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 星期三

腦齡

腦齡
H:「人腦占頭蓋內腔的大部分。 約占成年人體重的2%即1.2~1.6公斤。 」卻主宰人的活動。腦有知覺,全身雖凍亦是活。人身能動,腦死即判。腦齡決定人的活動。腦的活動力,即是腦龄,也決定失智的年限。20250319W3

網路資料:
腦齡
腦神經年齡,亦可稱作腦齡、腦年齡。 就像膚齡、骨齡一樣,腦齡甚至透露你全身健康狀態,比你想得更廣更深。 這種檢查是透過分析大腦「白質」的「神經纖維束」,評估一個人的腦神經是否退化得比同齡正常人嚴重,提早在還沒出現症狀時,預測失智風險並有效介入。

CogMate™ 是一套測驗大腦「記憶、思考和判斷」等表現能力的工具。使用手機、平板或電腦進行遊戲測驗,即時取得結果了解自己的大腦年齡(腦部健康)

人的年齡可有實際年齡、生理年齡和腦年齡之區分。
一個人的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等指標逐漸取代以生命長短來計算的實際年齡成為人們衡量自身健康標準和生理、心理成熟程度的標志,腦年齡更成為人們衡量腦老化程度的重要標準。 

年紀愈大,腦部細胞愈快凋亡,愛丁堡大學的Stuart Ritchie博士指出,腦部細胞凋亡會使大腦體積縮小,或導致喪失認知能力。

人腦占頭蓋內腔的大部分。 約占成年人體重的2%即1.2~1.6公斤。 人腦的重量男性比女性稍大,並與體重無關。 腦含有約140億個神經細胞約占腦細胞十分之一,剩餘的九成稱為膠質細胞。


維基百科
大腦
大腦(拉丁語:Cerebrum),結構上由左右兩個大腦半球組成,是腦的最主要部分[1][2]。在人腦中,大腦是中樞神經系統最上層的部分,一般分為額葉、頂葉、顳葉和枕葉四個腦葉[1]。將兩個大腦半球隔開的是被稱作為「中央縱裂」的溝壑,兩個半球除了胼胝體相連以外完全左右分開[2][3]。

大腦結構

大腦皮層

大腦表面的溝回

大腦皮層表面布滿腦溝,溝與溝之間所夾細長的部分稱為腦回。腦溝並非是在腦的成長過程中隨意形成,什麼形態出現在何處都完全有規律(其深度和彎曲度因人稍有差異)。每一條腦溝在解剖學上都有專有名稱。

腦溝與腦回的形態基本左右半球對稱,是對腦進行分葉和定位的重要標誌。比較重要的腦溝有外側溝起於半球下面,行向後上方,至上外側面;中央溝起於半球上綠中點稍後方,斜向前下方,下端與外側溝隔一腦回,上端延伸至半球內側面;頂枕溝位於半球內側面後部,自下向上。在外側溝上方和中央溝以前的部分為額葉;外側溝以下的部分為顳葉;枕葉位於半球後部,其前界在內側面為頂枕溝,在上外側面的界限是自頂枕溝至枕前切跡(在枕葉後端前方約4cm處)的連線;頂葉為外側溝上方、中央溝後方、枕葉以前的部分;島葉呈三角形島狀,位於外側溝深面,被額、頂、顳葉所掩蓋,與其他部分不同布滿細小的淺溝(非腦溝)。

大腦半球

參見:腦室

有關兩個大腦半球的功能單側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數人的語言中樞在大腦左半球。此外,對於大腦運動中樞的初級運動皮層,右腦半球控制左半身的活動,左腦半球則控制右半身的活動,因此,如果右腦半球受損,左半身便無法正常的活動[4]。

左右大腦半球有各自的稱為側腦室的腔隙。側腦室與間腦的第三腦室,以及小腦和延髓、腦橋之間的第四腦室之間有孔道連通。腦室中的脈絡叢產生腦的液體稱為腦脊液。腦脊液在各腦室與蛛網膜下腔之間循環,如果腦室的通道阻塞,腦室中的腦脊液積多,將形成腦積水。

解剖學

人的大腦(紅色顯示的區域)

大腦的斷面分為白質與灰質[5]。 大腦的灰質是指表層的數厘米厚的被稱為「大腦皮層」的結構,是神經細胞(細胞體)聚集的部分,具有六層的構造,含有複雜的迴路是思考等活動的中樞[5]。相對大腦皮層的灰質,大腦白質又稱為大腦髓質。

一般情況下,大腦的神經細胞在數分鐘內得不到氧氣(腦缺氧),人便會失去知覺,其中如果5、6分鐘後仍缺氧,神經細胞便會陸續死去[6][7]。

相關結構

間腦由上視丘、視丘、下視丘、底視丘構成[8]。視丘與大腦皮層、腦幹、小腦、脊髓等聯絡,負責感覺的中繼、控制運動等。下視丘與保持身體恆常性,控制自主神經系統、感情等相關。

腦神經有12對(廣義有13對,包括終末神經),譬如大腦出發的嗅神經、間腦出發的視神經。

參見

海馬體

基底核

嗅球

腦化指數

智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