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心智圖法

心智圖法
維基百科介紹:
心智圖(英語:Mind Map),又稱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盪圖、思維導圖、靈感觸發圖、概念地圖、或思維地圖,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以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來表達思維的工具。

一張手繪的心智圖

心智圖是使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它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以輻射線形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其它關聯專案的圖解方式。它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現人們的想法,如引題式,可見形象化式,建構系統式和分類式。它普遍地用作在研究、組織、解決問題和政策制定中。
心智圖是一張集中了所有關連資訊的語意網路或認知體系圖像。所有關連資訊都是被輻射線形及非線性圖解方式接連在一起,以腦力激盪法為本去建立一個適當或相關的概念性組織任務框架。但腦力激盪法並非以制式的方式去互相連接語意網路或認知體系,亦即是可以自由相連接使用的。元素是直覺地以概念的重要性而被安排及組織入分組、分支,或區域中。會集知識方法能夠支援現有的記憶,去思考語意的結構資訊。

歷史

心智圖是由英國的托尼·博贊(托尼·布詹)於1970年代提出的一種輔助思考工具。心智圖通過在平面上的一個主題出發畫出相關聯的對象,像一個心臟及其周邊的血管圖,故稱為「心智圖」。由於這種表現方式比單純的文字更加接近人思考時的空間性想像,所以越來越為大家用於創造性思維過程中。
語義的網狀結構,因一個瞭解人類學習的理論在1950年代後期發展起來,並且在1960年代早期由阿倫·M·科林斯(Allan M. Collins)和M·羅斯·奎廉(M. Ross Quillian)發展成心智圖。由於Collins的貢獻和公開研究(在學術、創造力和生動的思考上的成果),他則被認為是心智圖模型之父。
心智圖(或者是相似概念)被教育學家、工程師、心理學家和其他學家使用在學習、腦力激盪、記憶、視覺記憶和解決問題已經有幾世紀。而在上世紀這位有名的思想家托尼·博贊宣稱發明心智圖模型。他說他的想法來自阿爾佛雷德·科齊布司基的普通語意學。他發展一些早期心智圖的例子,並且生動地將亞里斯多德的概念顯現出來。哲學家拉曼·魯爾(Ramon Llull)也同樣使用這些心智圖。
心智圖延伸向許多不同形式發展,同時也在包括學習、腦力激盪、教育、文件規劃在創意、記錄筆記和工程圖表等場合中廣為應用。心智圖軟體工具很多種,例如:Mindjet公司的Mindjet是專業的心智圖工具,XMind.net公司的XMind有跨平台開源碼版和商業專業版及分享網站提供、及微軟的Visio 2002及以上版本提供了部分繪製心智圖的功能。

使用

在課堂上記的粗略的心智圖筆記

心智圖的中心通常是一個單字或者是一個主題,而環繞在中心外的是相關的思想、言論和概念。
心智圖有許多應用在個人、家庭,教育和業務情況,包括筆記、集體討論(想法被放射狀的放在中心字詞周圍的節點,並且不需依階層或連續安排等的優先順序排列。而組織以及分類則是為了後面的階段做準備)、總結、修正、釐清想法。心智圖也可以用來整理複雜的想法或者是當作記憶的小技巧。舉例來說:聽演講時可以使用心智圖來記下最重要的字詞或是重點。此時,心智圖也促進一種合作─色筆創造會議。
心智圖可以使用手繪,也可以透過一些軟體來繪製。舉例來說:會議或是演講的粗略筆記,或者可以更進一步的要求質感;2007年8月在英國最暢銷的平裝本小說:由伊恩·藍欽,所著的《逝者之名(英語:The Naming of the Dead)》,書裡也特別提到探員Rebus利用心智圖來解決犯罪事件。
心智圖也是近年來台灣國語文課程教學中常用的新式教法,其前身為傳統的課文結構表。[1]

學習上的效用

Buzan[2]宣稱心智圖是一個深奧優秀的筆記方法,因為心智圖不會導致像其他筆記方式的「半睡眠」(semi-hypnotic trance)狀態。Buzan也主張心智圖全方位利用左右腦的大腦皮質技術,平衡大腦,開發99%斷言尚未使用的智力潛能以及直覺(Buzan稱之為「超級邏輯」)。然而,學術研究表示這樣的主張實際上可能是基於對大腦和大腦半球(英語:Cerebral hemisphere)誤解的銷售宣傳。評論家主張「腦半球側化理論」(hemispheric specialization theory)在心智圖製作應用時,已經被界定為偽科學。[3]
Farrand、Hussain、和Henney在2002年的學術研究中發現,心智圖的技術雖然有限,但在對照其他大學生所喜好的讀書、筆記方式下,發現心智圖的使用對大學生在記憶上,有著顯著的影響;在一個禮拜之後發現,運用心智圖的學生上在技巧上有了更健全的改善,而使用其他讀書、筆記方式的受試者,在採用過去所習慣的筆記動機上,有明顯的減少。
然而Farrand以及其他學者表示,即使如此,但學習者卻傾向使用其他學習方法學習,其原因為使用心智圖是一種手段。[4]也正因此,心智圖在「記憶增強」技術的地位上並未得到依賴。
不過在Pressley,VanEtten,Yokoi,Freebern,和VanMeter1998年的研究發現,關於更好的學習方面,學習者著重學習材料的內容更勝於擔憂任何一個特殊的筆記方式。[5]

商標

「MindMaps」的商標在英國[6]以及美國[7]被Buzan有限公司使用,該商標並沒有在加拿大智慧型財產局[8]有過紀錄。在美國,「MindMaps」被標記為「服務商標」─「教育服務,即在課程中的自我充實」。

心智圖範例

手繪心智圖範例

手繪心智圖範例由托尼·布詹所發表的作品《蜂的技巧》,為極標準的傳統作圖技法,著重於自然感官的發揮,形成生動有機性的圖形[9]。

數位心智圖範例

數位心智圖範例由開放原碼軟體XMind所製作的作品《XMind!》,其中部分的格式及功能不同於傳統型式,且著重於數位化資訊的運用,使用電腦軟體製作心智圖操作容易快速,可以結合各式電腦工具的搭配或用於智識系統的整合。大多數的心智圖法工具軟體皆有類似的型式及功能[10]。

軟體工具

心智圖製作軟體(List of mind mapping software(英語:List of mind mapping software))是執行在電腦上的思維導圖軟體。這些軟體支援類似於手繪思維導圖的枝形圖效果以及可以使用枝形圖連結來組織檔案,梳理思路。

ActivitypMap

冪寶腦圖 冪寶腦圖是一款獨具特色的心智圖工具,支援PC、Mac、iOS、Android並且支援雲備份,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AxonpIdeapProcessor

Blumind一個基於.NET框架,執行在Windows作業系統上的免費心智圖工具,支援多種語言和文件格式。

Brainstorm

Bubbl是一個網路心智圖工具。

Cayra

EasyThinking

[1] Ealloo是一款免註冊,完全免費的在線思維導圖軟體,功能齊全,使用方便。

Ekpenso

iMindMap

iMindMap由博贊公司開發,具備手繪風格。

InfoMap

Inspiration付費軟體。30日免費測試。

IHMC CmapTools概念圖軟體。

Keystone是另一款與FreeMind相類似的免費的思維導圖。

FreeMind是一款跨平台的、基於GPL協定的心智圖免費軟體。

FreePlane是在FreeMind基礎上重新設計並擴充了功能的跨平台的免費心智圖軟體。

mindomo

MindGenius

Mindjet發展的商業軟體。30日免費測試。

Keystone MindMap*MindMapper

mindmeister

MindPin

MindNode是一個Mac平台的思維導圖軟體,支援最基本的思維導圖功能。

NovaMind付費商業軟體,30日免費。側重於心智圖的呈現和自由展示。

Personalbrain

Personalbrain中文網站

SmartDraw

VYM (View Your Mind)是一款GPL的心智圖軟體,支援BSD、Linux、Mac OS、Windows等作業系統。

XMind提供開源碼軟體版本及商業約期授權的專業版本,跨平台、多國語言支援,並有免費使用上傳。

參考文獻

引用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來源

Tony Buzan. 《思維導圖:提高語言智慧型的10種方法》

Tony Buzan. 《思維導圖:激發身體潛能的10種方法》

Tony Buzan. 《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

參見

導引圖

腦力激盪

腦力激盪法
維基百科介紹:
腦力激盪法(英語:Brainstorming),又稱為頭腦風暴法,是一種為激發創造力、強化思考力而設計出來的一種方法。此法是美國BBDO(Batten, Bcroton, Durstine and Osborn)廣告公司創始人亞歷克斯‧奧斯本(英語:Alex Faickney Osborn)於1938年首創的。

可以由一個人或一組人進行。參與者圍在一起,隨意將腦中和研討主題有關的見解提出來,然後再將大家的見解重新分類整理。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提出的意見和見解多麼可笑、荒謬,其他人都不得打斷和批評,從而產生很多的新觀點和問題解決方法。

基本規則

腦力激盪中有四項基本規則。用於減輕成員中的群體抑制力;從而激發設想;並且增強眾人的總體創造力。

追求數量:此規則是一種產生多種分歧的方法,旨在遵循量變產生質變的原則來處理論題。假設提出的設想數量越多,越有機會出現高明有效的方法。

禁止批評:在腦力激盪活動中,針對新設想的批評應當暫時擱置一邊。相反,參與者要集中努力提出設想、擴展設想,把批評留到後面的批評階段里進行。若壓下評論,與會人員將會無拘無束的提出不同尋常的設想。

提倡獨特的想法:要想有多而精的設想,應當提倡與眾不同。這些設想往往出自新觀點中或是被忽略的假設里。這種新式的思考方式將會帶來更好的主意。

綜合並改善設想:多個好想法常常能融合成一個更棒的設想,就像"1+1=3"這句格言說得一樣。事實證明綜合的過程可以激發有建設性的設想。

實施方法

提出論題

在腦力激盪會議前,訂好論題是很必要的。提出的論題一定要表述清楚,不能範圍太大,而是要落在一個明確的問題上,比如「現在手機里有什麼功能是無法實現,而人們又需要的?」如果論題設的太大,主持人應將其分解成較小的部分,而分別提問。

製作背景資料

腦力激盪背景資料是給予參與者的邀請函中,提供會議背景資料的信件;包含會議的名稱、論題、日期、時間、地點。論題以提問的形式描述出來,並且會舉一些設想為例作為參考。背景資料要提前分發給予參與者,這樣他們可以事先思考一下論題。

選擇與會者

主持人要負責組建腦力激盪專家小組,由部分與會者和一位記錄員組成。一般來說小組由十來個成員組成比較行之有效。有許多不同的組合方式,但推薦下文列舉的組合。

由幾個有經驗的成員作為項目核心。

幾個項目外的嘉賓,要對論題感興趣。

一個記錄員,負責記錄推薦的設想。

創建引導問題的一覽表

在腦力激盪會議中大家的創造力可能會逐漸減弱。這個時候,主持人應該找出一個問題來引導大家回答,藉以激發創造力,比如說:我們能綜合這些設想嗎? 或是說:換一個角度看怎麼樣?最好在開會前就準備好一些諸如此類的引導問題。

會議的進行

主持人要負責領導著腦力激盪會議並確保遵循基本規則。一般會議分以下幾步驟:

熱身階段,向缺少經驗的與會者展示一下這種沒有批評的氛圍。舉出一個簡單的論題用腦力激盪法來討論,比如現在CEO要是退休了會怎樣? 或是微軟的Windows里哪些內容能加以改善?

主持人宣布論題,如需要再做出進一步解釋。

主持人向腦力激盪專家小組徵求意見。

如果沒有當即提出的設想,主持人提出引導問題來激發大家的創造力。

所有與會者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由記錄員做記錄。

為表述清楚,與會者往往需要對自己的設想加以詳細闡述。

時間到,主持人依照會議宗旨將所有設想進行整理並鼓勵大家討論。

把所有設想歸類。

回顧整個列表,以保證每個人都理解這些設想。

去除重複的設想和顯然難以實現的設想。

主持人對所有與會者表示感謝並依次給予讚賞。

過程

鼓勵參與者把目前不能陳述的主意記錄下來遲一點再提出。

記錄員應該給每個主意編號,以便主持人能使用這些號碼鼓勵參與者提出更多的建議來達到目標,例如主持人說:現在我們已經有44條,讓我們達到50條吧![來源請求]

記錄員應該口頭重複她或他逐字記錄的主意,以確保所記內容與提出者想要陳述的意思相吻合。

當同時有很多主意被提出時,與主題最相關的具有優先權。這是為了鼓勵參與者能對前一個主意做更詳盡的描述。

在腦力激盪會議中,經理和高層不鼓勵參與會議,這是因為這樣做可能會約束和降低「四項基本規則」的效果,特別是奇思妙想的產生。

評估

腦力激盪並不是為了提出主意讓他人去評估和選擇。通常在最後階段,本組成員會自己評估這些主意並從中挑選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被挑選出來的解決方案不應要求小組成員擁有不具備或不能獲得的技能和資源。

如果必須要這種額外資源或技巧,在解決方案的第一部分就必須提出來。

這裡需要一個衡量整個過程進展和成功的方法。

貫徹整個解決方案的每一步都必須對小組成員透明,並有責任分配給每一人以便他們在其中擔任重要的角色。

在項目還未明朗時,必須有一個共同的決策過程來推進協作努力的成果並對任務進行重新分配。

在重要轉折點上,需要有評判標準來決定小組討論是否朝著最終的答案行進。

在整個過程中需要不斷的鼓勵,以便讓參與者保持他們的熱情。

衍化

名義群體法

名義群體法是腦力激盪的一種形式,它旨在鼓勵所有參與者在整個過程中擁有均等的話語權。它也被用來鼓勵生成一系列的主意。
參與者被要求匿名寫下他們的主意,主持人收集這些主意並進行小組表決。表決形式可以簡單到只需要舉手表示支持即可。這個過程稱為提煉。
提煉過後,小組或分組成員可能會重新對位於前列的主意進行進一步的腦力激盪。比如,一個小組可以繼續討論這種產品的顏色,另外一個小組則可能討論該產品的尺寸,以此類推。每個分小組對列表上的主題討論後最後整個小組再匯總。一旦小組需要重新評估之前討論過的主意時,它可能就會被再次提出來。
在試圖推進這個方法之前應該在這個過程中對主持人加以培訓。小組成員應該處於首要地位,並鼓勵參與到整個過程中。像所有團隊協作一樣,在討論重要主意之前,需要對小組成員就該方法進行幾次實際的培訓。

定向腦力激盪

定向腦力激盪是電子腦力激盪(前面已有提及)的一種。它可以人工手動,也可以由電腦完成。當解決空間(即評估辦法好壞的標準)已預先設定時,定向腦力激盪是很有效的。已知的評估標準可以用來限制思維過程。
腦力激盪的過程是:發給每個參與者一張紙(或是一個電子表格)並告知問題,每人僅提出一個解決辦法,然後把所有的紙張(或表格)隨機分給參與者,參與者要權衡他們拿到的那個構思,並根據原始的標準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個改良的構思。然後再次交換表格,參與者再次提出改進的構思,將此程序重複三或四輪
在實驗室中,定向腦力激盪的效率近似於電子腦力激盪的三倍。[1]

獨立腦力激盪

獨立腦力激盪是在獨立的基礎上進行的。其一般技能包括:自由寫作,自由講話,詞彙聯想,以及被稱為「蜘蛛網」的一種可以圖解想法的可視筆記法。獨立腦力激盪在創作中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並已被證明比傳統的小組腦力激盪更高級。[2]

問題腦力激盪

這個程序是對問題的集思廣益,而非試圖找出直接的答案或短期的辦法。這一技巧刺激了創造力的產生並促進了個人的參與,因為沒有人需要給出答案。這些問題的答案為創立以後的行動計劃建立了框架。問題設定之後,則需劃分優先順序,這樣才能以有序的方式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3]另一個腦力激盪的關鍵是為難題找到一個最佳的評估辦法。
對問題的腦力激盪也被稱作問題激盪。[4]

總結

腦力激盪對小組交流而言都是一種很普遍的方式。可能它不為創意結果提供明顯的益處,但它確是參與者樂於接受的一種有趣行為。
新的腦力激盪種類試圖通過添加更多規則克服生產力阻礙現象等障礙,並已被證明比原始的技巧更加高級。這些新方法的效果如何以及它們是否應歸類於腦力激盪仍需進一步研究。

參看

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外部連結

電子腦力激盪法 (Electronic Brainstor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