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SHE回顧展72小時籌備展紀要A

SHE回顧展72小時籌備紀要A
2015112005早上09:00開始。
早餐吃葱抓。早上討論簡報,中午吃麵,下午14:00至15:00參觀路線會檢,晚上吃炒飯,接著到01:00已無勁!1:30入睡!

日本禮儀<史丹利>

日本禮儀<史丹利2015111702爽報>
不帶飲料進餐廳,日本衛生紙丢馬桶冲掉,女生廁所垃圾桶丢衛生棉,抽菸到吸淤區,預約飯店或餐聽,不要無故不去也不取消,不邊走邊吃,女生在公共場所不補妝

Oak Outliner

線上純文字編輯器服務,不用註册及安裝報體。完整清除瀏灠紀錄。

女性更年期有哪些症狀?NET20151121

女性更年期有哪些症狀? NET

 

       一般而言,更年期障礙包括婦女在停經前後的一段時期內出現月經紊亂、烘熱汗出、五心煩熱、頭暈耳鳴、心悸失眠、煩躁易怒、腰骨酸疼、皮膚麻木刺癢或有蟻爬感、記憶力下降、浮腫便溏、甚或精神情緒異常等與停經有關的症狀。從中醫的角度而言,要探討它的發生原因,必須自《黃帝內經》中開始認識。其中載有“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 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的論述,雖然沒有詳細記錄伴隨衰老出現的一系列症狀,僅僅有面焦、髮墮、髮白、地道不通、形壞等等,但是通過這些論述,以及由於腎氣、天癸、任脈虛衰引起的原因,可以確定當時女性從35歲開始就已經逐漸出現衰老的現象,而停經的時間為49歲左右。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更年期是從41歲開始,因為女性在40歲左右卵巢的內分泌功能開始衰退,排卵次數減少,受孕機率下降,提示更年期的開始。隨著月經的停止和機體的老化,到了65歲以上,女性便進入老年期。由此可見,女性的更年期可以長達20年左右。

    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女性體內有400多個部位的組織和器官中有女性荷爾蒙受體,而分泌女性荷爾蒙的器官是卵巢,一旦女性的年齡增長到一定的時期,卵巢功能開始退化,其分泌女性荷爾蒙的濃度與量開始下降,但下降到某一界限時,就會導致這些組織或器官發生退化,致使進入40歲以後的女性出現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失調的症狀,在醫學上,這一系列症狀就稱為更年期症候群。據統計,有85%的更年期女性出現過更年期症候群的症狀,其中多數是可以自行緩解的,但有25%的女性症狀較重,需要藥物治療才可以使症狀得以控制。現代醫學十分進步,國人自我照護保健的觀念亦十分盛行,凡是進入更年期的女性都需要採取適合自己的調養方式,以保持更長久的的青春與活力。

  

 更年期症候群根據臨床表現,可有月經改變、生殖道改變,以及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骨骼系統、皮膚系統的改變。

1.血管縮舒功能失調  潮熱、出汗是更年期症候群中最突出的症狀。常常在下午、黃昏或夜間發生。潮熱從頭部或胸背部湧向全身,伴隨出汗和汗後的寒意。症狀通常持續1-2分鐘,甚至數10分鐘,發作次數由數天1次到每天數次或數10次不等。血壓升高以收縮壓為主且波動較明顯,此外還有胸悶不適、心律不齊、心悸,頭痛、眩暈、耳鳴、眼花等等;一般持續1-3年,10%-20%的婦女甚至可持續終身。

    2.心血管系統症狀  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明顯比男性加快。常表現為心悸、頭暈、頭痛、耳鳴等。

    3.神經系統症狀  情緒變化很大,常易激動,煩躁,多淚,焦慮,過度自信或自卑,不能擺脫煩惱,消沉,多疑,失眠,頭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重者對生活失去信心和興趣,甚至產生輕生念頭。

    4.月經及生殖系統變化  月經週期紊亂,週期延長,經期縮短,經量減少;或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過早絕經等。性器官逐漸萎縮,第二性徵逐漸消失,性功能減退,陰道分泌物減少,外陰瘙癢,性交不適。

    5.骨及關節症狀  骨質疏鬆是絕經後女性最重要的併發症,從而導致腰背酸痛、關節疼痛、抽筋、駝背、易骨折等等症狀。

    6.泌尿系統症狀  尿失禁,尿頻尿急,或尿痛,或感下腹部不適等。

    7.皮膚、乳房的變化  皮膚乾燥,變薄,彈性光澤消失,出現皺紋、老年斑,毛髮脫落,出現白髮等等;皮膚感覺異常,如麻木、溫度低、針刺、蟲蟻爬走感;口鼻腔黏膜乾燥,及眼結膜亁澀。乳腺萎縮,鬆懈等。

    更年期常見的併發症主要有冠心病、骨質疏鬆性骨折、精神病等等。

 

行進技巧NET20111201

行進技巧 作者:林政翰service(網站管理員)建立時間:2011/12/1 下午 11:48:32
原文出處:米亞桑戶外中心  作者:林政翰

走路需要技巧嗎?當你背著大背包走在陡坡上的時候,就能體會「走路技巧」的必要性。那麼,走路技巧到底是什麼東西?

    試著回想一下,當你手上提著行李袋,或者拿著重物的時候,是不是很自然地就會將手打直,把承擔重物的責任轉到手臂的骨架上,而不將所有重量都由手臂的肌肉來承擔呢?這是你的直覺反應嗎?還是你手臂的肌肉不夠強壯呢?是重物把手臂拉直的呢?抑或是你的身體已經自然而然地選擇了比較輕鬆的方式呢?這些說法都對。但這和在山徑上的行走又有什麼關聯呢?這兩者的關聯在於,兩者都共用了同一個技巧,就是運用身體的骨架來支撐重量,而不是用容易疲勞的小肌肉來支撐重量,而這正是下列許多走路技巧的共通原則。

一、休息步:
這大概是效果最直接,也最容易學的一個技巧了。技巧在於,在跨出下一步之前,記得把現在支撐重量的那隻腳打直,腳打直的目的在於,將身體的重量交給整只腳的腳骨,讓你的大、小腿(尤其是小腿)肌肉休息十分之一,甚至只有百分之一秒的休息,這樣的時間看來微不足道,卻是你的肌肉能夠持續向上的寶貴時間。記得:在踏出每一步之前,確定你已經把腳打直。

二、調整呼吸(節奏):
呼吸也是走路技巧?是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當你走得輕鬆、愉快時,這是一個無用的技巧,但是當坡度變抖,覺得有點喘不過氣的時候,這個技巧卻肯定會幫你找回節奏,讓你走得輕鬆一些。呼吸時通常是二步一呼吸,也就是一步一呼,一步一吸,如果這樣還是喘不過氣時,可以試著一步一呼吸,甚至是一步二呼吸。這個方法的最大價值在於呼吸的節奏配合上腳步的節奏,一旦找出自己的節奏,會越走越順暢、越走越舒服,也越輕鬆。

三、全腳掌著地:
相較於用腳尖,或者用半腳掌著地,全腳掌著地不但有更高的穩定性,更重要的是;相較於前者使用小腿肌肉支撐重量,全腳掌的行進使用更多的大肌肉來支撐重量,也相對地不容易疲勞,能作較長時間的運動而不需要休息。這其實也是為什麼登山鞋的鞋底要做得比較硬的原因,不僅利於用全腳掌的行進,也減少腳踝所承受的衝擊。

四、鴨子步:
這是雪地步法的第一課,將腳掌微張,隨著坡度的增加,將腳掌更張開一些,這樣走路,想像起來似乎覺德滑稽,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十分簡單,卻有著神奇效果的方法,不但在上坡時,能縮短腳打直的時間,而且,膝蓋所承受壓力也會減輕一些,重要的是在下坡時,你一定更能切身地感受到,膝蓋的受力明顯減少許多,因為壓力已經被腳骨和腿部的肌肉吸收掉大半了。如果你在下山時,覺得膝蓋隱隱作痛,這會是一個很受用的技巧,這個技巧只有膝蓋會痛的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它的好處。

五、小步走:
這也算是技巧嗎?是的,而且這常常是登山時會不會累垮的關鍵因素,也常常是生手與老手的區別所在,除非不得已,你是不會看到登山老手把腳抬到高於膝蓋,或是跨大步走上坡路。腳若抬高或是跨遠,會把大部分的力量加在大腿肌肉上,並且延長肌肉處於運動狀態的時間,這是很累人的,而這個技巧,旨在縮短肌肉在每一步的運動時間,使肌肉的休息更加頻繁,達到更充分休息的目的。

六、善用登山杖:
接下來的三個技巧,並不能講是走路技巧,但肯定能讓你走得更輕鬆些。登山杖的使用,其實是將腳的部分運動量由手,以及上半身來負擔,這會減輕一些下半身肌肉的負擔,讓你的步伐更接近不背東西的走路姿勢,也會比不用登山杖時走得輕鬆一些,在下坡路段時,你一定更能感受到登山杖對於下坡衝擊力的吸收效果,以及對膝蓋的保護程度。
有些健行者覺得登山杖用來不順手而放棄,其實,只要經過練習,慢慢就會上手,一旦能體會手腳並用所帶來的舒適之後,許多人都從此離不開登山杖。

七、背輕一些:
當你行進時,是背負15公斤時走得輕鬆,還是背負20公斤時走得輕鬆,答案應當是很明顯的。或許會有人認為,背得重是一件很英雄的事,或是背得輕有些丟臉。這是觀念問題,背得輕並不代表背不了重,而是把將節省下來的體力用來應付突發狀況。Light is right.(輕是對的)在歐美已是一個廣為登山者所接受的觀念。重要的是,背15公斤的健行者並不比背20公斤的健行者少帶了什麼東西,而是他的裝備每一樣都比較輕,所節省下來的重量就會反應在總重量上,也會反映在行進的速度、消耗的卡路里(熱量)與緊急應變的能力上。

八、暖身操:
這是常常被山友們忽略的一環,也有人認為並不需要作暖身操。我的建議是,這是個非常必要動作,因為肌肉經過了一夜的休息,而出發前的暖身操正好能換回肌肉的記憶,肌肉才會知道要開始一天的工作,也才能作最有效率的使用,這樣不僅走起路來比較輕鬆,肌肉也比較不容易受傷。
希望以上的技巧,能讓你輕鬆地走在山林裡,有更充裕的精力去探索、體會山林的美好。

引用網址的隱憂2015112106

有時,網頁內容不錯,引用。不久原網頁傳來<該內容已被發佈者删>,可偕,除非造鎮,否則很難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