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

錐體外症候群

錐體外症候群
H:2017051804第一次聽到,吃感冒藥,引起嗜睡,失神,住院檢查找出原因。
錐體外症候群(Extrapyramidal symptoms,縮寫EPS),當身體的運動系統受到某些干擾(如:藥物)導致無法正常靈活作用時,會發生肌肉張力異常、類巴金森氏症、肢體僵硬或靜坐不能等現象。其它成因尚有:腦性麻痺、副甲狀腺機能低下等代謝性疾病。

容易引發EPS之藥物
成份含有多巴胺拮抗劑的胃腸藥,如:Primperan,在臨床上雖常用於止吐,但引發EPS率頗高。
傳統抗精神病藥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如:Haloperidol。
服用上述藥物,並非每人都會產生EPS副作用。
典型症狀
急性肌張力不全
發生的位置多在眼部、舌頭、頸背部與四肢,因肌肉持續孿縮,症狀如:眼球上吊、眼球歪斜、牙關緊閉、歪嘴、歪頭、舌頭外吐或捲曲、角弓反張(四肢如青蛙般往軀幹的反方向伸張)、臉部扭曲歪嘴、講話語意不清……。

靜坐不能
末梢運動無法停止運動,致使患者坐不住、煩躁不安,不停搖擺或來回踱步。

巴金森氏症候群
類似帕金森氏症病人的症狀,約發生在服藥後的三個月內。臨床表現有肌肉僵硬、小碎步、顫抖、表情呆滯(撲克臉)、重複舞蹈性動作。抗精神病藥物所引起的帕金森症狀,比較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治療
抗組織胺藥物(如:Vena)可以紓解EPS引發的症狀,副作用是嗜睡。其它尚有抗膽鹼類藥物、鎮定劑。

預後
通常在注射拮抗劑後,症狀便明顯消失。

參考資料
李銘嘉,"抗精神藥物與椎體外症候群",新店慈濟醫院藥劑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