嚎叫
博客來介紹:
內容簡介
我見證這一代最傑出的心靈毀於癲狂⋯⋯
I saw the best minds of my generation destroyed by madness…
出版六十年,印行逾百萬冊
繁體中文正式授權,首度出版
這部詩集收錄了金斯堡最具代表性的長詩〈嚎叫〉,以及〈美國〉、〈加州超市〉等其他九首作品。
1955年,金斯堡於舊金山的一場詩歌朗讀會發表〈嚎叫〉,並於次年交由「城市之光」書店出版。其中一批準備發行至英國的詩集,被美國海關以「影響兒童身心」為由查扣,檢察官更以此起訴城市之光。這場官司,引發美國社會重新檢討政府的言論審查權,飽受麥卡錫主義壓抑的文化界彷彿找到出口,紛紛出面支持捍衛「城市之光」,原本只在西岸文化圈引起漣漪的《嚎叫》,意外地在全美掀起洶湧波濤,凱魯亞克等人的作品接著陸續發表,「垮掉的一代」就此擴及世界。
名人推薦
楊澤 審訂
紀大偉、孫梓評、張鐵志、楊佳嫻、駱以軍、羅毓嘉 推薦
沒有他,這半個世紀的美國歷史就會像一本缺頁的書,難以卒讀。——北島
《嚎叫》中文版(2015)是繼《裸體午餐》,《在路上》後,了解垮派,了解六〇年代美國文化,極為關鍵的一塊拼圖!——楊澤
自惠特曼之後,從來沒有人賦予詩歌如此巨大的文化和政治力量。——張鐵志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1926―1997)
詩人,社會活動家,批評家,嬉皮先驅,美國「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核心人物,1974年入選美國藝術文學院院士。
金斯堡出生於紐澤西州紐瓦克市,成長於帕特森。於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期間,結識了傑克凱魯亞克、威廉博洛茲等人,他們流連於酒館、校舍、廉價公寓,討論文學、哲學、分享毒品、與異性或同性戀愛,除了學院人士,還與毒販、竊賊各色人物交往,這段狂放時期,孕育了「垮掉的一代」的基礎。
金斯堡的風格明顯受益於布萊克(William Blake)、龐德(Ezra Pound)、W.C.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以及惠特曼(Walt Whitman),衝破了美國詩壇的學院派藩籬,主張「詩應來自口語,能吟唱、能朗讀」,對美國當代詩歌借助於音樂朗誦、走向大眾化有深遠影響。他的寫作及生活方式催生了美國六〇年代開始的反戰、民權運動、環保運動、婦女解放及性革命,為美國的當代文學、音樂、政治以及抗議運動注入了新的精神,其影響持續至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