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
維基百科介紹:
白起(約前332年-前257年),《戰國策》作公孫起,[2][3][4]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白起一生有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陘城之戰和長平之戰等輝煌勝利,《千字文》將白起與王翦、廉頗和李牧並稱為戰國四名將。[5]
白起
維基百科介紹:
白起(約前332年-前257年),《戰國策》作公孫起,[2][3][4]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白起一生有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陘城之戰和長平之戰等輝煌勝利,《千字文》將白起與王翦、廉頗和李牧並稱為戰國四名將。[5]
L凌叔華
https://read01.com/aQenjm.html
壹讀
凌叔華有什麼貢獻 凌叔華經典作品有哪些
2016-03-09 10:02:44
[導讀]凌叔華簡介凌叔華出生於1900年,去世於1990。關於凌叔華,她是上世紀二十年代著名的「文壇三才女」之一。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擁有了很高的繪畫天分,甚至還還得到了宮廷畫師王竹林的
凌叔華簡介
凌叔華出生於1900年,去世於1990。關於凌叔華,她是上世紀二十年代著名的「文壇三才女」之一。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擁有了很高的繪畫天分,甚至還還得到了宮廷畫師王竹林的欣賞,還將她收於自己的門下教她繪畫。凌叔華不但學養豐厚、文才畫稟皆長,而且她的才情及藝術實踐,更是為中國現代文學史增添了重要的篇章。下面就讓我們看一下關於凌叔華簡介。
L林徽因
維基百科介紹: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1]的設計者。她是建築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生平編輯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於中國浙江杭州陸家巷[2]:3,祖籍福建省福州府閩縣。初名「徽音」,出自《詩經·大雅·思齊》:「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薑,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2]:4後來,為了避免和一位男性作家林微音混淆,自己改名「林徽因」。[2]:4
1916年於培華女子中學讀書。1918年認識梁啓超之子梁思成。1920年和父親林長民一起赴倫敦生活,開始對建築感興趣,並鼓勵未婚夫梁思成學習建築。同年10月,與徐志摩初次相遇。1924年和梁思成一起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由於當時建築系不招收女生,只得到美術學士學位;但畢業時獲得優異成績。
1925年與聞一多、梁實秋、梁思成等籌建「中華戲劇改進社」,參加演出,交流戲劇藝術。
1928年與梁思成結婚。夫婦一起考察多處古代建築,和詩人徐志摩、作家沈從文、學者金岳霖都保持了很好的友誼,創作詩歌、小說、散文、話劇劇本等著作多篇,時人稱為「才女」。
1928至1930年設計了吉林西站,並由梁思成審核建造而成。該站在國內是獨一無二的。作為中西合璧的建築物,它既富含中國傳統建築的底蘊,又有西方現代建築的風格,堪稱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傑作之一。不過,林徽因或梁思成的權威傳記、史料、或梁思成親自撰寫的詳細簡歷裏面,都沒有提到二人曾參與該車站的建築工作;目前鐵路檔案中所保存的吉海鐵路總站設計圖紙中,工作人員名單上也沒有二人的名字。[3]林徽因、梁思成與吉林西站的關係有待考證。
1931年11月徐志摩為參加林徽因的建築學講座,搭乘飛機由南京飛往北平(現北京),不幸意外墜機身亡。林徽因作《悼志摩》一文以表哀思。
1949年,北平被中國共產黨接管前夕,林徽因與梁思成皆曾赴西柏坡與中共高層商談,確保北京古城的建築完整不受戰火波及,得到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支持,最後北平地區以和平方式易手。之後,林徽因受聘為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同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林徽因獲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組成員,曾帶領清華大學設計組提出大孔玉璧和五星、齒輪、嘉禾、國名組成的國徽草案。後與夫梁思成及其他成員參與修正了中央美院張仃方案的建築圖案與色彩[4][5],1950年6月20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決定以清華大學深化的第二稿為基礎製成國徽。[6]在此期間,林徽因還設計了八寶山革命公墓主體建築格局。[7]
時年林徽因身體健康狀況已經欠佳,仍然繼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工作,除參與設計國徽外,亦出任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組成員,設計了紀念碑底座和花環圖案。1955年4月1日因肺結核久治不癒,林徽因病逝於同仁醫院,4月3日,林徽因追悼會在北京市金魚胡同賢良寺舉行,多位親朋好友出席其追悼會。悼詞來自清華好友錢端升教授,輓聯中較為出名的來自好友金岳霖教授:「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之後林徽因遺體被火化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緊鄰比自己早一年逝世的小叔梁思永之墓。她的墓碑為其親自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花環刻樣,她的墓也是八寶山革命公墓里被祭掃最多的[8]。
家庭編輯
其祖父林孝恂是光緒十五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後曾任浙江巡撫,曾資助蔣百里赴日本留學。其父林長民是學者,其叔林天民是宣統二年進士,其堂叔林覺民、林尹民皆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母何雪媛。其弟林恆是中國空軍,於1941年3月14日成都雙流空戰殉國。
與夫梁思成育有一子一女;子梁從誡為現代中國環保運動人士,女梁再冰曾任新華社記者。
其侄女林瓔是美國建築師,為首都華盛頓越戰紀念碑設計者。
徐志摩
H:徐志摩的詩,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化為歌也很好聽。
維基百科介紹: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小字又申,後改字志摩,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表兄[2][3]。徐志摩出生於富裕家庭,並曾留學英國。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胡適語),這為他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亦斷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與胡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人於1923年創建新的文學團體:新月詩社。
生平編輯
家庭背景編輯
徐志摩出生於浙江海寧一個富裕家庭,他的父親徐申如,人稱「硤石鉅子」,又是硤石商會會長,擁有一座發電廠、一間梅醬廠、一間絲綢莊,在上海還有一家小錢莊。
出生與童年編輯
1897年1 月15日,徐志摩出生。
1900年起,入家塾讀書。
1907年,入硤石開智學堂就讀,從師張樹森,從而打下了古文根底。
1910年畢業,入杭州府中學(1913年改名為杭州一中,歷經沿革為今日之杭州高級中學),與郁達夫、厲麟似同班。他愛好文學,並在校刊《友聲》第一期上發表論文《論小說與社會之關係》,認為小說裨益於社會,「宜竭力提倡之」,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時,他對文學也有興味,並發表了《雷錠與地球之歷史》等文。
1915年夏,18歲時於杭州一中畢業後,考入上海滬江大學。
結婚編輯
1915年12月5日(農曆乙卯年十月二十九日),經由父母安排,與張君勱之妹張幼儀結婚後,轉入上海浸信會學院學習。
1916年春(19歲),從上海浸信會學院退學。同年秋,轉入國立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法科預科。次年,北洋大學法科併入北京大學,入北京大學預科學習。
1918年6月,拜梁啟超為師。
1918年8月(21歲)赴美留學,入克拉克大學歷史系。
1919年9月(22歲)入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
1920年10月(23歲),赴英國倫敦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其間結識英國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對文學興趣漸濃。旅英期間,徐志摩外遇,邂逅了林長民的女兒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徐進而要求當時在英國陪讀並懷了次子的元配張幼儀墮胎離婚。張不同意,徐遂不告而別。
離婚編輯
1922年3月(25歲),與張幼儀離婚,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學習。同年10月回國。
1923年3月(26歲),發起成立「新月社」。同時在北京大學英文系任教。
1924年4月至5月(27歲),泰戈爾訪華,陪同在各地訪問;5月至7月,陪同到日本、香港訪問。8月,第一本詩集《志摩的詩》出版。12月,《現代評論》週刊在北京創刊,為主要撰稿人。
1925年3月(28歲),辭去北京大學教職。
徐志摩和第二任妻子陸小曼
1925年3至5月,赴歐洲旅遊。
1926年(29歲),應任光華大學教授,兼東吳大學法學院英文教授;主持《晨報副刊·詩》;10月,與陸小曼結婚。
1927年春(29歲),參與籌辦新月書店。1927年9月,第二本詩集《翡冷翠的一夜》由新月書店出版。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
1928年2月(31歲),兼任上海大夏大學教授。10日,與聞一多、饒孟侃、葉公超等創辦《新月》月刊。
1928年6月至10月,赴日、美、歐、印等地旅遊。11月,最有名的代表作《再別康橋》問世。
1929年(32歲),辭去東吳大學、大夏大學教職,兼任中華書局編輯。1929年9月,應聘任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英語文學教授。同年,兼中華書局、大東書局編輯。
1930年底(33歲),先後辭去上海光華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職。
1931年1月(34歲),與陳夢家、方瑋德等創辦《詩刊》季刊。1931年2月,任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兼任北平女子大學教授。8月,詩集《猛虎集》出版。
飛機失事遇難編輯
主條目:濟南號空難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平協和禮堂為外國使節演講「中國建築藝術」,徐志摩欲前去捧場,於早上八時搭乘中國航空公司「郵政號」司汀遜式九缸七座飛機(英語:Stinson Detroiter)由南京北上,然而,飛機在大霧中誤觸濟南開山墜落,徐志摩罹難,死時34歲。郁達夫在一篇悼文中說,徐志摩的死法,和拜倫、雪萊的死法一樣不平凡[4]。
軼事編輯
徐志摩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個文壇富翁,他是大學教授中,唯一擁有私家汽車的人[5]。
1923年,梁啟超(號任公)寫了長信很懇切地勸他:「萬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於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始茫如捕風,然先已予多數人以無量之苦痛。」「戀愛神聖為今之少年所樂道。……茲事蓋可遇而不可求。……況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鶻突,而得滿足得寧帖也極難。所夢想之神聖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煩惱終其身已耳。」任公又說:「嗚呼!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度,斯可以領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於不可必得之夢境,挫折數次,生氣盡矣。鬱邑佗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復能自拔。嗚呼!志摩!可無懼耶!可無懼耶!」
志摩答覆任公的信,不承認他是把他人的苦痛來換自己的快樂。他回信說:「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凶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成?人誰不畏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我將於茫茫人海之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師!我嘗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熱滿之心血,明照我深奧之靈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靈魂,搗碎其理想,殺滅其希望,污毀其純潔!我之不流入墮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幾亦微矣!」
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平,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對徐志摩影響甚大。陸小曼聰慧活潑,是獨生女,父親陸寶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門生,回國後任賦稅司。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平交際場相識相愛,並談及婚嫁。徐父執意請梁啟超證婚,徐志摩求助於胡適,胡適果然把梁任公請了出來,梁任公在大庭廣眾之下罵徐志摩:「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以後務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並以「希望這是你們最後一次結婚」這驚世駭俗的語句作為對兩人的期望。盛典舉罷,徐志摩與陸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由於徐志摩離棄原配和兒子、再娶友人之妻,觸怒了父親,中斷了對他的經濟援助,而陸小曼生活揮霍無度,住的是3層樓的豪華住所,每月100銀洋的租金,家裡傭人眾多,有司機、廚師、男僕,還有貼身丫鬟,這些巨額花費使徐志摩入不敷支。應胡適的邀請,徐志摩兼教於北京大學,為了貼補家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間往返,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法學院、大夏大學三所大學講課,課餘還得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沉溺於跳舞、打牌、票戲等夜生活的陸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兩點才起身。
清儒學案
H:介紹清代學者1169人含先列傳略,令人期待!
維基百科介紹:
《清儒學案》,徐世昌等著,共208卷,清代學術思想史著作。
徐世昌及其門下吳廷燮等編《清儒學案》共208卷。分為「正案」、「附案」和「諸儒案」,編入正案179人,附案922人,另列諸儒68人,共收清代學者1169人,包含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顏元、戴震、龔自珍、傅山、惠棟等。先列傳略,後載專著、文集。1938年刊刻。
錢穆早年著《清儒學案》,抗日期間因稿沉長江而失傳,僅存〈清儒學案序目〉。
目錄編輯
卷一 夏峰學案 孫奇逢、孫博雅、王余佑、魏一鰲、耿極、張果中、薛鳳祚、馬爾楹、高鐈、王之徵、陳浵、申涵光、崔蔚林、趟御眾、杜越、李崶、張滑、許三禮、胡具慶
卷二 南雷學案 黃宗羲、黃宗炎、黃宗會、黃百家、萬斯選、陳赤衷、李鄴嗣、邵廷采、陳錫嘏、鄭梁、陳確、屠安世、鄭宏、葉敦艮、劉溝、陸符、萬泰、陳之問、賈潤
卷三 桴亭學案上 陸世儀
卷四 桴亭學案下 許焜、郁植、毛師柱、孔興綱、邢衡、沙張白、曹禾、湯誥、龔上燕、陳瑚、盛敬、江士韶、王育、郁法、文祖堯、陸元輔、吳素貴、蔡所性、馬負圖、楊世求、徐世沐
卷五 楊園學案 張履祥、張嘉玲、姚瑚、顏鼎受、顏統、錢寅、祝淵、凌克貞、吳蕃昌、何汝霖、沈磊、丘雲、屠安道、呂璜、呂留良、陳灤、陳梓、范餛、邢志南、祝洤、蔣元
卷六 亭林學案上 顧炎武
卷七 亭林學案下 潘末、歸莊、吳炎、潘樫章、朱鶴齡、楊瑪、傅山、路澤農、吳任臣、張弨、王宏撰、李因篤、馬驌、汪琬、徐元文、陳芳績、陳飲源、黃汝成
卷八 船山學案 王夫之、王敵、羅碹、唐端笏、章有謨、周士儀、錢澄之、王文清
卷九 潛庵學案 湯斌、湯溥、湯准、湯恆泰、王廷燦、耿介、田蘭芳、寶克勤、姚爾申
卷十 三魚學案 陸隴其、周綞、趙鳳翔、程儀千、張慧、王原、瞿天潢、倪淑則、李實、金潮、吳台碩、席永恂、侯開國、張萵、徐善建、曹宗柱、陸奎勛、周梁、張雲章、馬爾恂、馬子鷺、王素行、陳嘉綬、焦袁熹、沈近思、楊開基、吳光酉
卷十一 習齋畢案 顏元、王源、鍾錂、李明性、張羅喆、張起鴻、呂申、王養粹、劉崇文、陳之鉉、喬己百、張鵬舉、憚鶴生、程廷祚
卷十二 敬庵學案 張伯行、張師載、鄭文炳、費元衡、冉覲祖、陳鵬年、孫嘉淦
卷十三 恕谷學案 李添、馮辰、劉調贊、鄭知芳、閻鎬、錢煌、王復禮、郭金城
卷十四 梁溪二高學案 高世泰、高愈、張夏、吳日慎、汪磋、施璜、顧樞、秦鋪、胡時宇、嚴觳轂、俥日初、龔廷歷、湯之錡、華學泉
卷十五 用六學案 刁包、刁再濂
卷十六 蒿庵學案 張爾岐、劉孔懷、李煥章
卷十七 潛齋學案 應撝謙、應禮璧、應禮琮、凌嘉印、沈士則、姚宏任、沈昀、秦雲爽、施相、徐介、沈佳、沈蘭或、陸寅
卷十八 程山學案 謝文洊、甘京、封浚、黃熙、危龍光、曾曰都、湯其仁、宋之盛
卷十九 柏鄉學案 魏裔介、魏荔彤、張能鱗
卷二十 環溪學案 魏象樞、魏學誠、郝浴、于成龍、張貞生、陳廷敬
卷二十一 愚山學案 施閏章、施彥恪、施念曾、袁繼梓、陳宏緒、王士稹
卷二十二 寧都三魏畢案 魏際瑞、魏禧、魏禮、魏世傑、魏世效、魏世儼、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丘維屏、彭任、曾燦
卷二十三 孜堂畢案 張烈、馮濂
卷二十四 白山學案 黃生、黃承士甲
卷二十五 西河學案上 毛奇齡
卷二十六 西河學案下 陸邦烈、章大來、章世法、方楘如、毛睽、毛際可、張杉、劉漢中、來蕃、徐緘、方邁、屈復
卷二十七 宛溪學案 顧祖禹、黃儀
卷二十八 婁山學案 范鄗鼎、范翼、閻擢、李生光、黨成、曹績祖
卷二十九 二曲學案 李顒、王心敬、惠籠嗣、張珥、李士殯、馬稶、李修、王吉相、寧維垣、徐超、張浚生、陸士楷、吳發祥、王所錫、劉礦、白煥彩、黨湛、王化泰、王四服、張承烈、惠思誠、李柏、吳光、陸卿谷、秦松岱、楊甲仁、駱鍾麟、蔡飲胤、王承烈
卷三十 起庵學案 張沐、李經世、黃奉訥、李來章、劉宗泗
卷三十一 曉庵學案 王錫閘、徐發
卷三十二 竹垞學案 朱彝尊、朱彝鑒、朱昆田、朱稻孫、盛楓、曹溶、徐善、李良年、鄭元慶、喬萊
卷三十三 健庵學案 徐幹學、黃虞稷、顧湄
卷三十四 鄞縣二萬學案上 萬斯大
卷三十五 鄞縣二萬學案下 萬斯同、萬言、萬經、萬承勛、陳紫芝、張汝翼、仇兆鰲、范光陽、溫睿臨、劉獻廷
卷三十六 東樵學案 胡渭、胡彥升
卷三十七 勿庵學案 梅文鼎、梅文鼐、梅文鼏、梅以燕、梅轂成、劉湘煙、陳萬策、陳厚耀、揭睛了、方中通、湯濩、袁士龍、孔興泰、毛乾乾、張雍敬、楊作枚、了維烈
卷三十八 孝感學案 熊賜履、劉然、洪名、高菖生、羅麗、蔣伊、曹奉榮、蕭企昭、王綱、盧傳、胡兆鳳、計東、劉醇驥
卷三十九 潛丘學案 閻若璩、閻詠、丘回、徐嘉炎、李鑒、馮景、姚際恆、劉永禎、戴晟、宋鑒
卷四十 安溪學案上 李光地
卷四十一 安溪學案下 李鼎征、李光坡、李光噢、李光型、李鍾倫、何焯、王蘭生、王之銳、徐用錫、陳夢雷、德格勒、徐元夢、魏廷珍
卷四十二 南昀學案 彭定求、彭紹升、朱用純、汪縉、薛起鳳、羅有高
卷四十三 研溪學案 惠周惕、惠士奇、惠棟、余蕭客、沈大成
卷四十四 玉林學案上 臧琳
卷四十五 玉林學案下 臧庸、臧禮堂
卷四十六 余山學案 勞史、桑調元、汪鑒、盧存心、沈廷芳、盛世佐、錢載、張庚
卷四十七 滄曉學案 胡煦、馮昌臨
卷四十八 凝齋學案 楊名時、楊名寧、夏宗瀾、王文震、靖道謨、莊亨陽、徐恪
卷四十九 高安學案 朱軾、吳隆元、任瑗
卷五十 位山學案 徐文靖、趟弁、馬陽、毛大鵬
卷六十七 味經學案 秦蕙田
卷六十八 息園學案 齊召南
卷六十九~七十 謝山學案 全祖望
卷七十九 東原學案 戴震
卷八十 獻縣學案 紀昀
卷八十一 蘭泉學案 王昶
卷八十二 讓堂學案 程瑤田
卷八十三~八十四 潛研學案 錢大昕
卷八十八~八十九 惜抱學案 姚鼐
卷九十 蘇齋學案 翁方綱
卷九十一 懋堂學案 段玉裁
卷九十二 未谷學案 桂馥
卷一一七 茗柯學案 張惠言
卷一一八 鄭堂學案 江藩
卷一一九 鐵橋學案 嚴可均
卷一二〇 里堂學案 焦循
卷一二一~一二三 儀征學案 阮元
卷一七二 嘯山學案 張文虎
卷一七三 校邠學案 馮桂芬
卷一七四~一七五 東塾學案 陳澧
卷一七六 壬叔學案 李善蘭
卷一七七~一七八 湘鄉學案 曾國藩
卷一八五 越縵學案 李慈銘
卷一八六 若汀學案 華蘅芳
卷一八七~一八八 南皮學案 張之洞
卷一八九 摯甫學案 吳汝綸
卷一九〇 葵園學案 王先謙
卷一九一 古愚學案 劉光蕡
卷一九二 籀廎學案 孫詒讓
卷一九三 鹿門學案 皮錫瑞
卷一九五~二〇八 諸儒學案
王琦瑤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E7%8E%8B%E7%90%A6%E7%91%B6?adapt=1
王琦瑤
百度介紹:
王琦瑶,女。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角,生于上海弄堂。后被长脚杀死在家中。
中文名
王琦瑶
出生地
上海弄堂
女儿
薇薇
好朋友
吴佩珍、蒋丽莉
出处
长恨歌
人物经历 听语音
1946年 王琦瑶竞选“上海小姐”获得第三名(18岁)
1947年 王琦瑶参加百货公司剪彩,正式与李主任见面
1948年春 王琦瑶住进爱丽丝公寓(19岁)
1948年深秋 吴佩珍去香港 李主任去世
1949年6月 王琦瑶在邬桥
1950年春 阿二离开邬桥,不知去向。
1951年莲蓬结子时节 王琦瑶离开邬桥,回到上海。
1953年 王琦瑶住在平安里三十九号三楼
1957年 结识康明逊
1960年 王琦瑶与程士砥再次相遇
1961年 女儿薇薇出生
1965年 蒋丽莉病死
1966年夏 程士砥自杀
1986年 王琦瑶被长脚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