這名宇宙中最致命的獵手已用其他物種的DNA進行基因升級。只有一群退役軍人和一位心懷不滿的科學家才能在任何人成為獵物之前阻止掠奪者。

演員

波伊德·霍布魯克飾 昆恩·麥肯納(Quinn McKenna)隸屬於美國陸軍第75游騎兵團,曾在美國陸軍第1騎兵師服役,是艾蜜莉的前夫,也是羅伊的父親。他發現了兇猛掠奪者的存在,但卻沒有人相信。

崔凡特·羅德(英語:Trevante Rhodes) 飾 蓋蘿兒·「尼布拉斯加」·威廉斯(Gaylord "Nebraska" Williams):前美國海軍陸戰隊武裝偵察部隊員,參與了好友昆恩領導的狩獵掠奪者小隊。

雅各·特倫布雷飾 羅伊·麥肯納(Rory McKenna):昆恩和艾蜜莉的兒子,患有自閉症而在學校中被欺負,但也因自身特殊能力及精通多種語言而成為對抗掠奪者的關鍵隊員。

基根-麥可·奇 飾 寇爾(Coyle):昆恩小隊的一員。

奧莉薇亞·孟恩飾 凱西·布蘭德(Casey Bracket):昆恩小隊的一員,一位心懷不滿的科學教師及生物學家。

湯瑪斯·傑恩 飾 巴克斯利(Baxley):來自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的退伍軍人,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阿爾菲·艾倫 飾 林區(Lynch):前美國海軍陸戰隊武裝偵察部隊,昆恩小隊的一員。

斯特林·K·布朗飾 威爾·特雷格(Will Traeger):監禁昆恩的掌控外星事物部門負責人,後來也加入對抗掠奪者的行動。

伊凡·史漢基 飾 艾蜜莉·麥肯納(Emily McKenna):昆恩的前妻,羅伊的母親。

布萊恩·A·普林斯(Brian A. Prince) 飾 終極戰士:神秘且強大的外星入侵者。

製作

2014年6月,二十世紀福斯宣布,《終極戰士》的新續集由沙恩·布萊克執導並和佛萊德·德克爾(英語:Fred Dekker)共同撰寫劇本,約翰·戴維斯(英語:John Davis (producer))則會擔任製片人[7]。2015年8月13日,戴維斯在接受Collider網站採訪時透露,這部電影將重新塑造整個系列[8]。11月下旬,德克爾在Facebook上證實劇本已經完成[9]。2016年2月,官方確認片名為《The Predator》[10]。電影排於2016年9月26日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的溫哥華開拍[11]。
2016年3月,阿諾·史瓦辛格被證實已與布萊克會面,討論第一部電影後,他的角色回歸的可能性[12]。而嘻哈歌手50 Cent也有望參演。同年9月12日,據報導,班尼西歐·狄奧·托羅正在會談加入演出[13]。10月11日,據報導,狄奧·托羅已確認退出,而波伊德·霍布魯克將會主演特種突擊隊隊員[14]。11月3日,奧莉薇亞·孟恩加入飾演一名科學家[15]。據報導,崔凡特·羅德(英語:Trevante Rhodes)於2017年1月5日加入演出[16]。童星雅各·特倫布雷則於1月25日確認參演,並會飾演霍布魯克角色的兒子[17]。2月,阿爾菲·艾倫與伊凡·史漢基確認參演[18][19]。

拍攝

沙恩·布萊克在他的Twitter上宣布,該片於2017年2月20日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的溫哥華正式開拍[20][21]。2016年11月21日,方賴瑞(英語:Larry Fong)確認被聘為電影的攝影師[22]。2018年7月6日,據透露,在經過秘密試映後,該片的第三幕完全被重拍[23]。

發行

該片於2018年9月6日在多倫多國際影展上首映[24],並於2018年9月14日由二十世紀福斯在美國院線發行[25]。此前,美國的上映日期曾陸續定於2018年3月2日[26]、2月9日[27]和8月3日[28]。該片亦推出IMAX版本[29]。該片是一部「R級」電影[30]。

評價

《終極戰士:掠奪者》整體獲得的評價以負面居多。在爛番茄上根據153條評論,持有34%的新鮮度,平均得分5.1/10[30]。而在Metacritic上則獲得了49分[31]。據CinemaScore的調查,觀眾的評價在A+至F間落於「C+」[32]。

票房

在美國和加拿大,《終極戰士:掠奪者》與《藥命人生(英語:White Boy Rick)》、《失蹤網紅》、《永不屈服:救贖之路(英語
(英語:Unbroken: Path to Redemption)》同天上映並競爭,分析師預估《終極戰士:掠奪者》在首映週末能從4037間戲院中獲得2500萬至3200萬美元間的票房[33]。該片於周四晚間的先行場中獲得了250萬美元[34]。美國首週票房達2400萬美元,位居當週票房冠軍,但該成績低於2010年電影《終極戰士團》(2480萬美元)的首週票房[32]。中國大陸取得2.16億人民幣。
上一屆:
鬼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